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学习词典库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1.移动学习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拿着移动设备的学习;第二阶段是在移动设备的帮助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要支持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第三阶段是强调学习者的移动。

    第一阶段将移动学习定义为: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芬兰的“TelenorWAP移动学习”研究项目报告

    第二阶段将移动学习定义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Alexzander Dye)

    第三阶段将移动学习定义为:移动教育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 、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 备(如手机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

    • 2. E-learning

    E-Learning: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不同的译法代表了不同的观点:一是强调基于因特网的学习;二是强调电子化;三是强调在E-Learning中要把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三者强调的都是数字技术,强调用技术来改造和引导教育。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

    教授肖刚将E-Learning定义为: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E-Learning的“E”代表电子化的学习、有效率的学习、探索的学习、经验的学习、拓展的学习、延伸的学习、易使用的学习、增强的学习。

    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里对“e-learning”进行了阐述,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e-learning指的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

    e-learning提供给学习者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e-learning改变教学者的作用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教育的本质;

    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OuYt0wwKXXc6skzjGcUpAPpuz953wyjvJMmpZk-ki8iQBDaTDf-3IYECJbLI8yqhYgq7bCia3CnzwRauZcPi_

    • 3. 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既有广义上的理解即“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又有狭义上的理解即普适计算支持下的学习,是e-Learning的高级发展阶段。

    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Anyone),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利用随手可得的学习设备(Any device),以自己的方式( in Anyway)获取自己所需学习信息(Any contents)与学习支持(Any learning support)。(李卢一, 郑燕林, 2009)

    • 4.数字化学习

    “1:1 数字学习”就是在无所不在学习情境空间中, 在自然的生活场景中, 学习者透过情境感知设备与情境相关群体或智能知识主体以自然的方式交互, 共享和构建个体认知网络和社会认知网络的过程。(余胜泉)

    • 5.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 6. 情境感知

    情境感知(Context Awareness)技术源于所谓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研究,最早由Schilit于1994年提出。

    情境感知研究专家 Dey对情境感知的定义为:系统具备依据用户认为的需求,使用情境向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的能力。

    情境感知(Context Awareness)是指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或技术使得计算机能够对使用者当前所处的环境有所“认识”,并根据环境的不同做出不同响应的技术。 

    一个最简单的情境感知的例子是:计算机能够根据时间的不同向使用者发出不同的问候语。而较为复杂的情境感知则可能包括对使用者自个完整的情境感知系统应该具备如下能力:一是能够准确获取情境信息,二是能够准确识别所处情境,三是能够针对所识别到的特定情境按照设计好的模型返回结果。

    简单的说,情境感知就是通过传感器及其相关的技术使计算机设备能够“感知”到当前的情境。

    • 7. 无缝学习

    库( Kuh,1996)最先在高等教育领域提出无缝学习环境的概念。他认为无缝学习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

    陈德怀教授认为,无缝学习意味着学生在有求知欲时, 能够随时在不同情境下学习, 且在移动设备的辅助下,快速且容易地在不同学习情境( Various learning sce-narios) 间切换( Chan et al.,2006)。 这些情境包括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社区学习等, 还可能包含老师家长、图书馆人员、专业人士或其他辅助团体的介入; 这些学习情境可以是面对面, 也可以是远程; 地点包括教室、校园、家、工作场所、动物园、公园、户外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Chee-Kit Looi教授指出通过移动学习的设计保证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情境中学习体验的连续性,即由技术的联通性推动学习活动的连续性

    简单的说,无缝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多种类型设备,将多种学习任务无缝连接起来,进行正式学习或非正式的学习,从而达到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知识访问及获取的一种学习模式。

    • 8. 无缝学习环境

    无缝学习环境是指一对一科技( one-to-one-technology) 支持下多种不同学习情境的集合( Chan et al.,2006)。

    无缝学习环境是一种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资源共享、多重交互(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协作交流、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积极倡导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能够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培养目标落到实处,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

    • 9. 无缝学习空间

    就是指普适计算技术支持所汇聚的各种学习情境,在无缝学习空间中探索学习,可以将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正式学习延伸到非正式学习,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所。

    • 10.微型学习

    微型学习是指数字化学习之后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可持续性的处理碎片化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

    微型学习的三个层面:①微型学习是指向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是在数字化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基础上对学习的重新规划;②微型学习对现有的教学和教育理论构成了严峻挑战,因为它提出了“松散和分布式知识”“即时知识”“关联知识”和相关的新的概念;③由于它首先不是一个理论,而是一种经验概念,因此要用实验的方法来看待微型学习,分析、设计和开发具体的“微型学习应用程序”和“微型学习内容”。

    微型学习是一种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 ,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微型媒体所承载的微型学习内容 ,是以实用短小的内容组块来呈现学习内容并组织学习活动 ,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短小的、松散连接的、自包含的知识内容或模块 ,常以 但不限于移动终端作为载体 ,如便携式移动设备 手机、PDA等手持设备 。为此 ,需要以微型的媒体来呈现微型的内容 ,以多种移动终端来承载微型课程 ,并以移动通信工具实现微型学习的互动通信。

    • 11.微型学习资源

    微型学习资源就是把面向正式学习的资源进行转化,形成可持续处理的碎片化学习资源。

    • 标签:
    • 情境
    • 情境技术
    • 情境设备
    • 技术内容
    • 学习者
    • 学习者情境
    • 环境
    • 方式
    • 网络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