• 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封面

    区域性数字化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应用推进研究项目子课题

                                      申  报  表

     子课题名称 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张丕发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2年4月                      

    •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

    负责人姓名

    张丕发

    性别

    年龄

    53

    民族

    工作单位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小学

    职务

    校长

    研究专长

    语文、教学管理

    学历

    大学

    职称

    中教高级

    通讯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星路109号福田小学

    邮编

    518033

    电子信箱

    szftzpf@163.com

    办公电话

    0755-82500619

    手机

    13802704360

     

     

     

     

    姓 名

    性别

    电子邮件

    职务职称

    电话

    张丕发

     男

    szftzpf@163.com

    中教高级

    13802704360

    梁丽红

     女

    806622629@qq.com

    小教高级

    13728798937

    邱法兰

     女

    199136271@qq.com

    小教高级

    13530176916

    徐其涓

     女

    1161433651@qq.com

    小教高级

    15815544475

    蔡佳韵

    88323729@qq.com

    小教高级

    13612840860

    赵南南

    38659386@qq.com

    小教高级

    13530153781

    王燕芳

    31876141@qq.com

    小教高级

    13537685578

    王玲

    124425022@qq.com

    小教高级

    13692199526

     

     

     

     

     

     

     

     

     

     

     

     

     

     

     

     

     

     

     

     

    预期的主要成果

    A.专著类 B.论文类 C.研究报告 D.工具书 E.其它

     

    B  C

    预期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 二、课题论证

    理论价值:

    一、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这场革命将彻底改变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与学的方式。就学习活动而言,它将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的学习方式。

    引发这场学习革命的直接原因是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21世纪的知识经济尤其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21世纪的教育基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经要经历一个艰苦的历程。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20世纪末取得了飞速发展,它全面而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着它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并进而改变着学校教育的过程。我们认为,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

    二、研究的内涵

    (一)、对学习方式的理解

     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变量。温尼(Winne,P.H.)等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列出了“学生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量;舒尔曼(Shulman,L. S)在教学研究纲要图中,列出了“学生的思想、感受和意见”这一重要变量;卡彭特(Carpenter,T . P)等的研究模式,则列出了”学生的认知”等变量.

    2、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的概念。研究者在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概念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把学生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组合概念,看成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3、 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在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学生学习有不同的思维水平。这些思维水平首先和认知任务的要求有关,这些认知任务的要求可以通过教材体现出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记忆操作类的学习,第二类是理解性的学习,第三类是探索性的学习。奥苏伯尔(Ansnbel, D、P)等把有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为六级: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比格斯指出学习可分成量的学习和质的学习,并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第一,量化的层次。学习是一个学习多少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教学主要是知识传递。第二,工具层次。学习是在一个教和评估的学习机制中显现效果的,教学是一套有效技能的和谐组合。第三,质的层次。学习涉及意义、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积极地投入的互动过程。

    显而易见,学习方式不仅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   

    (二)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被动接受”为其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很少能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应发挥的潜力,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面临的教学环境都一样,不同的学习方式,会造成不同的的学习结果。那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在一些学生中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虽然考试成绩良好,但并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素质,学习活动从目标到教学再到评价的循环是在低层次中完成,并未涉及到素质教育的深层次目标。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

    (三)新的学习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与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我国学者庞国维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与合作学习相对应的是个体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1、学习是人性化的。人性化的学习,表现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本身的素质与个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人性化的学习还表现在尊重学习者的差异,使学习者享有学习权利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2、学习是选择性的。学习者可以不依靠教师或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可以根据个人的基础与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自主选修课程,选择教师。学习的选择性使学习者可以把学习看作一个可控制的过程,这就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3、学习是个性化的。未来的社会最需要的是有个性的人,个性的核心是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个性的人的培养,它需要个性化的学习,只有在这样的学习中,学习者才能够解放自己,锻炼、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4、学习是开放性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封闭的校园,也不再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室、实验室等设施。学生学到的不再是死板的书本知识,而是从实践中,从生活中得到的知识。在这种开放性的环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学习的意义不仅是学习的结果,更是知识形成的过程。

    实践价值:

    1. 教学中的需要

    (1)这几年,我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参与了北师大何克抗教授主持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的研究,还自主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等课题的研究。在参加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研究的理论,开阔了视野,也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在深入反思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而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背景。

    (2)我校在五年级开展了“读写结合—网络作文”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可以尝试通过数字化工具,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作品、学习心得以及学习反思,有效的提高研究质量。

    1. 学生发展的需要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功能。多媒体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它能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用它能创设深深吸引学生的优美的艺术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把数字化工具引入课堂,将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和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学习的主动性将大大增加。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来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能主动探究刻苦钻研,当问题解决后能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自主学习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当学生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成就感时,就会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

    (3)合作交流,建立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数字化环境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合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探究在数字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学习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学习程序或构型。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探索在数字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对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个别化的学习模式

    (2) 协作式学习模式

    (3) 探究式学习模式

    (4) 思辨式学习模式

    2、利用数字化工具,建立学生“数字档案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形成。

    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1、准备阶段( 2012年3月~5月)

         (1)制定实验方案;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

         (3)组织理论学习,加强教师培训;

         (4)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确定校本研究的小课题。

    2、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4年3月)

    (1)确定小课题,进行滚动研究;

         (2)组织中期评估,邀请专家指导、诊断;

         (3)举行公开教学研讨会;

         (4)举办专题论坛。

    3、总结阶段(2014年4月~6月)

         (1)精选典型案例;

         (2)汇编研究论文;

         (3)完成研究报告;

         (4)组织课题研究结题鉴定会。

    •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精典案例选

     

    2、学生“电子档案袋”

    • 四、最终研究成果

     

     

     

     

     

    1、 “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综合案例集

    2、教师、学生、家长有关课题实验的论文、总结、体会文章专辑。

     

     

     

     

    • 五、课题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名、单位盖章

     

                                     同      意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小学

     

                                                                                  2012年 4 月 10日

    • 标签:
    • 学习
    • 学生
    • 教师
    • 数字化
    • 课题
    • 研究
    • 学习方式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