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县丽景小学宣守明“有效情境创设”教研笔记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文献阅读心得

    情境创设的不同方法及其应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要办好一件事,兴趣起决定性作用。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情景创设更不能忽视,情景创设的好坏,往往导致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赞可夫语)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可以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创设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对于激发学生求欲具有重要作用,透过下面创设情景的几种做法,我们可以看出情景创设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常用方法有:

       一、情境创设“真”,教学获效益

    所谓“真情境”,是指它贴近学生真真切切的生活。教育家刘国正指出,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创设生活化的“真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所谓“真情境”,是指它符合学生真真实实的心理和知识发展的规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情境教学可分为实体、模拟、语表、想象、推理这几类。那么,对于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显然创设推理情境非但不利于他们理解课文,同时可能让其产生畏惧感,这与我们的教学期待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无益的。

    有位老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重难点“冒”字,他就让好多学生扮演荷叶,让一个学生扮荷花。这样的情境教学设计看似“生动”,实则呆板;这样的情境创设,看似“生活化”,实则太形式化。教师没有真正发挥此处情境创设的效能。其实,只要用一个简单的课件,出示挨挨挤挤的一堆荷叶,冒出一朵荷花来,学生就能很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反思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只有自己扎实地把握课文,充分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入浅出化作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越过一个个学习障碍,攀爬一个个学习石阶。由此我认为,教师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是很重要的,也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二.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髓。所设计的图画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在创设情境时,还必须有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这样才能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在教学《浪花》一文时,我精心设计了图画,天空是蓝蓝的,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飞翔。海水也是蓝蓝的,浪花是白色的。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小女孩,笑得嘴都合不拢,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孩子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他们非常乐意地学习《浪花》一文,在教到浪花悄悄地瘙痒了小女孩的小脚丫时,我抽了一个小朋友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去“瘙痒”了图画中的小女孩的脚丫。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朗读上也有了大的突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美,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时间艺术,与文学有共同之处。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

    《快乐的节日》一课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节日快乐的场面以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我选用了歌曲《快乐的节日》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小朋友们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再教学生们哼唱这首歌,巩固教学内容并获得美的感受。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因课文内容而定。课文《小小的船》可采用理解课文后播放音乐《小小的船》,让学生想象夜空的美,有月亮、有星星,有卫星……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深化巩固课文知识的目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可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爱,在音乐的烘托下充分展现在孩子们心中,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六.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 二、有效情境创设案例一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实验一年级第上册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环节设计:以情育情,朗读感悟

     1、[师引导语:]我们现在来到北京了,温老师就给你们当导游,介绍北京的美景。

      资源准备:PPT演示北京风光

    (1)    师配以优美的语调讲解北京的各景点(介绍八达岭长城、故宫、北海公园、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

    (2)    [师引导语:]我的介绍暂时到这里,你看了这么多美丽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此处的出示北京的图片,使学生由景萌生情,属蓄情阶段。

      2、[师引导语:]是呀,我们的好朋友小山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一读这首诗歌:想想小山为什么那么想去北京看看?

      3、[师引导语:]妈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指导朗读:个别读、小组读评读)

      4、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5、[师引导语:]谁来读读这句话,在这句话里,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遥远”“壮观”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

      6、[师引导语:]想看看这壮观的升旗仪式吗?现在我们来到了遥远的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开始了请全体起立:(出示ppt演示:升旗仪式)

     

       设计意图:请学生一起参加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神情专注,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

     7、[师引导语:]刚才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用了什么词?(壮观)

     8、[师引导语:]当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旗的时候,路过的工人、农民、学生都注视着红旗,向我们的国旗致敬。广场上人是那么多、解放军是那么威武、这场面是多么壮观呀!你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个别读、男女赛读、评读)

     9、[师引导语:]同学们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或电视上有没有见过类似这样壮观的场面?

    l        资源准备:PPT演示壮观的场面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理解“壮观”一词,让学生冲破现有时空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

     

    10、[师引导语:]学习第三句:这些壮观的场面确实很吸引人,我们这位山里的孩子是多么渴望能亲眼看看天安门广场上那壮观的升旗仪式啊,让我们把这种迫切的愿望读一读:我对妈妈说……

    11、师评价:我听出来了,你确实很想去看看,你比他更想去看看。

    12、[师引导语:]茫茫的大山阻隔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请同学们在一次用你最动听的声音、最真挚的感情把这首诗歌诵读一遍

      课例视频网址:http://www.etc.edu.cn/kuayue/keli/xiaoxueyuwen/0101woduoxiangqukankan/page/jxsj.htm

    情境创设类型:图片再现情境、角色体验情境

    推荐理由:北京风光图片的展示和讲解,从感官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情  感的基石,让学生全体起立,进行一次升旗仪式体验,则是进一步为学生营造情境,由学生自己感悟,从而升华了诗歌的内涵。

    • 三、有效情境创设案例二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环节设计:精读感悟,体会“护鸟”

    1、导语:小鸟是可爱的,但它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它常常遭受到外界的伤害,甚至有的仅仅还是一只鸟蛋的时候就已经被人伤害了。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对待两只鸟蛋的呢?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思考一下

    2、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引导:

    ①“刚开始时我做了什么事?(指名说)请你读读第一小节。(指导“真好玩”:怎样才能读出好玩开心的味道。(范读,齐读)这样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②后来我又做了什么事呢?(指名说)。我是怎样放回去的呢?自由读,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指名说---演一演----全班表演读。)

    师问:前面说到我拿着鸟蛋觉得真好玩,为什么这会又忽然愿意把鸟蛋放回去呢?

    ③哦,原来听了妈妈的劝告呀,妈妈是怎样告诉他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妈妈说的话。你知道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

    理解“焦急不安”:什么是焦急不安?(指名说)

    说话训练:在什么情况下你会焦急不安。你在什么情况下,会使你的妈妈焦急不安呢?(指名答)

    师:所以,当鸟妈妈丢失了两只鸟蛋时,它也一定焦急不安,让我们再把妈妈的话再读一遍。(齐读)

    总结:在妈妈的劝说下,虽然我很想拥有鸟蛋,但是为了爱护小鸟,我把鸟蛋还了回去,从这些动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小男孩此时爱鸟、护鸟的美好心灵,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他一样爱鸟、护鸟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资料城去读一读。看看他们又是怎样爱护小鸟的呢?

     

    课例视频网址:http://www.etc.edu.cn/kuayue/

    情境创设类型:锤炼语言描绘情景

     

    推荐理由:教师的导语和总结语都能够触及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能更好的促进感情的内化。

     

     

     

     

     

     

     

     

     

     

     

     

     

     

    • 标签:
    • 教学
    • 学生
    • 情境
    • 课文
    • 创设
    • 导语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