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内阅读指导资源(3组)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1.ppt

    低年级高效阅读指导方略.doc

    低年级高效阅读指导方略

    昌平城关小学 于士云

    解读《语文课程课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可以归结为:识(写)好字、读好文、积累语言.融识字、写字、朗读、语言实践于一体;强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富有情趣;强调教师要始终尝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组织和推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实实在在积累;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效,求得最佳教学效果。低年级高效阅读指导,主要应突出以下特点。

    一、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指导学生朗读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我们倡导低年级的阅读课应上成朗读指导课,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实现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进入二年级,特别是第二学期的阅读教学,为了顺利做好与中年级教学的接轨,阅读教学更要突出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代问。教师应始终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书活动。通过入情入境体会读,勾起经验模仿读,进入角色对比读、多元评价展示读等形式,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文本情境,读中理解,读中体悟。

    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课,体会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评价时,我注意创设情景,体会出第一个妈妈夸奖儿子时高兴、得意之情;第二个妈妈的不甘示弱与骄傲、自豪之情;第三个妈妈谦虚、平和的心态。以读为主,不用很多的点拨和唤醒,在师生的朗读交流中,教师的评价跟进,使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毫无痕迹地加强了。在前两位妈妈对儿子大加赞赏的时候,第三位妈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三个不同的妈妈,说话时的心情、语气也是不同的,为了再现当时的情景,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兴味盎然,读得入情入境。如果说理解是“钻进文本”,那么朗读应该是“跃出纸外”,不仅再现了当时情境,也为儿子们的出场做了铺垫,更为后续教学理解第三个儿子的孝行做了铺垫。

    在朗读过程中,最具特色的是教师的评价点拨,准确而有针对性,使得学生的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和强化,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文为载体,历练能力

    阅读课堂是“练兵”场,是实践园。学生要在课堂上历练听说读写思等语文能力,要习得阅读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文本为载体,致力于学生能力的训练。

    (一)自主质疑,构筑共同的对话主题

    实现高效而有意义的阅读教学,就需要基于文本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对话主题,避免因琐碎问题堆积而偏离教学主线。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这个主题,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即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梳理核心问题。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最终应引导学生理解暗藏的核心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因为所探究的问题并非教师的主观赐予,而是来源于学生的思考,学生才更具阅读动力。

    (二)圈点概括,引导学生把书读薄

    把书读薄”是一种能力,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似乎有一定难度,需要渐进地训练。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减缓训练坡度,渐进训练。此时教学不要求学生针对全文进行概括,而是先由圈定研读段落,训练学生提炼,练习把几段话读成一两句话。《三个儿子》一课的2-6自然段描写了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评价。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我先后提出了三个问题。“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请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这时,我看到许多同学分别画出了课文第2、第3、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听听妈妈是怎样他们的评价”。当有的同学像读书一样,又把课文课文的第2、第3、第6自然段内容一字不差地说了出来时,我又鼓励他们说:“你们真会读书,说得真完整。您们谁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妈妈对孩子们的评价呢?”。这时,有的孩子心领神会地说:“第一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第二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于是,我赞许地对他说:“你能够抓住关键词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您是一个会读书、会表达的孩子,真了不起。”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阅读、整合、提炼中学习条理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课堂就是“练兵场”的课堂实践理念,久而久之,学生经过持久而有序的训练,语言表达的兴趣与能力逐步提高,更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历练了能力,掌握了规律,习得方法。

    (三)读中想象,不断积淀语感

    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课,体会“一桶水很重”时,教师先让学生朗读文中的有关句子,体会一桶水很沉很重;然后听老师读,同学们闭眼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我看到了水太慢满了,一晃荡流到了地上”,“我看到三个妈妈好像说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进而引导学生领悟妈妈的心声:“我太了!”“要是有人帮帮我就好了!”教师由表及里、由静到动、由水及人的点拨引导,使一段平面的文字变得丰满,使学生粗浅的感悟变得深刻;一段平面的文字,经老师点拨,让学生不仅看到了画面,还听出妈妈的了心声;不仅读出了妈妈的辛苦,也读出了对儿子孝行的期待。教学达到了理应如此的境界!

    三、人文影响,延至课外

    对学生有深远影响的课堂不应画上句号,理想的课堂应留给学生的可能是?亦可能是……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1. 题拓展中,将传统与现代链接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落实《课标》赋予的人文精神培养,就要寓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时时捕捉契机,对学生进行具有时代特色的传统教育。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是要求学生背诵的耳熟能详的《三字经》的有关内容。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其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三个儿子》时。我引导孩子们在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并自然地将《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与“香九龄,能温席” 等同含义联系,随即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周仲由百里负米、刘恒亲尝汤药、董永卖身葬父、朱寿昌弃官寻母等主题相关的故事串接起来,潜移默化中“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所产生的浓浓的传统情感沉潜在学生心中。

    (二)在实践尝试中,将教育与生活结合

    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推荐阅读等方式将语文学习延至课外,将人文情感的深远影响延至更广阔的境地。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总是推荐与本课主题的相关的传统故事,将语文学习延至课外,将对孩子的教育延至生活之中,将人文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自然而然地注入孩子们的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即教育”。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我们请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憧憬你希望妈妈怎么样夸奖你,她的动作和表

    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他们是怎样夸自己的孩子的?”进而探究“老爷心中的儿子是什么样的?当代每个妈妈心中真正的儿子是怎样的?”

    当下做孝敬父母的孩子就是“提一桶水那么简单 。课后,我为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布置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独特的感受。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提升,为课文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对文本有独特的理解。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作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产生独具魅力的高效课堂。

    • 标签:
    • 阅读
    • 课内
    • 指导
    • 资源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