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明月--中国数字校园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摘要: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备受研究者的青睐,有关数字校园的著作、文章逐年增加。为了了解中国数字校园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该文从文献计量、研究视角、发文机构与发文作者以及文献被引频次的角度分析了2010-2012三年之间中国数字校园研究的CSSCI期刊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具体阐述了当前中国数字校园的研究现状,归纳了近三年的有关数字校园研究的热点,总结了数字校园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校园;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 一、引言

    信息时代,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之一,备受青睐。中国的数字校园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陈少波、蔡立德、蒋东兴等人发表了有关数字校园方面的论文,拉开了中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的序幕。随着研究程度的不断加深,数字校园的内涵与层次研究也不断深化。黄荣怀( 2009) 认为“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1]。从该定义总结看出:数字校园建设强调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与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因此,近年来有关数字校园研究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不断增多,研究范围渐广,数字校园研究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基于国内数字校园建设文献进行研究,文献源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CSSCI检索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此外,近几年发表于《中国教育信息化》有关数字校园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多,也有部分文献来源于此。检索期刊论文时,以“主题”为限制条件,运用关键词“数字校园”精确检索,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检索硕士论文时,以“题名”为检索项,检索词为“数字校园(数字化校园)”精确检索,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12年。共检索到98篇有关数字校园的期刊论文和8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使研究者能够透过本研究了解和认识数字校园的研究现状、热点和研究趋势,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 二、数字校园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从2010年至今,有关数字校园方面的著作也有几部。经过分析,对本研究有价值的著作为以下4部。

    任奕奕等著的《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介绍了数字校园的内涵、数字校园的建设标准、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数字与资源中心、学校管理信息化、数字校园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等建设内容,并阐述了数字校园中的教与学、数字校园环境中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以及数字校园发展愿景[2]

    赵国栋著的《大学数字化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纪实研究》,阐述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结构、高校数字化学习的规划、高校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高校教学信息化应用效果之评估、关于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分析与展望等数字校园建设内容[3]

    朱安平编著的《数字化校园的现实探索》,结合了小学八年的经验和成果,介绍了数字化校园、数字化课堂的建设、应用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如技术问题和学科问题、应用问题和管理问题等,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实践和探索[4]

    王继成编著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实际,借鉴国内外教育信息化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现状、网络基础平台设计、基本网络服务设计、大学资源计划、校园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运行服务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规划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5]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国内在CSSCI期刊及中国教育信息化上发表的论文达到98篇,甚至在2012年就有40篇文章发表,如图1。

                    

    图1 数字校园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年度分布

    有关数字校园研究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约81篇,如图2,对数字校园研究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年度分布。从2010年的29篇到2012年的26篇,可以看出对数字校园的研究呈平缓的趋势,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直在20篇以上,这表明数字校园的研究热度并未减退,仍有研究价值。

                  

    图2 数字校园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分布

    从总体上看,从2010年至2012年,关于数字校园的研究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

    • 三、数字校园研究视角分析

    中国对数字校园研究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科专业视角分布如图3,从图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2年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学科专业角度的硕士学位论文达到59篇,约占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73%;而从教育技术学视角的论文仅有2篇;从其他学科专业如管理工程与科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视角的学位论文有20篇。王运武博士在《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分析得出,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关注了数字校园的技术属性,对数字校园的教育属性关注不够,应该更多地从教育角度研究数字校园[6]。而从2010至2012年的数字校园研究依然注重技术方面,技术并不是阻碍,我们应该改变学科专业视角,加强对数字校园的研究。

     

         

