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低年级进行随文识字(4组)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如何在低年级进行随文识字

    如何在低年级进行随文识字.doc

    如何在低年级进行随文识字

    一、生活识字法
      汉字起源于生活,若脱离了生活这一源头,识字也将变得索然无趣。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将识字跟丰富的生活紧密相连。
      “凉”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课《秋游》一课中的生字。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让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肯定很枯燥了。于是,教学“凉”字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纷纷举手说是秋天。“炎热的暑假终于过去了,秋天来啦!谁能说说秋天的天气怎么样?”有的小朋友说:“我觉得秋天有点冷。”有的小朋友说:“秋天的中午还是有点热。”是啊,秋天既不像冬天那么冷,又不像夏天那么热,这样的天气就叫——凉。”然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范写指导。接着,给“凉”组词,最后读文巩固。教师启发学生感受并表达天气的变化,与学习生字“凉”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识字,培养学生认读能力,加深了学生印象。
        生活识字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文识字的乐趣,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识字法
      汉字不单是线条组成的符号,更是融音、形、义、情于一体的表意文字。教师精心创设与课文相融合的识字情境,往往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喊”是《秋游》一课中的生字。如何让学生对这个字印象深刻呢?我想到了让学生进入情景的方法。“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如果是你,会向着蓝天喊什么?学生顿时来了劲,一个个争着上台。“秋天真美啊!”“秋天,我要把你永远留在心中!”喊得多响亮啊!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明白“喊”时要用“口”,“喊”是“口字旁”。于是趁热打铁,指导书写,学生记得更牢。写好后再回到文中读句子,重复认读刚写的汉字,既巩固了生字,又提高了效率。
      学生置身秋游的情境之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喊”的情绪高昂,声音响亮,内容多样。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生字的音形义,学会了运用。
      情境识字法,把识记生字新词和认识事物统一起来,加速了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理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想象、创造和表达的能力。
    三、实物识字法
      《小鹰学飞》一课中的“盘”教学片段:
      师:(拿出一个盘子)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圆圆的盘子。
      生:这是装菜的盘子。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盘?
      (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边说边做起来。)
      生:我见过方向盘。
      生:我见过棋盘。
      生:我还见过算盘。
      师:小朋友见过的“盘”真多!课文中还有一个词呢,叫——盘旋。猜一猜,“盘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记住“盘”的?
      (识写生字,再读句子,巩固生字。)
      在看实物的基础上识字、读词、学文,学生就对汉字的音形义记得更牢了。
    四、看图识字法
      看图识字,图形结合,形象直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轻松又高效。
      “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会走路的树》一课中的生字,文中写道:“一只小鹿走了过来,金色的角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好看。”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将“角”与“脚”混淆。
      师:小朋友,睁大眼睛找一找,小鹿的角在哪儿呢?指给同桌看一看,说一说。
      生:小鹿的角长长的、弯弯的,长在头顶,上面还有很多叉。
      生:小鹿的角是金色的,像树枝一样。
      师:是啊,角弯弯的、硬硬的,还是小鹿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呢!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头上长角吗?
      (教师展示犀牛、山羊图片。)
      生:犀牛有尖尖的角。
      生:山羊有硬硬的角。
      师:角的样子真特别,那你会写这个字吗?
      (小朋友说出了很多种识记方法……)
      识记生字,如果只是简单地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一溜而过”,显然有走过场的嫌疑,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认读能力了。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同伴合作指图说图,再集体交流“角”的样子,教师适时点拨拓展。这样,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字,还学会了观察、表达与倾听,丰富了对字的认识,养成了很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再如,“棵”和“颗”一直是学生搞不清的两个字。“颗”是一年级下册《鲜花和星星》一课中的生字,我让学生观察图片,数数图上分别有几颗星星、几颗黄豆、几颗爱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用“颗”。“棵”是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中的生字。我让学生观察图片,弄清“棵”大多与树木有关。

