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教学设计模版.doc

     

     

     

     

    • 《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校:文昌小学 姓名:马影洪

     

    • 1.概述: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材书第58页例7及相关内容。

     

    • 2.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解决购物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初步学会有方向,有顺序地思考问题。

     (4) 沟通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请用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些维度。

    • 3.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人民币并不十分陌生,在生活中对人民币有接触,也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这点是学生学习好本节课的基础。生活经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将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知识,对一些学生而言还有困难。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难点:学会有方向,有顺序地思考问题。

     

     


    • 6.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巧虎家最近开了一家商店,咱们快去看看吧(出示商店情境)

    (二)研究讨论,获得方法

    教师:商店里专门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杂志。看!巧虎和琪琪正在讨论一个问题。出示教材第58页例7的四种杂志的价格图。

    1、理解问题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我们知道了每本杂志的价钱,还知道了用13元钱去买,问题是“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杂志?”

    教师:“正好”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指两种杂志的价钱加起来等于13元,不多也不少。

    2、引导学生有方向、有顺序地思考

    教师: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解答呢?

    预设:由于学过了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学生对计算很熟练,因此学生最多的是“看数凑13”,答案很容易说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是否还有其它答案。引导学生学会用尝试—调整和有序罗列的策略解决问题。

    (1)    教学“尝试—调整”策略

    教师:巧虎随便选了《画报》和《卡通世界》两本,结果符合要求吗?根据它的思路应怎样调整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扮演)

    《画报》+《卡通世界》

     

    ※教师小结:当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尤其是数据大时,可以先选两本试一试,根据试算的结果再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教师:如果我们先选择了5元和6元这两本书,又该怎样调整?

    学生交流讨论,个别回答。

    ※教师小结:看来,在试的过程中难免一次就试对,应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信息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第一次试算的结果大了,就把一本调整成价格便宜一些的;反之,第一次试算的结果小了,就将一本调整成价格贵一些的。直到找到答案。

    (1)    教学“有序罗列”策略。

    教师(出示下图):下面是琪琪的想法。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这样的方法行吗?请你们也像琪琪这样算一算,看看哪种情况是可以的。

     

    教师:除了这种情况,还有别的情况吗?(引导学生继续选下一本,并有序搭配。学生板演)

     

    教师:这样选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归纳:有序思考,想得全面。)

    ※教师小结:先选出一本,再拿这本和其他杂志一本本地按顺序去搭配,虽然看起来有些麻烦,但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答案。

    1、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应该怎样检查?

    学生:可以把选出的两种杂志的价格加起来是不是正好13元。

    教师:对,用这个标准检验一下,看看你的解答是否正确。

    学生:然后一起口答: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或者买《画报》和《连环画》。

    教师:在帮助巧虎和琪琪解决购杂志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先尝试再根据试算的结果进行有方向地调整,另一种是按顺序罗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它们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活学活用。

    (1)教师:琪琪来到了食品专柜,看到很多美味的食物,她想给自己买一包薯条,再选一种食物给妈妈,琪琪手里拿着10元,能正好选哪种食物给妈妈呢?

     

     

     

     

     

    (1)19元正好可以买哪两种物品?

    教师让学生在审题后思考:如果你先选一种,你会选“3元”的皮球去试吗?为什么?你会选择7元的玩具车去试?为什么?

    ※教师小结:选数据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2)19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教师:对比两个问题的不同,提出“哪些”并没有规定两种,可以是一种、两种或多种,只要各种玩具的价钱加起来等于19元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认真审题,明白题目要求。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怎样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第58页“做一做”。

               第59页练习十三,第4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

                                                  尝试—调整

    • 7.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doc

     

    《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文昌小学 马影洪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的教学是在量的认识这一内容版块新增的问题解决的内容,数量关系是简单的,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教学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维度,即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呈现的这两种策略,应该说学生的朴素意识中是有的,但可能没有那么明确的方向。如:按一定的顺序去罗列、怎样调整等。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因此是有教学的必要的。至于用总钱数减其中任何一个数的方法,只有很少数学生能想出来;而且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而这节课就是想培养学生解决一般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教材重点教学了罗列和尝试—调整这两个策略。

    罗列策略重在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如何不重不漏。因此,在教学中我是先提示学生用这种策略,然后注重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最后全班判断。尝试—调整策略的基础是随便选两个试一试,关键在于根据试的结果有方向、有目的地去调整,选择相应的目标物。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对于这种方法的掌握要比罗列侧罗容易掌握,能很快地根据提示把各种调试方案都展示出来。

    在这节课上,虽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两种调整的策略,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起点不均衡,所以很难保证学生们会先提出哪种策略。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以外,一定要提前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只是请学生回答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段,如:同桌边摆边说想法,填表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这节课的目的。

     

     

     

     

    • 标签:
    • 调整
    • 策略
    • 认识人民币
    • 方法
    • 教学
    • 学生
    • 教师
    • 解决问题
    • 杂志
    • 数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