    图3 数字校园研究优秀硕士论文学科专业分布

    • 四、数字校园研究发文机构及发文作者分析

    根据数据库的检索文献研究分析,2010至2012发表关于数字校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院系。发文机构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教育委员会以及公司、集团等。其中,高校院系发表文章47篇,约占论文总数的48%。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构建数字校园。为了支持数字校园的建设,研究数字校园十分必要。另外,高校院系拥有大量的研究人才和设备资金,能够捕获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所以成为研究数字校园的中坚力量。我们亦可以通过分析发文机构的发文数量了解数字校园的研究现状。从表1看出,发文数量前10的机构中,发文2篇以上的机构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发文7篇,江苏师范大学发文4篇,这说明这两所高校近三年研究数字校园颇有建树。表2是发表论文前10的作者。其中,江苏师范大学的王运武博士发表了5篇文章,是江苏师范大学近三年所有有关数字校园研究的作者,这足以说明王运武博士在数字校园研究上有颇深的造诣。广州大学的唐连章、廖宏建、杨玉宝共发表2篇文章,其余如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钟燕、西南大学的罗江华等均发表了2篇文章。另外,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各发表2篇文章,说明近三年重庆市十分重视数字校园方面的研究。

    表1 2010-2012年发文数量前10的机构分布

    研究机构

    发文数量

    北京师范大学

    7

    江苏师范大学

    4

    西北工业大学

    3

    华南师范大学

    3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

    中国惠普信息产品及商用渠道集团

    2

    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

    2

    清华大学

    2

    西南大学

    2

    广州大学

    2

        表2 2010-2012年发文数量前10的作者列表

    作者

    发文数量

    王运武

    5

    钟燕

    2

    唐连章

    2

    罗江华

    2

    吴亚军

    2

    王风基

    2

    张应祥

    2

    廖宏建

    2

    杨玉宝

    2

    聂瑞华

    2

    • 五、数字校园研究文献被引频次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是评价文献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文献被引频次越高,文献的学术价值和研究影响就越大,从另一个层面也可以客观反映研究主题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表2统计了2010-2012年排名前10的被引期刊文献。

    表3 2010-2012年被引频次前10的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频次

    作者

    论文名称

    发表期刊

    7

    谢冬;徐艳;陈志峰

    《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理念及实践》

    中国教育信息化

    6

    张应祥

    《高校数字校园信息标准设计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

    5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开放教育研究

    4

    杨玉宝;唐连章;卫建安; 廖宏建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以广州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为例》

    中国教育信息化

    4

    张毅;高东怀;许卫中; 许浩

    《数字校园运行维护技术体系建设浅析》

    中国教育信息化

    4

    李育泽;胡荣亮;俆义东

    《高校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策略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

    3

    王龙;冯天亮;关继夫

    《数字校园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教育信息化

    3

    王运武

    《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系统的协同进化与协同发展》

    电化教育研究

    3

    杜炤;付小龙;佟秋利; 蒋东兴

    《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中卡片认证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教育信息化

    3

    邱乐兴;刘军;程学新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

    从表中可以看出,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期刊中,有8篇论文由中国教育信息化发表,这就说明数字校园与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研究数字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剖析教育信息化。其中,被引频次4次以上的文章有30篇,占论文总数的30%。被引频次较高的是谢冬、张应祥和黄荣怀的文章,被引频次分别是7次、6次和5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研究的主题都符合当前数字校园研究的趋势。如从生态学视角构建数字校园、从管理学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标准、机制和从智慧教育的新角度探讨数字校园的未来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从新的理念、新的视角研究数字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六、数字校园研究的现状

    通过以上有关数字校园研究的文献分析可以了解中国数字校园的研究现状,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建设,轻应用、管理与评价

    笔者在检索有关数字校园的文章时发现,绝大多数的文章偏重于数字校园建设方面的研究,从顶层的规划设计到具体的关键技术的应用都是属于建设范畴,而真正从数字校园的应用、管理及评价入手的文章则比较少。多数研究者就某个新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展开大篇幅的论述,对应用效果、管理机制和评价则描述较少。数字校园建设以后,如何得到最优化的应用,该怎样推进应用,如何对它进行管理,确定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以及正确的评价数字校园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中国的研究者、建设者往往忽视了他们的作用,这就导致全国都在建设数字校园,但没有多少真正实现数字校园,数字校园的建设完全成为了一句口号,这对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是没有益处的。

    (二)重技术属性,轻教育属性

    数字校园的建设依靠的是数字时代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而现在应用于数字校园中的新技术有很多,如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移动技术等。但是并不是应用的新技术越多越好,不适用于数字校园建设或无法提高数字校园水平的新技术没有必要应用。应该追求数字校园质量的提升,而不是盲目追求新技术的使用。

