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景小学张海燕“有效创设情境”教研心得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文献学习心得

        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已在全国推广,被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学习采用。老师们所以喜爱情境教学,愿意在自己的教学中引用,主要因情境教学体现了语言与形、情、意、理统一训练的语文教学规律;凡引用情境教学的课,大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愉悦性,为儿童所喜爱。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见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

        我从教十几年了,不管是对于情境教学的理论学习还是教学实践,都有我自己的一些感受,以下简单谈谈。

        教学中要想运用好情景教学的方法,首先要充分认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要能够变换多角色融入情境教学;其次我认为对创设情境目标把握要准,课堂预设充分,应变能力要强;还应注意“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声音,不能“一棒子打死”,上面都做到了,最后就要从方法上下工夫,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方法,才会受到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清末政府的无能和各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在本节课里是重要的学习目标,面对这个目标,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展示一张中国地图,一边介绍在清末时期领土被各国侵略者侵占,而清政府签订的各种耻辱的条约,一边撕去地图中的一部分。当片片地图碎片从老师手中纷纷散落下来,学生们此时显得震惊与气愤,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痛斥,这种形象而又直观的教学手法比口头说服教育要好千百倍。

        例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教师不是机械地去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这时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了“藕断丝连”的愿义,再理解比喻义自然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同时也调动学生进取、追求,跃跃欲试的内驱力,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气氛,优化课堂结构,产生愉快,直观情境,增强学习兴趣,达到“教学共鸣”。

        情境教学具有直观形象性、情知对称性、智能暗示性、意象相似性,能够起到营造学习气氛,诱发学习兴趣,丰富生活体验,激发探索愿望的作用。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对它不断反思与完善,让情境教学真正体现出有利价值。

    • 教学案例1

    教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同时,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各段落之间结构相似,有利于发展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环节设计:

    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一、创设情境,走近文本
        1、自由读课文:圈圈画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指名回答)
        2、做送小伙伴回家的游戏。(老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好数片荷叶)这些调皮的小家伙(手里拿着小动物图片)迷路了,谁来帮助他们,把他们送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请学生贴图。
        3、瞧,他们都把荷叶当作什么了?教师随机板贴词语:“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4、小伙伴们在荷叶上,或者躲在荷叶下在做什么呢?(指名说)请学生贴“躺、立、蹲、游”四个动词。
        二、转换角色,走进文本
        1、转换角色:

    老师扮演荷叶姐姐,学生变成荷叶姐姐身边的小伙伴。请学生学小伙伴做“躺、立、蹲、游、眨眼睛,展开”等动作。
        2、自由练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把你在动作中体验到的快乐,开心,送到句子里,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你就是那可爱的小动物了,喜欢谁就读谁。朗读时可以加上你的表情和动作把你的开心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情境创设类型:角色转换情境 

     

     

    课例网址

    http://www.ludongpo.com/Html/jiaoan/jiaoan/1nianjixia/17183.html

     

     

    推荐理由: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更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相互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在这节课上,老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和学生平等对话,和学生一起朗读,和学生一起表演。老师带领着全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老师成了荷叶姐姐,小朋友们变成了荷叶姐姐身边的小伙伴。这样使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和乏味,学生的朗读、表演和说话都变得真实而又生动。
     

    • ——教学案例2

    教材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课。

     

    教学设计环节

    (一)激趣引题,感受美

      师:你们知道有哪些船?

      师:我们先来放松一下,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小星星》)

    师: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师充满感情对学生说:是呀,在晴朗夜晚,满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配乐朗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

    。(展示图)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描述:小女孩看见夜空中这一轮弯月,两头尖尖的,多像一只漂亮的小船,她想:要是我能坐在这小船似的月儿里看看美丽的夜空景色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她仿佛看见辽阔的蓝天变成大海,月儿变成小船,自己坐在小船里观赏着美丽的夜空景色。

      接着播放“小小的船”的曲子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正是夜晚,你坐在天台抬头看着蓝天,蓝天上的星星,又有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请同学眯着眼睛,听着琴声,有什么感觉?(好像飞上了蓝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都看见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大门,描绘出五彩缤纷的夜空。

     

     

    设计意图

    :通过这段绘声绘色的讲述,就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初步体会到月空的美。为激起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那就要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的眼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这中间就需要运用情境教学了。因为诗歌注重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件的爱憎和感叹。诗歌描写的场景和儿童生活的经验,往往是相通的或是相关的。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将诗的意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沟通。儿童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就觉得特别亲切,教学从这儿入手,利用儿童的积累唤起儿童的亲切感,他们就会带着一种朦胧的抒情的情绪状态,进入诗境。皮亚杰在《教育心里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情境创设类型

    :”音乐情境渲染  语言情境

     

     

    课例网址

    http://www.aoshu.com/e/20091221/4b8bd64739cf4.shtml

     

     

    推荐理由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在上面的教例中,因为孩子们喜欢唱、喜欢跳,特别对自己学过的曲子,在语文课上出现更觉得新奇。因此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那满天的小星星,多美啊!用这种艺术的手段,出现在课堂上,孩子特别亲切,觉得那美丽的弯月就在眼前。这段导入,把诗的内容,诗中的景月亮,诗中的人那个看月亮的小朋友“我”,连同写诗的人都揉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中,而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进到这诗境中。最后让学生为图画配上声音,目的在体会图中小女孩轻松、欢快的心情,以及被那美丽的星空所陶醉的神情,激起学生共鸣,让他们想象自己也坐在月亮船上,邀游于闪烁的星空,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愉快。



     

     

    • 标签:
    • 教学
    • 学生
    • 情境
    • 课文
    • 老师
    • 文本
    • 语文
    • 荷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