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第十二小组201602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教材分析与教学思想

    这篇文章是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本文主要描写了北京胡同里小贩们在夜晚发出的各种吆喝声。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

    • 教学(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旧时北京城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文化内涵,把握文章独特的结构。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 借助音像资料及自己的模仿,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种种吆喝的声音,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文化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2)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言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主观能动性比较强,可以很主动地去模仿各种吆喝声,勇于展现自己;
    但学生自学能力较差,理解能力差,对思想情感的把握不到位。
     

    • 教学重难点/知识水平和能力层级

    重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在本文洋溢的内心感情。

    难点:学习体味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

    • 教学环境与资源/学习环境与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ppt

    • 教学策略与方法/学习情境与学习活动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为了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交流讨论、读写结合、情景体验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的对课文进行研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创造”,让学生进行思考,融入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 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路

    1.课程导入:教师播放街头吆喝音频,学生品评

    2.课堂过程:教师使用ppt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

    • 教学流程/学习流程
    • 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上课开始,用PPT给同学们播放一段音频(吆喝声),引入今天的课程《吆喝》。在听完音频、引入课题后,请同学介绍作者(这个会布置为预习作业),并且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然后根据预习,选出一组同学,让他们按顺序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生僻字和词汇在规定区域,按规定格式写在黑板上,解决这些生僻字词,注音,解释。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吆喝声,并且给一分钟时间准备,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境,模仿文中吆喝声。在模仿过后,提出问题: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三分钟,最后由一名同学进行总结。再次熟悉课文,给全文划分部分,并且请几个同学说出自己如何划分部分与理由。针对每个部分有不同的问题,第一部分: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第二部分:文章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第三部分: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每个部分的问题会给同学两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有一个同学进行总结。最后请同学们讨论文章主旨。然后由老师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主旨。布置课后作业: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街上去聆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仔细体会。

    • 教学评价/学习评价

    现结合教学设计对本节课教学做一下评价:

    第四单元中提示指出“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很显然,这一单元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了解民风民俗,关注民间文化,进而体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使用了极富京韵的音频材料,渲染一种浓浓的京韵文化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跟随教学思路走进课堂,事实证明这一导课的方法还是成功的。

    为了让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由市井胡同中的吆喝上升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境界,教学时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始终能够跟上教学思路,一步一步的理解了一种浅表的现象实际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更加深入的理解“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的含义。

    《吆喝》这篇文章很适于朗读,并适于口头表演,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表演能力好材料,为了利用好这一材料也为了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先引导品味吆喝词,再引导学生学习吆喝调,让学生会“吆喝”敢“吆喝”,并大胆有声有调的“吆喝”,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当中学习。

    纵观这一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的不足。如:作为一种本土文化,其实,我们当地也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吆喝声,完全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学一学我们当地的吆喝声,但由于自己课前考虑不足,忽视了这样有价值的锻炼学生的机会。还有课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这可能是教学深入不够而造成的,所以还应加强写作方面的指导

    • 标签:
    • 十二
    • 八年级下册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
    • 吆喝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