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 长》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课程信息

    授课老师:郑光英

    所在学校:广州市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点评人:王丽娜

    •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为指导,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让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探究和评价功能,开展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 设计理念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 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 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及不规则封闭图形的周长。

    过程方法

    1. 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 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是8—9岁的儿童,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

    2. 学生已有前面所学过的“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3. 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简单的线段测量、图形实验有一定的经验。

    4. 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乐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

    • 教学策略
    1. 情境激趣的策略:尝试通过充满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学习的欲望。

    2. 有效练习的策略:设计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能力。

    3. 激励评价的策略:随着课堂的进程,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利用网络课件中即时反馈评价的功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

    • 资源准备
    1. 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网络课件。

    2. 教具:8个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形、树叶形)。

    3. 学具: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份图形(在上面的8个图形中随机给4个图形)。

    •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出示照片情境图,引出问题:

    还记得这张照片吗?看大家多精神呀!现在,老师想跟这张照片加一条彩带边,不知道要多长的彩带才够,买回来太长了浪费不环保,太短了又不够用,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2. 描一描,说一说

    1)通过让学生用彩笔沿着图形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感悟什么是图形的“一周”。

    2)出示课题:这个图形边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

    设计意图:以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师生协作,探究问题

    1. 区别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

    1)判断老师所给的图形的边线是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我们刚才所判断的这些图形请你说说什么图形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呢?对比一下。

    3)小结归纳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封闭图形”这个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的内容表现、双向交互等功能设计了一个判断是否是封闭图形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发现封闭图形的特征。

    2. 任意画些你喜欢的封闭图形,画好后请同位互相欣赏一下,并帮老师检查一下你同位画的是不是封闭图形!

    3.  巩固理解周长定义

     1) 找一找,指一指

    从我们身边找一个物体跟你的同桌合作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摸一摸它的边线,说说什么是这个物品表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封闭图形”,以及找出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来加深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三)生生协作,拓展应用

    1. 量一量,算一算

    1)活动说明:现在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的周长了。那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去试一试、量一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好不好?请大家想想要用什么工具可以测量出它们的周长?

    2)展示小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揭示算理,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引导归纳出:我们要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就是把它的什么合起来就行了?(把这个图形的一周所有边长的合起来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

    4)回应本节课开始的问题:现在你们能告诉老师,我要给这些漂亮的照片加彩带边只有知道它们的什么就可以了?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度量计算、实验发现、讨论交流等活动,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感悟数学的思维方法,提升数学的素养与能力。而这一点,正是本课例教学的最重要的功能与价值所在。

    (四)归纳总结,交流评价

    理一理,谈一谈  

    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聪明!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跟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同学们课后在反思天地中都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设计思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通过提示性的引导,让学生联贯的概括出什么是周长。

    • 专家点评

    《周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节网络环境下典型的概念教学课,郑老师在对本节课的设计中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问题联系情境,通过提供丰富例证帮助学生积累表象。数学离开问题,问题离不开情境。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有机统一,概念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概念的引入方式是概念教学的关键一步,这一步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本节课中,郑老师通过创设为大家的集体照片做彩边的情境,自然的引入的周长的概念,而且后续通过大量的正例和反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

    2. 提供多种感知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构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注重多感官、多渠道的感知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耳听、目看、躯体触摸等多种方式建构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还非常有限,因此恰当的组织多种感知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体验对概念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节课中,郑老师不仅有效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大量的相关例证,丰富学生的表象,同时也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创设了平台,让学生能够亲自感知“围成一周”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借助学具、实物等进行相关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体验。通过教具、学具以及信息技术工具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知,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对周长的深入理解。

    • 标签:
    • 活动
    • 基础教育跨越式
    • 操作
    • 封闭
    • 图形
    • 小学数学
    • 教学设计方案
    • 学生
    • 设计
    • 情境
    • 理解
    • 周长
    • 概念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