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四册 泉水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课程信息

    授课老师李卓华

    所在学校广东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点评人刘军

    •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二组课文里的第一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个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随文出现了“哦、股、缝、罐、塔、杜、鹃、脆”8个要求认读的生字,和要求会写“瓦、泉、然、结、股、脆、塔、杜、鹃”9个字,其中“股、塔、杜、鹃、脆”是同时要求会认的。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课文初读和生字学习,并进行了带生字的文段阅读和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拓展阅读。

    • 设计理念

           本课多元智能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八种智能发展情况进行分组,使学生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学习,提高本课时学习效能,并使劣势智能得以发展,全面提高学习效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跨越式资源网站,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语文识字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以“读、说”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中进行识字,提高多层次的识字能力。

    • 教学目标分析

    l  学生通过点击网络学习资源,会认“哦、股、缝、罐、塔、杜、鹃、脆”8个生字,会写“股、脆、杜、鹃”4个左右结构的字,通过分组交流,分享不同识字方法。

    l  学生通过解决生字和不认识的字,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脉络,知道泉水流经的地方。

    学生通过点击学习资源网的阅读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 学习者特征分析

    l  学生经过一年级两个学年和二年级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掌握汉字1400多个,对汉字的部件、结构、意义、使用等的有较清楚的认识,识字能力较强。

    l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智能情况大致有一个了解,大多数学生以自己的优势智能学习,个别学生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弱势智能强化练习,课堂上教师应较关注这些学生。

    l  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但仍有个别学生不能自控,下意识地在不需要使用计算机时眼望或手触机器,影响课堂学习质量。

    • 资源准备

    l  多媒体网络教室;

    l  小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材;

    l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l  生字卡片;

    l  供学生自主阅读的资源课件及供学生自主打写的网络留言板。

    •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 第一课时

    一、导入:质疑想象,渐现情景

    1.山中传来丁冬丁冬的声音,你听见了会想到什么?泉水、琴声

    过渡:一股会弹琴的泉水(示题),多么快乐,多么有诗意的泉水。

    2.这股欢快的泉水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读出语气。

    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原来是一股清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设计意图:以疑引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进入课文学习的情景;启发学生开阔想象思路,进行思维锻炼。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感情朗读引入情景,知道泉水从哪里来,引出下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大家想听听泉水的美妙的歌声吗?请听老师读读课文,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屏幕上的问题。从书上用直线画出可以填入括号中的内容。(提示观察答案所在的位置)

    泉水流过(     )看见(     ),流过(     ),流过(     ),看见(     ),流过(     ),看见(     )。

    2.请在留言板上完成刚才的题目。

      3.交流修改。

      过渡:想唱泉水的歌要把课文读通,把生字记牢,下面请同学们自已读读课文,学学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感情充沛的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吸引学生摹仿的热情。通过打写填空,使学生对泉水流经的地方和发生的故事有个大致了解。通过观察答案的位置感知一些阅读的技巧。

     

    三、自读自学,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进入“识字通”,点击“我会读”自学刚才圈出来的字 ,如果它们不是生字也没有注音,大家可以查查字典认一认。

    2.学习小组内读生字卡,相互正音。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边读边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找出不认识的字,为稍后的生字学习提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自主识字。


    四、智能分组,个性识字

    1.分小组交流如何记住不认识的字

    运动组(身体/运动智能):用动作协助记忆生字。

    音乐组(音乐智能):用生字编儿歌,发表在留言版上。

    语言(言语智能):用生字组词、写句或编故事,发表在留言版上。

    逻辑组A(数理/逻辑智能):用生字编字谜以,发表在留言版上。

    逻辑组B(数理/逻辑智能):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为生字列生字算式,发表在留言版上。

    视觉组(空间智能):描一描生字,数一数生字的笔画

    2.选取典型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其它小组在组内交流。

    3.请视觉组的同学抢答“股、脆、杜、鹃”四个字的笔画数,并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的事项。

    4.同学们在书本上练习写,同桌写完了相互评一评。

    设计意图:以智能分组,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进行识字,提高识字效能。对一些学生进行分组调,发展劣势智能,使学生智能得以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五、检查识认,拓展巩固

    1.开火车读由生字组成的词,检查识认情况。

    2.回文再读,自我检测生字识认。

    3.分组赛读,评选泉水的小歌友。

    4.进入资源网,点击“识字通”里的“我会读”,读由生字组成的小短文,巩固生字。

     

    设计意图:检查反馈,对学生仍有识认困难的生字进行调整。通过拓展阅读由生字组成的小短文,增加生字的复现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认记。

     

    六、拓展阅读,积累语感

    进入“识字通”读“我会读”里第一部分的文章。想想课文中描写的泉水和哪些文章的泉水样子很像。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加大阅读量,积累语感,并为下一个课时的打写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引导学生阅读下面五句话,在语句中复习生字

       1.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2.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3.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4.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5.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再一次复习上课所学的生字,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课文

    1.过渡并提出总领性问题:

    泉水是从石缝里冲出来的,要到大海里去。那泉水从石缝到大海的中间,它还走流过了长长的旅途,它还做了许许多多的事呢。想不想知道它都去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情呢?请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

    2.教师范读第二段,并总结板书:

    导语:泉水流到了哪里?它遇见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泉水有什么特点?

