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1.学习元的核心理念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未来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是生成性、适应性、智能性、进化发展等,目前的学习对象技术只关注已建设内容的共享和管理,没有关注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生命历程以及积累的学习智慧,无法适应未来泛在学习的发展,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以探索未来学习资源的发展。
学习元(Learning Cell)中“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元件”,按照辞海中的解释即“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此处的“元”特指学习元的零散性、微型化和标准性,即学习元可以成为更高级别学习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二是指“元始”,也就是开始的意思,即从无到有、从有到小、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久的过程,此处的“元”反应了学习元具有类似神经元不断生长、不断进化的功能,其本质指的是学习元的智能性和进化性。在理解学习元中的“元”字含义的基础上,我们将学习元定义为:具有可重用特性支持学习过程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可实现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元是对学习对象的进一步发展,是在汲取学习对象、学习活动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学习技术在非正式学习支持不足、资源智能性缺乏、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信息无法共享、学习内容无法进化等方面的缺陷,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
-
2.学习元的结构模型
在学习元倡导的生成性、进化发展、微型化、智能性、学习智慧共享等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学习对象的结构模型,我们建构了学习元的结构模型(见下图)。
图 4学习元结构模型
如果从计算技术的角度,学习元指的是一种可远程访问的、通过 URL寻址的学习服务,它提供对为聚合到Web页面上下文而设计的学习内容与应用程序的访问。学习元能够帮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途径获取所需资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中学到特定领域的片段性知识。学习元面向具体的学习目标,既能够自给自足、独立存在,又可以实现彼此联通,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知识网络,其内部包含元数据和聚合模型、领域本体、内容、练习、评估、活动、生成性信息、学习服务接口等多个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图中的结构要素并非都是必须的,其中实线框中的元数据与聚合模型、内容、格式、生成性信息以及学习系统服务接口是必须的,其他虚线框中的为可选要素。
元数据用于描述学习元的各种相关属性,以方便对学习元进行结构描述、分类管理、浏览查找和共享互换等。
聚合模型规定了学习元内部不同要素以及学习元之间的联结方式,与学习对象的层次聚合模型不同,学习元采取基于语义的网络聚合模型,不同的元素和学习元之间以网状方式动态联结。塔既可以将不同的学习素材聚合成学习元,也可以将不同的学习元聚合成更大结构的学习元或数字课程。其中,学习元动态联结的产生主要包含如下四种形式:
学习元的创作者将有关联的学习元按照一定结构聚合成一个更大的知识网络;
学习元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相关的学习元和其他学习资源,将他们联结成自己的个性化知识网络;
通过设定的领域知识本体,借助一定的语义分析功能,自动的查找具有相同或相似主题的学习元和资源,产生联结;
智能化的分析使用学习元的用户访问过的其他学习元,寻找可能相关的要素,从而产生联结;
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学习元的联结,找到与之具有相似学习兴趣和学习历史的学友,从而透过资源产生人与人的网络连接。图 5联结方式的转变
领域本体是学习元内容所属领域包含的基本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主要用于在相同或相似领域的学习元间自动建立动态链接、共享交换信息。
内容是学习元的主要部分,学习者从这里获取学习材料,并对知识进行编码,在长时记忆中将原有的认知结构重组,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内容要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粒度要小并且独立完整。
练习主要用于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帮助学习者将新知识从短时记忆归属到长时记忆中进行重组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练习的设计既要注重学习内容的细节又不能忽略学习内容的结构性。
评估能够确定学习者对于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的应用。文本、声音、视频、程序语言、Flash动画等任何所需的资源都可以作为说明、内容、练习和评估的材料,以便保证学习元的自给自足。
活动是指参照IMS-LD对学习活动的描述规范和运行机制,建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学习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层面的资源共享。
生成性信息是指学习元在使用过程中的生成性信息,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对学习元历次更新的信息等等。
多元格式是指学习元包含的学习内容、评估、练习、活动等允许以多种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在,比如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
服务接口是学习元与外部云计算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核心“通道”,一方面定义了用于获取和更新学习者在学习元内部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性信息的函数接口,另一方面定义了更新学习元内部各要素内容和结构的函数接口和数据结构,体现学习元的生成性(例如学习者对某段内容的笔记或者评论,提交的新的切合主题的资源,都会被以特定的格式标注,保存在学习元中,这些内容同样可以无缝迁移,为其他系统上的学习者所分享)。-
3.学习元的基本特征
学习元作为学习对象的进化,在保持学习对象的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适应性(Adaptability)、可承受性(Affordability)、持久性(Durability)、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重用性(Reusability)等特征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内聚性、进化发展、智能性、微型化、自跟踪等八大方面。
生成性:传统的学习内容创建之后常常是固定不变的,既成的课程资源更新周期长,改造难度大,即便是SCORM课程包也只能实现对内容的重组和拆分,难以对内容本身进行再编辑,也就是说传统学习内容的生成是静态的、一次性的。学习元要改变学习资源一次生成难以更新的状态,让学习内容由“静”到“动”,创建者(资源出版者或普通用户)撒下最初的学习元作为“种子”,在广大用户的使用过程中收集子学习元产生的丰富的生成性信息,使得原有固化、静态的学习资源更具持久的生命力。
开放性:学习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与外部媒介生态环境实现信息交换。每个学习元都内置了学习系统服务接口,通过类似SCORM RTE中的API函数实现系统对用户学习过程性信息的追踪以及母子学习元间的信息交换和状态更新。
联通性: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知识网络结构中一种关系和节点的重构和建立,学习是一个联结的过程。学习元除了具有自包含性可以作为独立完整的学习单元存在外,还具有联通性,每个学习元都可以作为资源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彼此可以按照某种规则建立联结,这种联结的建立依赖于用户的不同需求,即用户可以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在不同学习元之间建立联结,从而构建极具个性的知识网络。另外,学习相同或相似主题学习内容的学习者还可以透过学习元实现人际网络和社会认知网络的构建,这与联通主义学习观所倡导的“联结和再造”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内聚性:学习元是不断成长的,但又不是漫无边际的杂乱的生长,其学习内容是根据学习元的领域本体结构进化而来的,领域知识本体控制着学习元的成长方向,类似基因控制生物体的生长一样。
进化发展:学习元具有与神经元类似的生长和分裂功能,可以自动在网络中搜集主题类似或具有母子联系的其它学习元,并建立动态连接。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的丰富修正学习元的内容,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学习元进行分裂操作,分裂后原学习元继续在支持系统中运行,新旧学习元自动建立母子联结。此外,学习元还借鉴了web2.0“以人为本,群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允许学习者协同编辑创建学习元,以实现学习元的持续进化发展。
智能性:学习元具有高度智能性,既可以根据显示终端的物理特性动态调整内容格式以适应多种显示终端(计算机、手机、掌上电脑、PDA等)与平台,又可以根据用户学习记录动态调整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以及反馈信息等,还可以通过服务接口自动搜集发现知识网络中的相似知识点并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学习内容的裂变和聚合。
微型化:为了维持学习者非正式学习时的连续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学习内容的设计必须遵循低认知负荷原则,内容块的粒度要小,学习者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某方面的知识。
自跟踪:学习元具有自我跟踪的特性,分裂后的母子学习元会自动记录分裂信息(包括Dividing Time、From Where、To Where、Operator等),并能持续跟踪不同层次学习元的状态信息(包括内容是否更改、是否添加新学习内容、用户使用次数等)。 -
-
- 标签:
- 理念
- 学习元
- 结构
- 内容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