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前言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教学策略是每一位教师教学中必须思考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制约和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不断变革教师的教育观念、驾轻就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革新轻车熟练的教学策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由孤立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呢?

    • 一.生动有趣策略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生动有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策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感到“数学好玩”的乐趣。具体如下:

    1.课始激趣

    2.课中展趣

    3.课尾留趣

    • 二.真实有效策略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真体验、真经历、真操作、真交流,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知灼见。具体如下:

    1.在真实的素材中感知数学

    2.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数学

    3.在真实的活动中感触数学

    • 三.合作交流策略

    《课标》中指出: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合作交流是新世纪对人的基本要求,真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和方法。具体如下:

    1.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合作交流

    2.提供机会,激发学生想合作交流

    3.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乐合作交流

    4.精心设计,促进学生会合作交流

    • 四.自主探索策略

    《课标》中指出: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构建,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具体如下:

    1.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

    2.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

    3.思路让学生自己讲出

    4.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 五.善于倾听策略

    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倾听和接受,在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和精神互通,并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叶澜教授曾说过:“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声音。具体如下:

    1.倾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不同意见

    2.倾听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不同观点

    3.倾听学生在数学交流中的不同声音

    4.倾听学生在思考问题中的不同想法

    • 六.主动参与策略

    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和条件,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具体如下:

    1.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

    2.参与法则的归纳过程

    3.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

    4.参与问题的分析过程

    • 七.体验成功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后的“精神满足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是培养其学习求知欲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创设条件,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和进步,改善他们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成功的学习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体如下:

    1.激励评价

    2.尊重差异

    3.分层要求

    4.关注过程

    • 标签:
    • 策略
    • 教学
    • 学生
    • 教师
    • 交流
    • 倾听
    • 过程
    • 参与
    • 学习元
    • 数学
    • 教学设计
    • 合作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