    3.进一步提问,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问题1:如果你是姐姐,你看见泉水,你会说什么?

    问题2:如果你是泉水,听了姐姐的话,你会——,请——地对姐姐说——

    4.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语:课文中还有哪些自然段和段二很像?请回顾我们学习段二的方法,同桌的两个同学共选一段自己喜欢的,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5.学习成果展示,教师总结板书。

    提示:学生自学程序:读通课文——想象说话——总结填空——演读课文

    (结合三个问题进行:泉水流到了哪里?泉水遇到谁?泉水有什么特点?)

    6.教师范读段7,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号的作用及省略号里的内容。

    仿句练习:泉水流到          ,               ,泉水说:“                。”

    例:泉水流到水库边的发电站,机器微笑着挡住了泉水的道路。泉水说:“转吧,转吧,我的力气很大,你转起来,就能发出更多的电,给更多的地方送去光明。”

    7.主题提炼,总结板书。

    问题:你喜欢泉水吗?你喜欢它的什么?谁能一个词来说一说?

    总结并板书。(乐于奉献,不但奉献,而且通过奉献,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并且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

     

    三、扩展学习

    1.总结过渡,拓展阅读:

    泉水有着一颗爱帮助人,乐于奉献的爱心。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有许多像泉水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遇到困难,等待我们施以援手的人。请进入“资料城”,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学习,看一看哪些人和事值得我们学习,哪些人和事值得我们思考。

    2.交流提高:

    在“资料城”里认识了许多新伙伴,肯定心里有许多新想法,对吗?那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加大阅读量,升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并为下一个环节的打写作准备。

     

    四、随堂写作:

    1.过渡:通过学习课文,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泉水,对吗?是不是很希望自己也能像有爱心、乐助人的泉水那样,给别人送去关怀和帮助?那就请进入“留言板”吧,你可以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泉水,流到更多的地方,给更多的花、草、植物、或其他的小伙伴送去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你也可以把自己当成生活中的泉水,用自己的爱和帮助,给身边的人送去更多的温暖。请选择喜欢的留言情境,想一想,你准备去做哪些事?

    2.启发想象,自由打写

    3.成果展示,发展评价

    导语: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谁是打字小冠军?(字数最多的)今天谁是想象小冠军?下面同学们就去读一读,看一看,你觉得今天谁的作品想象力最丰富,句子最优美,你就把自己神圣的一票送给他,好吗?

    4.总结:今天,同学们不但认识了可爱的泉水,而且学会了他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通过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生活中的泉水,用自己无私的爱心去帮助身边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好的想法要想成为真正的现实,还需要我们去——,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行动把这些美好的想法变成现实吧,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随堂写作,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层次的体会这种情感和思维品质,促进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训练目标的达成。

    •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抒情类的课文,教师的设计别具匠心,充分吸收了跨越式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抒情类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背后的情感,能够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予以积极的影响。本课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并且很好的达成了知识层面的目标和情感层次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主线明确,情感贯穿始终

           抒情类课文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难度,无论在问题设计上,还是教学语言等方面都要营造出一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始终处在这种情感的氛围中,随着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地提升,直至高潮。两个课时都适时地体现出泉水的美、快乐,激发学生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从而理解为什么喜爱泉水这一核心问题便不攻自破,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也顺理成章了。

     

    二、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主体关系处理到位

           本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教学的控制者和评价者,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为学生提供示范、学习的材料、学习方法、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

     

    三、很好利用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开展多元化的小组协作学习

           教师充分利用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小组协作学习时做文章,使得小组协作学习更生动,更有意义,更有效。教师按照不同学生的能力特征分为运动组、音乐组、语言组……使得每个组的学生都能发挥其专长,成为小组协作学习的亮点。

     

    四、在课标的落实过程中渗透思维训练

           低年级的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是很丰富的,但是其词汇量比较贫乏,很难表达的具体而丰满,恰恰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口头表达和随堂写作也是对其逻辑思维的一种培养。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让其进行丰富的口头表达和写作便成为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教师能够很好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实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为写作做好铺垫。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更有助于他们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 标签:
    • 基础教育跨越式
    • 教师
    • 阅读
    • 泉水
    • 智能
    • 小学语文
    • 学习
    • 教学设计方案
    • 学生
    • 设计
    • 生字
    • 情感
    • 课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