    从文献的检索分析可以看出,近三年从教育视角对数字校园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这与数字校园的理念、宗旨是相背离的。数字校园是为了转变和创新学习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它的教育属性应该是最重要的。然而,目前的研究方向更偏重于技术属性,研究者应该转移视角,更加关注数字校园的教育属性。

    (三)高等教育研究多,基础教育研究少

    从发文机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高校院系,也就是高等教育研究较多。其次是地方教育委员会和信息技术中心,而基础教育研究比较少,研究结构单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研究数字校园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基础教育教师较少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前沿、热点问题,科研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基础教育的数字校园资金投入不足,多数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原因导致多数的数字校园研究在高校之间比较流行,在中小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王运武博士认为中小学数字校园应优化发展,这样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彰显学校的特色[7]。他归纳了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应避免的误区,为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借鉴。所以,基础教育更应该关注数字校园的研究,积极投身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去。

    • 七、数字校园研究的热点

    对2010-2012年数字校园的文献计量、研究视角、期刊被引频次分析得出:中国近几年数字校园方面的研究热点在于新视角下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应用系统与应用推进、新媒体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等领域。

    (一)新视野下数字校园建设研究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数字校园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并不能仅仅从技术的角度展开研究,更应该从教育学、系统科学等角度深入挖掘。目前,已有一部分研究者关注到多视角研究数字校园的问题,并且有些还将之付诸实践,这对于数字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好的现象。

    近三年数字校园研究的新视角主要集中于生态学视角、协同学视角、变革的视角等。谢东、徐艳等从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节约理念,提出了节约型数字化校园的理念,分析了提出的依据,阐述了节约型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提出了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并就所在的学校做出实践,探索和总结了一些经验[8]。王运武博士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他认为,数字校园作为一个复杂的人造系统,其发展的过程是数字校园系统协同进化的过程,数字校园必将呈现协同发展的趋势[9]。高铁刚等从变革的视角,针对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字校园建设的目的和功能,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策略和方法[10]。在检索有关数字校园方面的文章时,笔者发现从技术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章非常多,而从教育、管理及系统科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少。但是,这些不同于技术角度研究数字校园的文章必将为数字校园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道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新视角的研究,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二)数字校园应用系统与应用推进研究

    数字校园的应用系统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教育管理类、学生成长类、科学研究类、安全监控类等。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目前关于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研究的文章比较多,主要集中于一卡通系统、身份认证系统以及信息门户系统。为了提升教育信息化新形势下的高校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刘学民以郑州大学为例,分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基本架构、主要功能和实施成效,介绍了郑州大学在建立一卡通系统后的使用成效[11],为其他高校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借鉴。清华大学的杜炤、付小龙等依托校园一卡通中的身份认证和支付两项主要功能能进行研究,介绍了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总体结构,讨论了卡片认证流程、认证机制等关键问题,最后介绍了清华大学校园卡的认证机制[12]。在身份认证系统研究中,张应祥等在分析身份认证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身份管理( Account )、身份认证( Authentication) 、授权管理( Authorization) 和安全审计( Audit ) 的4A规范的统一身份认证和管理平台的技术架构和功能设计,建立了基于角色的授权管理模型[13]。数字校园中的信息门户系统研究也较比较多,如清华大学的付小龙等对信息建构理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信息建构的目标、要素及过程,在分析数字校园信息门户信息构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信息门户建设实例阐述了信息构建理论在数字校园信息门户规划与设计的指导作用[14]

    通过以上的文献搜索,笔者发现不论是期刊文献还是优秀硕士论文都对数字校园的应用系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这对数字校园的建设固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是建立应用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进行应用,怎样得到有效的应用是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目前,虽然对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关于数字校园应用效果方面的论文并不多。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数字校园的应用推进,如李育泽、胡荣亮等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从数字校园的应用系统结构入手,从组织管理层、教学与科研应用层、数字校园信息服务层三个层面阐述了数字校园的应用推进策略[15],为其他高校的数字校园应用推进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王龙等在当前面临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的挑战时,结合研究J2EE框架等目前比较流行的软件开发技术,搭建了面向用户个性化服务的数字校园应用服务平台,并指出了应用服务平台架构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完成由分散型应用向校园级一体化应用转变,从应用系统建设至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型[16]

