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李芒老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教育技术的原理

    一、教育技术问题

        怎么做的问题。教育技术过程中未知的问题

     二、教育技术学问题

    怎么提出、确定、阐述、分析和回答“教育技术问题”的问题。

    研究者提出来的问题是教育技术学的问题

    由教育实践提出的问题,是教育技术的问题

    根本问题是教育技术学是什么?
        性质
        学科特征
        价值
        学科地位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研究对象
        历史发展
        理论基础
        理论体系
        基本理论

      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人才培养
      本土化问题

    1.学术观点的重要性:

    成有信教授——现代教育论集

    2.研究域的逻辑生长点:
    什么是技术?——行为方式(技术就是人的一种行为方式,即是关于怎么做、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怎么做?——怎么教?——怎么学?
    核心目的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教育技术研究什么?

     3.教育技术的思维范式:教育+技术

    4.从本质的视角看教育技术

        从事物的本质入手认识和界定事物,而不是以描述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方法论基础。

     

    两个新“凡是”

    凡是怎么教的问题都是我们教育技术研究的问题。

    凡是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电子白板来了,如何让其在教育中进行应用。

     

    教育技术强调媒体的原因: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现在非常重要,必须要研究工具如何更好地运用在教育教学之中。中国的教育技术不应该是美国的教育技术。因此一定要研究媒体、工具的教学应用。

    教育技术没有工具,就是教育技术的灭亡之日。

    强调人的同时,也要重视媒体

     

    再教与学的范围内研究行为、研究如何做。

     

    教育技术学

    是“杂技”之学

    是“器物”之学

    是“方法”之学

    是“操作”之学

    是“实践”之学

     

    靠理论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要做匠人。

     

    教育技术不是原理之学

    教育技术不是观念之学

    教育技术不是认识之学

    教育技术不是思辨之学

     

    教育技术必须落实到某个知识如何教,如何利用平台帮助老师协作学习

     

    教育技术是先于教学科学存在的。古汉语

    技术,方法,技能……

    教育技术是可以传递的、可以复制

     

    一种研究思路:石中英问题

          正在做些什么

          曾经做了什么

          打算做什么

          能够做些什么

          不能够做些什么

          应该做些什么

          不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做

          怎么做

     

    将以下概念画出概念图

    阐述自己的教育技术观

    • 从本质视角看技术


    从事物的本质入手认识和界定事物,而不是以描述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方法论基础
     

    一、工具与技术

    1.工具可以体现技术

        人们依靠技术生产工具,也依靠技术使用工具,甚至依靠技术支配身心。

    2.教育技术是主体技术


    3.工具与技术的区别,制作和使用工具
    【技术是思想,是主体的,存在于人的身上,工具是客体的,创造工具的是技术、使用工具的也是技术】

     工具、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怎么生产——技术;生产了什么——工具】(听课记录,赞同,明白了技术与工具的区别)
     

    4.技术与思想的区别(思想技术)

    思想是idea,而技术除了包含idea之外,还包括此idea指导下的行为活动。(听课基础上的个人理解)
     

    5.行为方式与活动方式
     

    6.技术的举例(手术刀一样的,有人可以治病好,有人不行)

    技术就是人的行为方式,是人的东西,是表现的东西,是方法的东西

    教育技术是指叫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怎样教学的行为方式。
    理论依据:

    亚里斯多德:要看是如何生产的【如何生产即是外在表现,技术】

    马克思:人的活动方式既是技术

    技术存在于哪里?它是存在和生长于人身体中的、。、、

    二、主体技术与客体技术

    1.教育技术是主体技术

    区别:主体技术是各个环节无懈可击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无法达到目标。
    客体技术是生产客观物体的技术。如生产汽车。

    教育技术史人的活动,是人的

    2.技术是可以传递的

    两个新“凡是”

    凡是怎么教的问题都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问题
    凡是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3.教育技术是先于教育科学存在的

    • 教学行为方式

    1.行为,方法与方式的区别

    行为(action;behavior;conduct):举止行动;指受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方法(method;way;means):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方式(way;mode),言行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
    form;mode:可用以规定或认可的形式和方法。

    2.教育技术是行为方式,而不是行为
    行为修饰方式

    教育技术是方式,是行为的方式(How的意思)

    教育技术是面向人的,而不是面向工具的

    • 什么是教学设计

    1.定义:教学设计是在设计教学的结构与形式。(结构和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摆放。)     

    2.对象:教育技术研究的就是方式。(包括方法、技术、手段、策略、可操作性在内的行为活动)

    3.主体:教师应当怎么当?

