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肥西二年级下《笋芽儿》教学设计2(2012年3月)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拟人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读音难点也较多。如平舌音的字:笋、钻、滋;翘舌音的字:揉、润;在字形方面估计学生对“漆、辫”二字的掌握难度较大。在写字的指导方面,安排连词书写,有:世界、笋芽、呼唤。容易写错的字有:冈、唤。 - 
													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读音难点也较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力求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坚持在情境中,在语境中识字,使识字贯穿于整节课。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笋、唤、揉、漆”等14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正确书写“轰、笋、芽、呼、唤”5个生字,把字写端正、美观。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 
													教学准备:
 1、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4分钟) 1、播放笋芽儿破土而出的课件,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笋芽儿图片。 2、板书课题。学生认读,指导读准字音,特别是儿化音。 3、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笋芽”。“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书写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 4、对照笋芽儿图片说一说你怎样形象的把“笋芽”记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随课题识字“笋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也分散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感知,积累运用(8分钟) (一)初读课文 1、同学们,春天到了,被叫醒的笋芽儿是怎样一步步长成健壮的竹子的呢?请大家欣赏课文。(播放课文视频) (二)词语积累 1、春天来了,课文中的词语宝宝也想出来看看美好的春光都一个个跑到大屏幕上来了,同学们想去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2、学生自读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三)生字认读 1、出示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游戏:破土而出的竹笋。只有读准生字,竹笋才会从地下钻出地面。 2、指名读,纠错。 3、小组内读。 (四)句子积累 1、这些生字又跑到句子中了,你能找出来并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吗? 2、学生找句子并朗读。 3、教师总结,出示句子:“①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②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③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8分钟) 1、读着这些句子,我感觉到笋芽儿真幸福啊!那么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那些人的关心和爱护呢?学生自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指明回答。(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 2、情景创设,识记“呼唤” (1)春天来了,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她是怎样唤醒笋芽儿的?指明回答。(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呼唤”一词变色,谁能给“呼唤”换个词?(呼叫、呼喊) (3)谁愿意当春姑娘,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指名学生读句子) (4)笋芽儿还没醒呢,谁再来叫叫笋芽儿。(学生再读,理解“呼唤”) (5)你能用“呼唤”说一句话? (6)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形象地记住这两个字。 (7)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呼唤”(“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唤”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3、调动积累,识记“轰隆隆” (1)春雨姑娘很温柔,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那么,雷公公又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也学雷公公,一起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儿吧。(全班齐读) (3)除了雷公公的叫喊声,你还听过哪些声音是“轰隆隆”地响的? (4)“轰”怎样记住它?给轰组个词? (5)你还能说几个像“轰隆隆”这样表示声音词语吗? (6)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4、发现规律,识记“唠叨” (1)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往上钻,妈妈看见了,做了些什么?(第五自然段) (2)“唠叨”是什么意思?你怎样记住它?(“唠叨”是形声字,口字旁表示意思,跟口有关系,意思就是话说个不停使人厌烦,右边“劳”和“刀”表示读音。) 5、除了以上我们说的,笋芽儿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太阳公公) 出示句子: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中,结合生字音、形、义的特点,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和理解,既能深化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也让学生积累了学习方法。生字词通过不同的语境,融合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拓展阅读,开阔视野(10分钟) 自主阅读拓展阅读材料第17—22页中的《春笋》《儿歌》《竹子》《两个名字》(此四篇为必读)《武夷山的竹笋》《奇妙的仙人掌》(此两篇为选读)读完之后请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五、顺势写话,妙笔生花(10分钟 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写几句完整的话或者编字谜、编儿歌。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填空: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笋芽儿,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妈妈给笋芽儿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设计意图:将生字新词穿插在课文主要内容中填空,一方面巩固生字,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二、朗读感悟,升华主题 1、精讲第一、二自然段 ⑴谁呼唤笋芽儿?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用“-----”划出有关句子,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用“~~~”划出有关句子,并用“△△”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反馈 ◎随学生回答板画笋芽、春雨,板书低声、撒娇 ◎相机做朗读指导,学习提示语在前面的对话,如低声的说说明语气要轻柔,给人“润无细无声”的感觉。笋芽的话可让学生做做动作读 ⑶角色表演,配乐诵读 ⑷小结学习方法:读――划――议――读 2、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⑴默读课文,划一划,同桌可交流。 ⑵反馈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画板书,重点引导第六段 如:笋芽儿钻出地面看到了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说说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那些句子写出了笋芽儿很高兴? (3)朗读指导 ◎按照提示性语言:雷公公――粗重 竹妈妈――唠叨 笋芽儿――高兴 自豪 ◎按角色:春雨姑娘――女性的温柔 雷公公――男性的豪爽 竹妈妈――语重心长 笋芽儿――稚嫩可爱 ◎按心情:雷公公――鼓励 竹妈妈――关爱 笋芽儿――高兴、惊喜、兴奋、自豪 ⑷分角色配乐朗读 三、总结课文,渗透情感 1、复述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看板书师生合作 ◎自由准备 ◎指名上台 2、小结: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 四、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自主阅读拓展阅读材料第22-28页中《蚕的一生》《春晓》《春姑娘》《春天》和《春天的童话》(此五篇为必读)如果有时间,请继续阅读《赞美春天》《春娃娃》,读后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顺势写话,妙笔生花 任选一题: 1、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笋芽儿最后才长成了健壮的竹子,她会对帮助过她的人说些什么呢? 2、想一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 
													
- 
							- 标签:
- 识字
- 句子
- 呼唤
- 阅读
- 肥西
- 二年级下
- 公公
- 春雨
- 协同备课
- 学生
- 笋芽儿
- 生字
- 课文
- 安徽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