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听课类

创建时间:2019-03-12 18:43

主讲教师: | 学龄阶段: 小学 | 主讲科目: 语文 | 听课年级: 五年级 | 教材版本: 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简介:

    • 复习引入 (0'6")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老师带领回顾上节课内容,并提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感受作者们对童年生活的感情和学习这种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带入简单明了,也很清晰,可考虑形式是否可以有创新?
    • 精读文引领 (0'0")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以关键词提醒的方式,分三部分找出体现文章情感的片段,这些片段的特点总结(注重细节描写,运用童言童语,运用诗意语言),并配合略读文的对比学习。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是否可以加强情境创设,营造时代氛围。 是否可以采用由难到易的表格设置,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 自学略读文 (0'0")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将精略文章进行对比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老师这一部分是直接给出了表格内容,用语比较专业,考虑到学生的水平,是否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空让学生尝试完成。
    • 阅读提升 (0'0")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给出两篇文章的出处,《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课件上展示简介,让学生阅读。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因为时间安排的原因,这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优点记录:

1.教学脉络非常清晰,教学环节设计递进性强。通过关键词提炼-关键词句分析-学法归纳总结-学法迁移-学法运用这条主线,比较成功地达成了知识性目标的学习。 2.重点段落分析和略读文章对比学习层次鲜明,板书示范指引性强,学生学习任务明确。在对比阅读过程中,注重相同和差异的区分,让学生理解到了“细节描写”实现的多个角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3.在老师示范得出学法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文中语言的使用和情感的迁移方式对观点进行整理表达。

讨论点:

1.学生的水平限制,如何更好地运用精加略的模式,实现学生能力的跨越提升。 2.初次实验该课型,非实验班,有难度,如何坚持。

听课反思:

1.因为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与学生有时代距离,再加上时代特点的鲜明性,使文中蕴含的忧伤感,与学生又多了一层经验的隔阂。那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感受作者语言文字里的一丝伤感,是否可以加入电影片段,名家朗读音频等音像资料的使用,尽可能加深对那个时代的体会。 2.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方式,找到了情感表达方式的三个特点。其实这三个特点,学生并不一定陌生,是否可以在学生以往的习作中寻找存在这些特征的句子,段落,在课堂上展示,与课文做呼应,开启学生的无意识状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特点的魅力和使用方法。 3.老师最后给学生推荐了课文出处的原著,后续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书籍的阅读是值得思考的一点。这其中还包括如何引导阅读整本书,不局限在或习惯于只读比较短小的篇章?如何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更科学的阅读习惯,开发学生系统的逻辑思维,都值得思考。

暂无资源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