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图的研究与发展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概念图的由来及理论依据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 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 Joseph D. Novak)教授等人提出, 但概念图这一名词的确定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20世纪60年代初期, 行为主义理论还在北美盛行, 由于行为主义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区别于低级动物的人是如何获得知识的, 奥苏贝尔( Dav id P.
    Ausube l) 于1962 年第一次提出关于人的学习的认知理论, 并在第二年发表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心理学 一书中对该理论作了精辟的论述。奥苏贝尔认为, 人的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 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 当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时, 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 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奥苏贝尔同时对概念的形成和同化进行了区分, 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除了学龄前儿童, 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概念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层级排列最终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理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是,如何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诺瓦克教授根据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开发了概念图这样一种新工具, 并首先在研究儿童能够理解诸如能量、细胞和进化等抽象概念的过程中进行了应用。很快他们发现, 该工具同样可以用于教学设计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由此导致了对概念图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表明, 现代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非常好的支持概念图教学的意义。令人惊奇的是, 被誉为构建21世纪教育新模式的信息技术和脑科学, 也为概念图的正确性和无限广阔的应用前景提供了大量的事实。所以更值得我们广大教师认真学习

    • 什么是概念图

    概念图( concept map) 是一种能形象表达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它是由节点(概念) 和连接节点的线段(关系标签)所组成的。它能形象地表达某一命题中各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概念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 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 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 concepts)、命题( proposit ions)、交叉连接( cross- links)和层级结构( h ierarchical fram eworks)是概念图的四个图表特征。概念是感知到的事物的规则属性, 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进行标记; 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 在概念图中, 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 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
    一般情况下, 把最重要的概括的概念置于概念图的最上层, 从属的概念安排在下面。某一领城的知识还可以考虑通过超级链接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背景知识。因此, 概念图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图

    图1是概念图的一个实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图) , 并清楚地阐述了概念图的上述四个特征。从图中还可以看出, 概念图的图表结构包括节点(又称结点)、连线和连接词三个部分。节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 连接可以没有方向, 也可以单向或双向。位于上层的概念通常可以引出好几个知识分支, 不同知识领域或分支间概念的连线就是交叉连接(又称横向联系), 交叉连接常常形成方向性意义, 也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之处。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形成命题的联系词。如!是.、!包括.、!表示.等,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 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概念图是盛行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教学形式。人们对概念图的研究经久不衰, 从1984年以来, 以概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多达664篇, 而且呈逐年增多趋势, 在国际互联网上, 概念图网页或跟概念图有关的文章多达一百多万项。在西方国家, 概念图是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一个方法, 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普及, 概念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 推广概念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把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去。

    (1)国外对概念图的研究

    1、在功能上的扩展, 从评价工具到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方面

    概念图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测定学习者已有的知识, 所以它是一种评价的工具。后来, 人们发现作为工具的概念图, 在教学上的意义远不止是评价原有知识和错误概念, 它同时也是学习的工具、创造的工具、合作的工具、超媒体设计的工具、课程和教学设计的工具。概念图蕴涵着如此丰富的教学功能, 使很多研究者渐渐脱离了概念图狭隘的工具观, 而把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的技能和策略。研究发现, 教学者和学习者如果掌握了制作概念图的技能, 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和学的水平。概念图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策略和认知策略, 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提高反省认知, 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值得一提的是,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 概念图还是学生建构知识不错的脚手架。

    2、在范围上的扩展, 从中观概念图.到微观概念图.、宏观概念图等方面

    概念图的制作总是要选取一段包含诸多概念的知识内容, 为便于教学, 所选的知识点包含的概念数目一般不是很大。我们把这样的概念图称为中观概念图。但随着概念图功能的扩展, 如在课程设计中,一个概念图所包含的概念数可以上百个, 甚至更多,我们把这样的概念图称为宏观概念图(macro conceptmaps)。在宏观概念图中, 选取某个概念再次利用概念图进行更详细的表征和说明, 这样的概念图我们称之为微观概念图( m icro concept maps)。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 不但使概念图的制作变得极为方便, 而且还可以方便的为概念和命题提供超级链接, 所以在电脑网络上, 微观概念图一般存在于超级链接的文本中。当然, 超级链接可能更多的时候并不是以概念图的形式出现, 而是以超媒体( hypermed ia)的形式为概念进行更多说明。看来概念图的理念和网络息息相关。

