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鼎湖山听泉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课程信息
授课老师:吴卓芳 袁小翠
所在学校:广东省中山市石岐第一小学
点评人:吴一鸣 袁华莉
-
教材分析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课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段。
本课共需要2个课时完成。
-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本课以北师大何克抗教授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为指导思想,按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拓展阅读和打写深化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
教学目标分析
Ø 知识与技能
l 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l 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l 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l 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Ø 过程与方法
l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l 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l 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Ø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是苏教版第九册(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此之前,学生简单接触过通过表格对比学习文体的写作方式,但还不是很深入了解。
五年级学生已进行了四年多的语文跨越式学习,对语文跨越式的各种课型都比较熟悉。这一批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自学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比普通班有明显的优 势,学生开始进行非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跨越式学习,而且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都很出色,学习语文的兴趣依然很浓,学习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
教学策略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本节课采用了活动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型活动。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运用观察、发现、归纳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像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节课采用了图片、道具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工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
资源准备
l 相关的网络型课件。(图文结合,还有各种文中提到的声音)
l 供学生阅读的文字材料。
l 制作相关的教具。
-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吧?回忆一下,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些地地方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生汇报)
2. 你们听说过广东肇庆鼎湖山吗?(学生回答)没去过鼎湖山的同学不要紧,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有关鼎湖山的介绍及例文,大家一起去看看、读读吧。
3. 请看,(出示录象图片)师旁述: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称为鼎湖山,它和华山、泰山一样闻名中外,以其独特的美让所以浏览过它的人们都流连忘返。鼎湖山不仅风景优美,那里的泉水声更具独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鼎湖山听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告诉我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老师提几点要求,带着问题去读书。(老师出示3个问题)
2. 请看大屏幕,要想把课文都读通顺,首先要把词语读好。先给一分钟时间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词。(生自由大声读)请一个同学来读,注意,“薄”有 (3)个读音,分别是(三个“薄”字的拼音)。在此读?全班跟读,全班齐读一次。
3. 看来同学们预习得比较充分,读解决了,那难写的字呢?请同学们选两、三个认为比较难写的字写在田字格里,老师也来写一个,看到“琴”,有一点要注意的(今),师范写“琴”。
三、提出疑问,理清文章结构,学1、2段。
1. 生词解决了,同学们有没有对课文内容有什么疑问呢?(生质疑)通过刚才你们的提问,老师归纳起来,大概有(幻灯片显示)。
2. 默读课文,试着解决第一个问题(生汇报),(看得非常仔细/细心,连第二个问题都解决了)。
3. 这一节课大家先一起来观景听泉,哪个自然段写观景听泉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泉水的?(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学习,自主汇报)
4. 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上就知道大家非常喜欢这里,既然鼎湖山如此的美,就让我们到鼎湖山去聆听、品味那里的泉水声,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吧。(配乐读)
5. 老师也听得如痴如醉,这一节课,我们只要随作者感受了鼎湖山泉水声音的美妙和动听,更多地感受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细细体会。
板书
观景听(寒翠桥):泉水多 泉声响 泉音美
鼎湖山听泉 ↓
入夜听(庆云寺)
第二课时
一、衔接上节课主要内容导入
二、授新课
(一)了解第3自然段主要内容。
理解重点词语:繁花似锦、古木参天。
(二)学习第4自然段内容。
1、听师示范读,感受入夜听泉的美妙。
2、自由读第4自然段,围绕学习要求的几个问题,以4人小组学习为主展开学习。
3、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感受文体,感情朗读,总结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学生配乐朗读。
(三)对比阅读。
通过表格分析,清晰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进一步拓展阅读3篇描写声音的段落。
掌握描写声音的写作方法。
拓展阅读:
《听泉》
越往上走,山路越是崎岖艰险,但泉水也越多。在浸润着神秘气息的山林里,处处可听泉声:密林草丛中的小溪,流水潺潺,柔美似江南丝竹;岩缝砂石间的滴泉,其声叮冬,像和谐的琵琶琴音;悬崖上,万道细流,顺着石壁的凹沟流进山涧,恰似威武雄壮的交响乐。
《听潮》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听涛》
我盘坐在被浪花溅湿的礁石顶端,欣赏着大海演奏的世界上最动人的交响乐章。闭目听涛,犹如万马奔腾;又如雷行云海,鼓擂大地。浪击海礁,如两阵交兵,剑戟铿锵,杀声惨烈。我似乎已置身于“车辚辚,马萧萧”的万军阵中了。啊,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大海!
鼎湖山听泉
片段一《听泉》(教师带着分析)
片段二《听潮》自主分析,完成表格
片段三《听涛》
声音的特点
声音的层次丰富,声音美
声音像什么
(略)
哪些词句用的美
(略)
运用手法
比喻、排比
体会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优美的乐声,喜爱的情感
(四)打写段落。
选择生活中你最熟悉的一种声音,仿照本课学习的方法打写下来。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朗读最后一个段落。
-
专家点评
作为小学高年段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以及教师的适当点拨中,深切感受到景的美,并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本课合理地分配了一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较好地体现了高年段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是一堂优秀的典型的高年段课。
本课的主要优点如下:
1、 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对一二课时教学进行恰当分配,分别针对不同的侧重点:一课时重点解决生字词和理清文章结构,为第二课时的品读和理解分析做好了铺垫;第二课时重点感受听泉的美妙并掌握描写声音的写作方法。
2、 通过对比阅读来使学生掌握描写声音的写作方法。本课的一大亮点之一就在于通过表格的设计,将课文与三篇拓展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描写声音可以用到的写作方法。相同主题描写片段的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进行描写方法的深化理解和迁移运用;表格的使用,则为学生的深化理解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工具。
3、 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入夜听泉的美妙。教师的示范阅读,给学生的配乐读,学生自主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每次读都使学生沉浸在美妙与动听的泉水声中,达到情景交融,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
4、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第一课时的生字词处理和理解文章结构环节,都很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教师只对“薄”这一多音字给予强调,那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使跨越目标的达成成为可能。
总之,该课较好的完成了课标和跨越目标,充分体现了高年段的教学要求,是一堂值得借鉴的棵。
-
-
- 标签:
- 基础教育跨越式
- 作者
- 教师
- 阅读
- 描写
- 鼎湖山听泉
- 声音
- 课时
- 鼎湖山
- 小学语文
- 学习
- 教学设计方案
- 学生
- 课文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