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紫蓬关于情境教学的文献学习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小学语文名师魅力教学设计艺术》:

     杨屹老师是一位经过16年的艰苦探索而逐步成长起来的青年小学语文教学革者。经过16年的潜心探索,她已初步构建起一个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情趣教学”理论体系和一个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方法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下面简单介绍杨屹老师独具特色、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教学实践体系。

      学习是多种不同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行为、方式和过程。杨屹老师依“情想教学”的基本理论,根据各类课的不同特点,分别创造了一些基本模式和方法,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杨屹老师创造了“读、记、玩、写、用”的“五字立体情趣”识字法,使识字教学由简单读、重复写、机械记,变为有情有趣地读,有滋有味地记,有感有触地实践。又如,对阅读教学,依据阅读教学的功能目标,杨屹老师构建了“情趣融合、师生互动”阅读模式:

      教师→激发兴趣→培养情趣→趣味练习→引导拓展

      学生→乐学新知→主动争与→牢固掌握→情趣升华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情趣教学”非常重视语感的培养。著名语感专家王尚文教授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最根本之处。”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就在语感上,正如美术教学和音乐的优势分别在色彩感、线条感和乐感上一样,语感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轻视乃到根本忽视语感,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现象。杨屹老师为改变这一状况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但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达成上述目标?主要是通过体验、感悟;但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主要是通过语感。杨屹老师正是抓住了语感这个“牛鼻子”大作文章,在阅读教学中形成了自已的特色。

    杨屹老师的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也都给出了可操作性很强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一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二是继续强调语感的培养。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感具有个人性,它是一种感觉,感觉不能灌输、粘贴、转让,高品位语感的主要标志是:独特性。“情趣教学”在作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正是通过主体体验来培养语感的独特性的。从字意的表象看,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写作实质上它是一种心灵感觉的文字表现。杨屹老师首先反思了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灰色污染”对孩子心灵的浸蚀。学生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缺乏童真、童趣、童心,表现为或千人一面,或少年老成。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她提出 “绿色作文”的概念。“绿色作文”就是源于社会实践的真实体验,萌于阅读的积累,悟于对事物的观察思考,要求作文与做人、真实与诚实融为一体,融情感体验与语言表达为一体。而这种融为一体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则是语感。她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如“阅读积累,丰富表达语言”、“生活体验,提供写作源泉”、“生活感悟,启迪写作情感”、“形式多样,激活写作灵感”等等,其根本任务是培养语感。

                                                                                                   余姐

    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学习文献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这本书从情境教学的特点、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情境教学的效果、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等几大方面构建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体系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及理论依据                     

    (一)主要特点

    1.形真。主要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感,即神韵相似,达到“可意会,可想见”。但不是实体的复现或忠实的复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

    2.情切。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情感进入课堂”这极高的教与学的境界,可以通过情境教学这一模式得以实现。

    3.意远。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挥想象力。情境教学讲究“情趣”和“意象”,情境不是图解式地机械地创设。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示在学生眼前,给儿童造成“直接的印象”;在情境中,儿童激起的情绪,又成为需要的推动。

    4.理蕴。即蕴含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识力。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中心创设一个或一组情境。

    (二)理论依据

    1.根据脑科学的研究,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而大脑右半球则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

    2.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发生作用进行的,儿童的意识同样是由客观存在引起的,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源泉,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

    3.从心理学看,任何一堂课,任何一位老师上课,都显现出一种自然的情境。师生处于这种片段状态的一系列情境中,或在较长的时间内,或在某一短暂的时刻,这种情境都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影响师生实现教与学目的的行为和力量。这种自然情境可以是使主体对情境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产生正诱发力,促进目的的实现。

    4.从儿童掌握语言的特点看,儿童掌握语言,包括语言、语义和语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外部到内部究竟如何生成,发展起来,各家说法不一。

    二、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将学生带入情境的手段

    1.以生活展现情境。

    2.以实物演示情境。

    3.以图画再现情境。

    4.以音乐渲染情境。

    5.以表演体会情境。

    6.以语言描绘情境。

    (二)如何设计情境

    1.从教材出发;

    2.运用直观的手段,情境的强度逐步加深;

    3.教师的语言描绘加深儿童的情感体验,并且使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在情境中始终注意教材语言文字的落实,即对教材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三)情境教学在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于识字教学。

    (1)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

    (2)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象字的构字特点;

    (3)凭借情境丰富语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

    2.运用于阅读教学。

    (1)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

    (2)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

    (3)精读课文──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

    3.运用于作文教学。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5)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三、情境教学的效果                           

    (一)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持续地激发,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自我发展的需要。

    情境教学针对儿童既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心理特点,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二)优化情境: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了教材,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向的感受。

    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从“美”入手,较从字词入手更整体;较从思想内容入手更形象;较从篇章入手更贴近儿童的生活。

    (三)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 变复式的记忆为灵活运用知识。

    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

    (四)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了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变封闭式的读书为开放式地广泛储存。

    情境教学掌握了儿童认识世界、学习语言的规律,注重了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渐次地认识周围世界。实验班开设的观察说话、写话课及野外活动为儿童接触大自然,接触周围世界,保持两个信号系统的平衡得到保证。

    四、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拓宽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1.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活动,渲染学校欢乐向上的氛围。

    2.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强化教育的效果。

    3.通过系列性野外活动,不断丰富课堂认知活动的源泉。

    (二)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1.创设新、助、乐的人际情境,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及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2.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三)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1.担当向往的角色。

    2.扮演童话角色。

    3.扮演现实中的角色。

    (四)注重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实体性现场操作。

    2.模拟性相似操作。

    3.符号性趣味操作。

    夏颖

     

    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学习文献

    在查找相关教学情境创设书籍中,我利用空暇时间,断断续续地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拜读完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另外在其它书籍资料中我也进行了收集,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叙事性文本对话教学情境的创设
    1、语言描绘情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是课堂中各种形式灵活的对话过程,主要由教师的语言进行引导调动。教师绘声绘色而充满情感色彩的生动语言所营造出的愉悦、逼真的对话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为学习文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音乐渲染情境
    让学生走进叙事性的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文本,实现与文本零距离“情感对话”,是语文对话教学的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选择适当的音乐渲染文本情境,能够加快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的步伐。
    3、情境演说异构对话情境
    情境演说,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定情境,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在既定情境下的言行。这是一种表演式地说话练习。通常是作为文本对话情境的拓展与延伸,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写景文本对话教学情境的创设
    1、图画、影像再现情境。
    2、情境演说搭建对话平台
    (三)古诗对话教学情境创设
    1、运用多媒体,增加感性体验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巧妙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丰富的教学形式如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营造出与古诗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让古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从而将古诗的所描绘的意境还原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古诗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2、发挥联想,丰富诗歌意境
    诗歌短小精悍,意境却很深远,教师应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丰富诗歌的意境。

    以上是个人查看的相关资料,和同伴分享,希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有关情境教育的理论知识,把握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并注意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创设适宜的情境,取得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

                                                                                                                                                                           胡继飞

    • 标签:
    • 教学
    • 情境
    • 学生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