    数字校园的应用是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有效应用才能了解数字校园建设的优劣,才能发挥数字校园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对于数字校园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技术方面,对数字校园的应用则没有多加关注。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会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学校和研究者将会对数字校园的应用方面加大关注度,研究的程度会逐渐加深,最终达到数字校园的最有效应用。

    (三)新媒体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研究

    对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于新技术、新媒体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研究非常之多,尤其在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中。总结归纳后发现近几年应用于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主要技术有:WEBGIS、ArcGIS、三维GIS、SkectchUP、Google SKectchUP、Google Earth、PKI、云计算、J2EE、SOA、OpenSSO、OpenESB、LDAP、Web Services、URP、OSGI、Ajax技术、EPON、HEU、虚拟现实技术、Liferay、MPLS的VPN技术、富媒体、流媒体、物联网等。而平板电脑、移动智能手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电视、iPod等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也逐渐的广泛。

    目前,有3个新媒体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得到的关注度比较大,分别是智能教室、云计算和平板电脑技术。

    1.智能教室

    智能教室,或被称作为未来课堂的雏形。陈卫东、张继平等在总结了关于智能教室多个具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智能教室是能控制和操作一个教室内的视听、计算机、投影等声、光设备,使师生无缝接入资源及从事教与学活动,并能适应包括远程教学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自然的人机交互为特征的,依靠智能空间技术实现的增强型教室[17]。在这样的教室中,无线通讯技术、普适计算、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智能设备呈现图文并茂的信息和视频信息。教师和学生徜徉其中,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有效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功能也不断的增强。教师不局限于在讲台上,学生也不局限于座位间,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空间上得以解放,任何人都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去到想去的地方,和想要交流的人说话,获取想要获得的知识。

    数字校园的建设和智能教室的应用都是服务于教育事业,都是为了实现具有很强交互性的未来多媒体数字课堂,所以,对于智能教室如何在数字校园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是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2.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自2008年引入我国后吸引了大批研究者的关注,它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中都可应用研究。当今云计算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已初现端倪,如杨玉宝、唐连章等就以云计算的特征和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优势,分析了数字校园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广州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云计算技术的解决方案和部署策略,总结归纳了云计算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功能的实现[18]。近三年来,云计算在教育领域受到各种青睐,但是对于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研究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够。就目前而言,对于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往往在于理论层面,对于云计算在教育中的实践和技术开发涉及较少,这对进一步研究云计算的教育应用是不利的。研究者们需要重视云计算的教育应用,发挥云计算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优势,使云计算在数字校园中得到广泛和深刻的应用。

    3.平板电脑技术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利用可携带、方便快捷的移动设备,突破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移动学习是未来的学习趋势,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对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还相当有限。

    平板电脑作为一种移动学习的形式近年来也受到大家的关注。美国《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显示,在未来12个月内,平板电脑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平板电脑由于其便携、联网快捷、便于普及等特点,迅速的在教育中获得了地位[19]。国内很多学校为教育者和学生设计了平板电脑的软件,有些学校已经配备了平板电脑,学生和学校将借助平板电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目前,平板电脑已经被证明是当今互联网状态中大学生最为便捷的媒体。国内有些研究者对平板电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研究,如李青等基于平板电脑的特点,将它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他们分析了平板电脑的特殊教育软件的研究现状,从适用人群、应用领域、专门程度和水平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对平板电脑的各类软件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类软件的市场开发情况,对基于平板电脑的特殊教育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发展方向作了进一步的讨论[20]。这就可以说明平板电脑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数字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广义上说数字校园就是指学校的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21]。虽然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教育信息化,为数字校园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李奕提出了“数字校园—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的论断。他认为数字校园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也反映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的数字校园建设还处在第二个发展阶段中,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质量提升。而第三代数字校园的建设反映的新型观念则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提升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22]。所以,数字校园的建设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 八、数字校园的研究趋势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仅仅依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学习资源建设和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数字校园已跟不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只有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智慧校园”才能真正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一)智慧校园研究