    4.不用:从机器角度出发而出发,应从人出发。技术是人的功能。

                 现有的教学设计脱离实践。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任何实践都是理论的,除此之外再也么有任何理论和实践。(石中英,李芒)

    5.简-复:教学设计呈现给学生的界面应当简单易操作,但不是庸俗一般的简单,教学设计应该到达的境界:简约而不简单!

    6.系统化理论:木桶理论不存在与教育教学理论中,是个伪概念,人或学生不是水;
                  教学要素中不可能所有的要素都达到最优的状态,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7.关于主义的问题:北大:汤一介——在研究之前没有主义
                      在研究之前不存在主义,研究之后才存在主义
                      在教学设计之前,研究之前没有主义

    8.结果:型{掌握型--得到自己的新型}

            教学设计人员所提供给中小学老师的应该是她当前阶段最需要的,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提供教师所需要的培训。
            上课20年的老师,具有丰富的经验的老师是否需要培训?同样需要培训。只要我们的培训给予的是他们在这个阶段所需要的,可以是一个案例、一个教案、一个故事等等


    9.模式的概念
          对于模式的理解,不应该只局限在操作模式上,还理论性模式、描述性模式。

         模式不一定全部是操作性的,有些贴近实践,可具有操作性,有些不具操作性。
          但所有模式都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它是一个认识工具,有利于人类思维的东西,非常重要

    10.创造性与系统模式的关系
          创造性与系统模式只是不同形式,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1.线性与非线性:认为线性的模式已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非线性的可以——错误
                     两者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如何理解线性与非线性???)
                   人的行为一定是一种线性的,可画出来的,但人的思想是非线性的。线性的形式同样可以培养学生非线性的思想,非线性的形式也同样可以抑制学生的思想、创造力

    12.思想与活动的关系不能混淆

    13.中心论。是否存在中心论?李认为不存在中心论。中心论是个错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无中心论者
               教学的中心是——关系(李芒)
               教师的作用很大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主导——主体的关系。

    14.有效性。好教学是否出于设计?该问题的回答要考虑主体技术的复杂性。
              

    15.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

          现代的教育思想就是先进的?这种提法是对传统的一些教育思想的贬低,要看现代的教育思想是否先进,必须将其与轴心时代(雅思贝尔斯)的教育思想相比较。

    16.选择。用什么方法好呢?怎么去选择?这是教学设计非常重要的问题。
             1)简单选择:好与坏、优与劣
             2)两难选择:两种方法都好,选择哪种

    • 教学设计的九大信条

    第一,一定要深挖本领域基本概念的含义
    第二,一定要讨论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第三,一定要关注可操作性
    第四,一定要遵循简约性原则
    第五,一定要坚定“教学设计是个性化人类行为过程”的认识
    第六, 一定要坚持认为教师一般的工作思维方式是“类比思维”,而非理论思维
    第七,一定要坚持为站讲台的一线教师服务,力争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原则
    第八,一定要完整、全面地研究教学过程,不能只盯着设计不放,而忽视了实施和分析
    第九, 一定要将研究重点放于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本身, 而不应该将主要精力用于所谓 “学科教学设计”或者“信息化教学设计”上

    • 可视化教学设计

    总假设:

        在所有的教学设计环节上,都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图解力)

    研究假设:

    (1)教学内容的元素也只有很少的几种逻辑关系。所有的教学设计内容都可以使用画图的方法表现出来。

    (2)任何人类的思维成果都可以用三种关系表示:横向、向上、向下。

    (3)教学内容元素也只有很少集中逻辑关系,所有的教学设计内容都可以用图的方式来表示。

          对内容的分析其实就是画图——找关系的过程,从人的大脑功能出发分析教学内容,而不是仅仅从教学内容本身出发(归类功能);从人的思维活动特征出发,而不是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出发(不是算出来的)。

          对一个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使用图解的方法描述各个要素的关系。

    逻辑关系分析的基本要素

    精阅材料——抓住核心,教什么?
    内容分类——结构化,制作关系图?
    确定教学重难点——价值判断?
    教学内容排序


    理论和方法基础:

    脑图、概念图、逻辑学原理和学习心理学

          脑图和概念图的区别:脑图适合于头脑风暴,它不注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概念图的逻辑关系则比较严密。

    是否可以教给大家画图的方法?是老师们可以接受可以运用的方法

    • 标签:
    • 方法
    • 教学
    • 关系
    • 技术
    • 问题
    • 教育技术
    • 工具
    • 教学设计
    • 定要
    • 研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