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提问十要十忌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语文课堂提问 十要十忌——许海霞 吴运友

    语文课堂提问 十要十忌

    许海霞 吴运友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具体运用这一教学手段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提问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为此,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十要十忌。

    1.要目的明确,忌无的放矢。

            毫无疑问,课堂提问应为教学目标服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整体设计提问,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这样提,目的是什么。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使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提问的针对性、有效性,减少提问的随意性、盲目性。

    2.要面向全体,忌厚此薄彼。

            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也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往往只盯住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用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和学情来掩盖和代替全体学生的思维和学情,使成绩平平的学生倍感冷落。成绩平平的学生内心深处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看到成绩好的学生滔滔不绝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他们一方面充满羡慕之情,另一方面希望自己也有表现的机会。如果教师的提问只是一味地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势必会使一些学生丧失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产生对立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要求和求知欲望,使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3.要启发诱导,忌无疑而问。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的提问是一个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尽量避免那些没有启发性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提问时仅仅是表述一个结论,由学生来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类提问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或缺乏思考的价值。学贵有疑,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在学生疑惑处提问,有疑而问,以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开启心智。

    4.要重点突出,忌主次不分。

            课堂提问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或带有线索、警策的地方精心设计。在设计提问题时,要有所选择,抓住最精要的内容设计出以一当十的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提一问而全文意出的效果。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一篇文章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我们不能面面俱到,穷尽所有内涵,而只能根据教学要求,择其要者设计一些问题。教师提问的地方应该是文章的精髓所在,它或者是全文的重点,或者是局部(部分、段、句)的重点。如果我们抓不住重点,只抓住一些枝节性的问题大提特提,就难免颠倒文章的主次与重点,结果只能使学生形成一些零碎的认识。

    5.要层次清晰,忌混乱无序。

            课堂提问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顺序,如果层次混乱,就会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的过程,这一认识过程的动力是学生的认识需要。学生的认识需要往往产生于对所学有疑,从有疑到质疑,学生的认识就前进了一步,然后再在新的认识基础上,从有疑到解疑,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所教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几个要点,再根据这些要点设计若干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提出问题,才能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研究课文,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

    6.要新颖有趣,忌平淡无奇。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提问也是如此。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荡起学生的思维波涛,课堂提问必须新颖有趣。提出的问题要能使学生在复杂的思维中感到有意思、有趣味,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求得新的领悟和好的发挥。要做到有趣,在提问的方式、提问的内容上要灵活多样。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智力的起源》一书中说过:“可以看到,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也不注意不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因此,课堂提问应注意尽量提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

    7.要难易适度,忌随心所欲。

            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有这种感受:有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昂;而有的课却异常沉闷,学生情绪低落。这与提问的难易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必然使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容易,也会从另一方面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提问不能随心所欲,应努力使学生处于如下的心理状态之中:第一,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但还没有找到答案;第二,虽然找到了部分答案,但不完整,有待进一步补充深化;第三,虽一时不能回答,但有回答的信心,也具有回答问题的基本知识。

    8.要严谨准确,忌含混模糊。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语言艺术。提问语言对提问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教师提问的句子内涵模糊不清,学生很难准确回答;有的提问的句子语言表述上不严谨,会使学生形成不合理的回答;有的提问缺乏逻辑上的关联性,所提问题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关;有的教师故作高深,术语连篇,学生听而生畏;有的教师语言平淡、枯燥,“这个”、“那个”口头禅不断,学生听而生厌。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提问的质量与效果。提问语言比一般叙述语言应更严密、更准确、更简明、更精炼。

    9.要因人而异,忌不分对象。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人也一样,阅历、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接受能力、对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所以,课堂提问不能不分对象,用同一个问题、同一种提问方式去提问所有的学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对程度较低的学生,提较易的问题,他能答得好,予以鼓励,就能调动其积极性;对程度较高的学生,提一个较难的问题,他能答得好,不但促使他本人深入钻研,对全班学生也有启发。这样,就能使所有学生都处于应激状态,爱学、乐学,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更好、更大的功能。

    10.要留有时间,忌不顾常理。

            课堂提问后,教师要稍作停顿,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有的教师提问后,还未等学生进行思考就匆匆指名作答;有的教师则是将一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地一股脑儿地向学生提出,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回答较多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考。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于以问促思,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和估计,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使学生对提问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果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让学生作答,势必出现问而不会答的局面;在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或思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就贸然提问,很难一点就通。因此,提问后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使提问合情合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省启东中学教科室◇责任编辑陈顺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