    从2008年美国IBM提出“智慧地球”开始,中国专家学者跟进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智慧校园”进行研究,提出了建设思路。黄荣怀教授综合了多位专家学者对智慧校园概念的理解,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认为智慧校园具有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和师生个性服务五个方面的特征。另外,黄荣怀教授还对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技术特征以及支撑智慧校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23],为其他专家学者进行智慧校园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思路。陈卫东教授即对未来课堂的智慧性、智慧学习环境以及智慧学习环境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未来课堂设计提出了初步的构想[24]。王运武博士认为“现实校园数字化为数字校园,数字校园智慧化为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智慧学习环境的组成部分,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智慧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25]。这些都在说明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未来发展形态,未来对数字校园的研究也必将转化为对智慧校园的研究。

    (二)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

    有研究者强调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并且将智慧校园的建设付诸实践。如江南大学的陈明选、严大虎认为,智慧校园是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改变师生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26]。在校园生活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展开了智慧应用,包括食堂管理、浴室水控管理、考勤管理、智能照明控制、日常教学、智慧图书馆和实验室管理等。毫无疑问,物联网技术作为智慧校园的一部分在未来的作用将慢慢体现。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智慧校园的建设将不再是梦想。目前,智慧校园正从理念慢慢变为现实。不可否认,智慧校园的建设现在还是起步阶段,太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推敲。但是,智慧校园研究是未来的研究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 九、结束语

    从以上数字校园的研究热点与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已有研究者从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其他视角对数字校园进行研究。然而,这也仅仅是一小部分,更多的研究者从新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展开论述。技术属性固然是数字校园赖以建设的基础,但数字校园更应该服务于教育,服务于整个校园系统。校园是实施教育的场所,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研究者应该关注数字校园的教育属性,注重数字校园的应用效果、管理机制和评价,发现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发挥数字校园的最大功能,努力向智慧校园的建设迈进步伐,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 北京教育,2009,(7):6-7.

    [2]任奕奕,陈晓明. 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赵国栋. 大学数字化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纪实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4]朱安平. 数字化校园的现实探索[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5]王继成.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0.

    [6]王运武. 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39-50.

    [7]王运武. 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2010,(4):59-62.

    [8]谢冬,徐艳,陈志峰. 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理念及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16-19.

    [9]王运武. 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系统的协同进化与协同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49-54+76.

    [10]高铁刚,王蓉. 从变革的视角论基础教育的数字校园建设[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2):24-27.

    [11]刘学民. 校园一卡通系统:架构、功能及成效[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9):124-126.

    [12]杜炤,付小龙,佟秋利,蒋东兴. 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中卡片认证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9):14-16.

    [13]张应祥,吴健,孟彤. 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管理平台设计[J]. 情报杂志,2010,(3):131-134+74.

    [14]付小龙,肖平,袁芳,刘启新. 数字校园信息门户信息构建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1):12-15.

    [15]李育泽,胡荣亮,俆义东. 高校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12-15.

    [16]王龙,冯天亮,关继夫. 数字校园应用服务平台建设[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18-20.

    [17]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 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 远程教育杂志,2011,(4):39-45.

    [18]杨玉宝,唐连章,卫建安,廖宏建.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以广州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3):9-12.

    [19]2013地平线报告:信息技术挑战催生高等教育变革[EB/OL].2013-06-03. http://www.jyb.cn/world/gjgc/201305/t20130509_537126.html.

    [20]李青,王涛. 基于平板电脑的特殊教育软件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 现代教育技术,2012,(8):98-103.

    [2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3-06-03.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2]李奕. 三代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展望:从机会均等到质量提升[J]. 中国电化教育,2012,(5):122-127.

    [23]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24]陈卫东,叶新东,许亚锋. 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 远程教育杂志,2012,(5):42-49.

    [25]王运武. “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辩视角[J]. 远程教育杂志,2013,(2):21-28.

    [26]严大虎,陈明选.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2011,(6):123-125.

    • 标签:
    • 请在
    • 修改
    • 数字校园
    • 输入
    • 段落
    • 标题
    • 内容
    • 默认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