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段识字方式的探索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有人曾说:“语文教学是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进程和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特别是低年级,有时每课多达十几个的生字,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遗忘,事倍功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注意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一些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有效识字。

    一、低年级识字以激发兴趣为主,多识少写为线,增加识字量
         1.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 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 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拓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二、中年级识字以辨形为主,区别形近字,减少错别字
         1. 借助字、词典等识字工具 
    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低年级是识字的重点,而中年级则是识字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应该变识字的主角教授者为积极的引导者,要教育学生会使用相应的工具去学习识字,自主去拼读字的读音,记忆字的字形,了解字的意思。在这环环相扣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生字有了更多的兴趣,对以后学习生字也多了一份兴趣,并产生了继续学习生字的兴趣。而且通过自我学习,对字形的认识更深,降低了错误的几率。
        2.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的目的不外乎“读”和“写”两方面,而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识字应该成为中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方法。一般来说,在课文中生字是零散的,如果把生字抽取出来逐一学习,会严重影响课文的结构、条理性,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第一朵杏花》中的“捧”时,原句是:“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猜猜这个字的意思,有的学生说“开”,有的说“长”,后来我让学生看看这个字的字形,提手旁,而且这又是一个拟人句,学生在我的提醒下,渐渐猜出这个字的意思。由此可见,在识字过程中,字形加语境是识字的好方法。

    如何让中年级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怎样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借鉴:

    一、初读环节“找一找”,调动思维主动性
          在学习新课文时,对于“初读”这一环节,许多教师对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力求做到读通顺、读流利,或者带着课题中呈现的问题读书。这一做法也很合理,但是每一课都要这样做,学生能有多大的兴趣去读书呢?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在哪里?利用“找一找”方式能解决上述困惑。那到底“找”什么呢?找三点即可:一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即生词;二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找好词。对于好词的要求,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四字词语,更可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语,像用得好的动词,如《北大荒秋天》中,“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句话中的“漾”字就用得好。总之一句话,这类词适用于积累,课后并能灵活的运用。在找的同时,必须让学生拿出笔做标注,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生词可以用“——”标出,不理解的词打“?”,好词应该在相应的词语下面画“……”。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读书的目的更明确了,思维的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便于教师进行监督与检查。
    二、交流环节“写一写”,激发学习积极性
         有了初读时的要求,读了一遍后便可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自己在读书中找出的三类词语分别写出来。这一做法,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给学生机会到黑板前书写,是把讲台还给学生,更是一种把课堂、把知识还给学生的表现。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有了这种学习形式,更加注重在读书时对词语的观察与掌握。有了这种办法,学生观察更细致些,也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的能力,养成仔细读字的习惯。
    三、评价环节“议一议”,培养美学鉴赏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实语文课也是审美课程,汉字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示出优美的形态,它所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不只是因为它形体的特征,更是因为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当学生写完板书后,更期待着同学给他做指点,在同伴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能扬长避短,更进一步。因此,评价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催化剂,教师应学会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不断丰富评价形式,发挥评价实效。能让学生对字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小结环节“补一补”,提升学习完整度
         到了这个步骤,便可把目光从黑板过渡到书本上,以文本为主载,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进行补充。因为黑板上的词语仅代表个别同学的学习成果,只有具备了这一环节,教学过程才更完整,教学内容才更丰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把本课中必讲的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并且要落实两方面工作。其一,给学生写字时间,扎扎实实地练好字,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生字进行集体指导。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十分钟的写字要求。其二,突破重点、难点的词语,提练识字解词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可根据汉字自身特点,针对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可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音形义,还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谜语、小组合作等,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对于难理解的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常用解词方法,对词作出合理准确的解释。例如同义法、拆注法、形容法、反义法、联系法、查工具书等等。
    五、最后一步“读一读”,提高学生朗读力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词语是学生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把词语读正确了,才能读好长句子,进而读通、读顺课文。我们教师可以把对课文的朗读指导方法,运用到朗读词语上。首先,教师可范读。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示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重视学生的朗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发音不准的字,难读的字,轻声、儿话等,教师才能做出更好的指导。第三,可以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可以关注朗读的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这样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醒,耳濡目染,学生自然便会把词语读好,读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高年级识字教学以自主为主导,加强规律学习,提升识字质量
          在高年级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觉得学生的识字能力已达到顶峰,于是他们觉得放任自流是最好的识字教学方式,这种现象造成了高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削弱、识字能力的下降,所以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整、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
          1. 经常复习,加强记忆
          复习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要只采用简单集中复习的办法,可以采用注音听写,一单元一听写,对检测效果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识字本身就是零散的,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给予学生记忆冲击,反复的冲击会加强学生的长久记忆,达到学习的目的。
          2. 寻找规律学习,变通识字模式
          依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及汉字的特点,采取有趣、多变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语境去识字,用猜谜语的方式进行游戏识字,适当举一些生活实例,加深对生字的记忆等。只要抓住识字的基本规律,从多角度加强学习,提高识字能力指日可待。

    • 标签:
    • 教学设计
    • 识字教学
    • 策略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