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第二册古诗两首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课程信息

    授课老师:林丽奋 李立辉 姚玉清  谷红霞

    所在学校:广东中山市龙瑞小学  广东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  河北保定市保师附小 广东佛山南海实验小学

    点评人:陈玲

    •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第13课《古诗两首》,包括《所见》和《小池》这两首古诗。

    《所见》的大意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这首诗写的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本课共需要两个课时完成。

    • 教学目标分析
    • 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此基础上能背诵古诗。
    •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初步感知古诗语言的凝练和优美。
    • 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教师平日的教学及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总结出学生具有如下的学习特征:

    • 在7——8岁的年龄段中,孩子能较好的接受直观、形象以及贴近于他们生活实际的知识。
    • 在学习中,学生对创新识字、自主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较感兴趣。
    •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
    • 教学策略
    •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课本插图等营造一个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的同时,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 朗读感悟法。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 资源准备
    • 本节课是在有投影仪和教师机的普通课室完成的。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3课《古诗二首》。
    •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课件。
    • 供学生本课拓展阅读的印刷材料。
    •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 第一课时

    学习《所见》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2.出示课文插图投影:让我们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学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

    要求:把不懂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三、学习生字。

    1.四人小组操作电脑自学生字。

    2.检查学习情况。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3.写字指导

    四、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五、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六、理解诗句的意思

    你能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只要能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

    七、打写练习。

    编故事: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

    一、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3.指导看图,引导学生回忆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

    二、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引导两首古诗作对比:大家发现没有,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夏天的情景,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一动一静)

    四、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五、拓展阅读

    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教师事先准备的有关夏天景物或者是表现夏天情趣的印刷材料

    六、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并写下来。

    2.你能试着像作者那样写一首小诗来描写一下你喜欢的季节吗?

    • 专家点评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小学古诗教学,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也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而言,古诗教学的重点除了识字、写字以外,要特别注重对它的朗读、背诵,重视学生对古诗的自主体验,注重利用图片、配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教师不要逐字逐句过多地分析、讲解。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对于本设计方案而言,有如下的特点:

    1. 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特点。在两首诗中,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对于关键词语的体会,注重通过图片、配乐等形式来营造一种古诗的意境,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如在第一课时中,教师通过诵古诗引入到对第一首绝句的学习,为了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同时降低学生对于古诗理解的难度,先让学生欣赏相关情景图片,让学生先观察所见,再引出古诗。然后通过解决难点词语、想象画面、配乐诵读到背诵体会古诗的意境和美感,在此基础上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古诗,环节之间联系紧密,过渡自然。
    2. 教师对于两首古诗的教学并非割裂开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积累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及时的迁移应用。如在第二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第一个课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然后进行全班汇报。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对比两首绝句的异同的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描写夏天的散文、诗歌等文章,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来进行季节的描写。这种教学思路很好地落实了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纬度的教学目标。
    • 标签:
    • 学习
    • 学生
    • 教师
    • 古诗
    • 引导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