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靳宏伟老师----七年级《金色花》教学反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专家反馈

     余凯教授对《金色花》的反馈

     

    时间:2011年12月20日上午8:00—8:45

    地点: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初一

    授课人:靳宏伟老师

    反馈人:余凯

     

    《金色花》一课是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亲情单元中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学生在本课前已学习了冰心的《荷叶,母亲!》,因此把握该散文诗的教学重点非常重要。这节课是第一课时。靳宏伟老师是一名执教三个月的新入职教师,教态自然,语言简洁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显示了良好的语文教学素养。

    这节课的优点有如下方面:

    1)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正确。这是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经常忽视的一个方面,但是靳老师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提炼非常到位;

    2)诗歌的朗读非常重要,执教者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加深对文本的讨论和理解,学生熟悉小组合作的规则;

    4)对于单元内篇章的联系有清晰的认识;

    5)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强调工具书如字典的查词应用,较好地照顾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

    6)有意识地照顾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篇目的结合。

    由于经验问题,这节课的教学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单位教学时间内教学任务未完成等。正如教研组评课时李老师指出的,这节课应该解决两个问题:1)“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这个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本文与《荷叶,母亲!》在写作视角上的差异;2)妈妈在本散文诗中是什么形象?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品味语言和文本解读的关系问题。这就要求执教者进一步加强通过设定问题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训练。

    听课人对该课时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供讨论:

    1)课堂口头评价语的使用尤其是正面的赞扬和激励语言可以更加丰富;

    2)从教学语言的使用和教学程序的安排来看,这节课结构化课堂的痕迹仍然比较明显,应该更加注重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平衡;

    3)对于学生在正音以及课文理解上,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及时反馈;

    4)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应该有更好的设计;

    5)初一学生的批注式阅读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6)对于文本的解读可以进一步拓展,如果还有第二课时,建议对泰戈尔诗歌的特点、散文诗的学习适当进行拓展;

    7)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目前的学生自读过多,学生板书时间过长,可以压缩学生自读,将学生板书改成小组反馈教师板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当在课件中出示提示让学生从体裁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时,应该给予更详细明晰的指示,以避免学生的迷惑和其后更多的解释;

    9)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随堂检测或课后作业,以加强学生的输出,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10)在说课时,首先应该介绍学情,包括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情况,在学习其他篇目时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执教者对于本文在单元教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体系中的地位的理解。

    以上意见当否,希望授课教师和教研组同仁批评、指正。

    • 二、课堂观察记录分析
    • 标签:
    • 教学
    • 学习
    • 反馈
    • 解决
    • 学生
    • 语言
    • 课堂
    • 问题
    • 课时
    • 应该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