    3、在领域上的扩展, 从科学学科到其他学科、社会应用等方面

    诺瓦克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 最初把概念图应用于研究儿童科学知识的掌握, 因为, 科学知识相对具有抽象的概念内涵、丰富的逻辑层次和严谨的科学命题。但很快, 概念图的研究范围便超出了科学的范围而扩展到各个学科, 甚至被社会上的方方面面所研究利用。如新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发、管理问题的解决等等, 只要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被明确的表达或解决, 概念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应用与教学中。

    4、在技术上的扩展, 从手工制作到电脑软件、网络技术等方面

    概念图可以手工制作, 现在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进行编制。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概念图有许多优点, 如修改方便, 界面漂亮, 可以直接打印, 可以网上学习交流等。鉴于概念图的巨大应用前景, 市场上可以编制概念图的软件多达十几种, 如( amp2. 0、In..sp irat ion、A ctiv ityM ap、M ind Manager、M indman、AxonIdeaProcessor5. 0、CoCo Systems Dec ision Explorer等。网络的发展使世界变成村落, 使学习资源变得极为丰富, 如何在浩渺的信息世界中有效的学习, 知识高度浓缩和结构化的概念图也许能为网络教育提供参考的模式(如概念图导航模式)。在许多国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 可以在网上实行概念图的师生交互学习和同伴合作学习, 一般由网络管理者(教师)提供知识内容和有关背景知识, 要求各个网络终端(学生)制作概念图并递交, 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BBS进行网上讨论和即时评论, 以此促进学习者学会学习。如果说概念图使知识由一维线性表征形式转变为二维平面表征形式的活, 那么有了电脑网络技术的概念图已经把知识延伸为三维的立体网络空间, 这不能不说是知识呈现的一次革命。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概念图的引进和研究较晚, 前期主要以港台地区研究较多。因为起步较晚,所以我们更应该加紧学习,迎头赶上台湾地区对概念图的研究比大陆地区要早, 己有近20 年的历史。自1976 年到2002年, 台湾地区以概念图作为关键词的博、硕士论文达40多篇。而大陆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 对概念图的研究发展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国内至今还没有出版有关概念图的专著。但自1999年后, 研究已逐步增多, 逐渐成为了国内研究的一个焦点. 总体来说, 国内对概念图的研究己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但与国外相比, 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差距是必然的,但是只要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一定能赶超台湾。

    国内外对概念图的研究侧重点有什么区别?

    • 概念图的发展

    Joseph D. Novak 于1970年,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提出概念图绘制技巧。当时,Novak 将这种技巧应用在科学教学上,做为一种增进理解的教学技术。Novak 的设计是基于大卫·奥苏伯尔(David Ausubel)的同化理论(assimilation theory)。奥苏伯尔根据建构式学习(constructivism learning)的观点,强调先前知识(prior knowledge)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框架(framework),并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在 Novak 的著作《习得学习》(Learning to Learn)中,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涉及将新概念与命题的同化于既有的认知架构中。”

    概念图简介

    请大家对上述内容学习结果做一个反思

    •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037.htm

    [2] Novak JD. The Theory Underly ing conceptM apsand To Construct Them [ EB /OL]. Inte rnet, 2000. http: / /www. yeeyan.com /a rtic les /source /1138_c8f/.

    [3]B arbara Guzzett.i Cynthia Hynd Perspectives onConceptual Change Pub lished by Law rence E rlbaum A ssoc i2ates [M ].London, 1998.

    [4]李秀芬.概念图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7):65-68

    另外,大家如果想对国外研究进一步了解,请看:我国概念图研究述评

    • 标签:
    • 概念图
    • 学习元
    • 研究
    • 发展
    • 概念
    • 知识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