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式学习心得黑龙江省崇文实验学校彭杰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学习心得

    崇文 彭杰20123

    问题:中年级课文篇幅长,知识点多,一节课要花大部分时间理解课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文学习,请给与具体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在处理上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只要把握一个点讲透,让学生有所收获既可。在处理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点:

    • 教师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理解课文。

    •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课文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时,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要求。

    • 可以给学生不同的支架,比如表格、问题、学习要求等,通过支架理解课文

     

    我的想法:

    主体——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深化和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归纳起来就是“20(完成课标任务)—10(略读)—10(拓展阅读)”模式。

    这个“20—10—10”的跨越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三年级或以下的跨越式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模型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模式设计跨越式教学设计,只要严格执行,效果很快可以出来,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文章的日渐复杂、课文篇幅不断增加、拓展阅读材料的不断丰富,在高年级语文跨越式教学中,“20—10—10”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高年级语文教学,特别是一些比较典型的课文。所以,我在经过半年的高年级语文跨越式教学,不断通过实践,探索着高年级语文跨越式精加略教学的第二课时结构模式。

    一、基本模式精读20(完成课标任务)---略读10—10(拓展读)”

    二、叙事类课文教学模式“5(拓展阅读)—精读20(完成课标任务)---略读10—5(拓展读)”

    这个模式,适用于高年级中叙事的文章,如《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等,在讲授这些作家有一定背景或社会背景的课文时,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作者的生平和成就等材料。油印的《拓展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了解事件背景,了解人物性格的素材,学生通过头五分钟的有关阅读,能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等有助理解课文内容的素材,为教师在后面的二十分钟内的讲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先让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和了解林海音其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孩子们对作者对童年北京城南生活的怀念之情的体会就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特长篇课文“40(课标内容)—0(拓展)”和“0(课标内容)—40(拓展部分)”

       在高年级的教材中,有的文章篇幅比较长,需要用很多时间进行阅读。如十一册《再见了,亲人》、《将相和》、《草船借箭》,课文十分详尽地描写了当时的场景,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阅读课文这个环节,就需要大概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如果在进行拓展读和拓展写,课标内容肯定完成不了,而且,把课文内容断开讲授,会把学生的感受瞬时间打断,也不利于下面内容的讲述。但是,拓展读是跨越式试验的一个重头戏,没有了拓展读,拓展写这个环节也会大打折扣。没有了拓展读,学生又不能很好地利用课外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两课时进行课标内容讲授后,另外劈出一个课时进行专门的拓展读和拓展写,这样的处理,既能够照顾好这类型的长篇课文的拓展问题,又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和理解。

       综上所述,非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跨越式教学的结构,是比较灵活多变的,只要在课堂教学中不脱离跨越式试验的核心理念:拓展阅读,拓展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灵活处理,这样更能让跨越式试验更好地进行下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学习心得
    • 进行
    • 教学
    • 学生
    • 阅读
    • 课文
    • 课标
    • 跨越式
    • 语文
    • 展读
    • 拓展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