    五、猜谜识字法
      猜谜识字法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猜谜分为字谜和哑谜两种。
      一是字谜。编字谜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特点,然后编成谜面。谜面可以由老师出也可以由学生出。
        字谜识字法早在多年前就被广泛使用了。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丹阳,两个小木匠,坐在石头上——磨”,我对几十年前的这个字谜至今记忆犹新。可见这种方法是多么有趣了!再看一位老师为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一课中的生字“善”编的字谜——“一只小羊,袋里装着两块糖,一口把它吃光光。”这么复杂的字,一个字谜就帮助学生认清了字形。
      二是哑谜。“吹”是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课中的生字,文中写道:“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在教这个字时,我故作神秘地说:“看老师的动作猜一个字,比一比谁看得认真,猜得正确!”教师用嘴略带夸张地做出“吹”的动作。学生纷纷举手,“是‘吹’!”“猜得对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我看到老师在用嘴巴吹气!”“真聪明,请你也来吹一吹!”“一起用力吹一吹!”“吹这个动作可真有意思,现在你知道吹为什么是口字旁了吗?”猜哑谜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效果很好。
      六、字理识字法
      汉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字理。
      “牧”是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一课中的生字,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将“牧”写成“木”。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牧民吗?说说他是什么样子的?你对牧民还有什么了解?
      生:牧民骑着骏马,头上扎着彩色的头巾,手里拿着一根鞭子,真神气!
      生:牧民生活在草原上,住的房子跟我们这里不一样,叫蒙古包。
      师:是啊!牧民生活在无边的草原上,要赶着一群群的牛吃草。(出示“牧”。)你是怎么记住“牧”的呢?
      生:左边是牛字旁,右边是反文旁。
      师:对。(看多媒体演示。)“□”是“牛”的变形,“攵”表示手持荆条的意思。手持荆条干什么呀?
      生:要赶牛去吃青草!
      师:放养牛群叫“牧牛”,放养牛群的人就叫“牧民”。你还能给“牧”找朋友吗?
      生:牧场、牧草、牧童、牧歌、放牧……
      “草”是一年级上册《小河与青草》一课中的生字。观察画面认清字形后,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古文字:“中”像刚破土萌发的两瓣叶子的嫩芽,再加一个“屮”,字形像一株两茎四叶的草。“早”表示日光洒在地上。
      再如“命”字,像一个人在屋宇之下发号施令的样子,在上古时代,奴隶主的一声命令,就决定了奴隶的命运甚至生命。
      从字形到字义,再到字理的辨析,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识字不仅有效,还能帮助学生领悟到汉字文化呢!
      七、找反义词识字法
      “攻”和“守”是《朱德的扁担》一课中的生字。“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一句中“攻”和“守”都是生字。
      师:比比谁的眼睛亮,能找出这句中的反义词?
      生:“攻”和“守”是一组反义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学过围棋,老师教过攻和守的方法。
      (开火车读准字音。)
      师:是啊,不光是在下围棋的时候,在进行其他运动时,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会进攻和防守呢!谁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踢足球时,运动员有负责进球的,也有一个守门员,守着球门,不让球踢进门。
      ……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攻”和“守”?(同桌一人“攻”,一人“守”,教室里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教师巡视指导。)这组反义词可真有趣,你记住了哪一个?
      生:我记住了“攻”,“进攻”的“攻”。右边的“”表示武器。古时候攻击敌人要用武器。
      生:我记住了“守”,“宀”表示家,下面一个“寸”表示武器,拿着武器保护自己的家就是“守”,守卫的“守”。
      每个汉字都有文化意蕴,巧妙运用反义词识字法,可以帮助学生弄清字义,还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八、分合识字法
      在识字过程中,把字分为两个或几个部分识记,先“从合到分”,再“从分到合”,也是一种颇为有趣的识字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形声字和会意字。
      “明”是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一课中的生字。教学时,我故作神秘地说:“这个字很特别,分开来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动脑的过程,也就是分析字形、了解字义的过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明’可以分成‘日’和‘月’。”“我知道‘日’就是太阳,‘月’就是月亮。”“如果没有太阳和月亮,世界就没有光明了,所以‘明’里面有‘日’也有‘月’。”小朋友的发现多了不起啊,我随即在田字格中范写“明”。接着积累带有明的词语,读带有“明”的句子,起到巩固认读的目的。
      九、故事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既然识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字,感受汉字的魅力,那么就应该采取孩子喜欢的方式之一——故事识字法。
      请看一年级下册《春笋》中“块”字的故事:“块”和“快”是双胞胎,它们的名字都叫kuài,只要叫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会跑来。我给他们重新起了名字。块,喜欢躺在地上,就叫土块。快,每天都很开心,就叫快乐吧!
      再如,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中“喝”字的故事:“喝”和“渴”是一对好朋友。“渴”愁眉苦脸地说:“我今天还是很渴,有那么多水就是喝不着,不如把你的口借给我吧!”“喝”很为难:“要是借给了你,我就没嘴了,妈妈会不认识我的。”在编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完全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区别是“渴”带着水(氵),“喝”带着嘴(口)。

     


    • 随文识字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低年级随文识字的有效性1.doc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低年级随文识字课的有效性

    小学低年级段,识字是基础,是重中之重。识字的形式有很多,有专门的归类识字,也有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识字。课文中的识字,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先将生字拎出来,教读音,字形,字义,组词,造句等,解决了生字障碍再教课文。这样做,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变得轻松。但之前的识字教学却让学生很有负担,枯燥,教学任务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随文识字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但教者如果处理不当,又会破坏阅读课的整体性。怎样才能实现小学语文低年级随文识字的有效性,同时又能与课文有效融合呢?

    首先,整体感知字词。这个环节往往放在课的开始部分,如钱冬梅老师执教的《大松树和小松树》一课,以图片和简笔画等方式引出 “风伯伯”、“大松树”、“小松树”、“大山爷爷”等词,这样,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音,了解了义,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正音,通过出示词卡来感知字形。从而自然引出课文。也可以通过学生初读课文,一起整理有困难的生字词,再借助拼音等方法达到整体认知的效果。

    其次,随文解义。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的生字词,将它放回句子,融入课文,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如钱老师的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这个字“非常”“真”的这层意思,由课文中的原句“你看我长的多高哇!”引出,通过读、口头填空和模仿说话,层层递进,让学生自然理解字义,同时,反复的读也让学生感受到小松树说这句话时傲慢的态度,可以说理解字义和课文相得益彰。

    但是,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教学生字词的字形。如字的结构,偏旁,笔顺等。这些方面的教学可以说和课文没有一点关系,硬是插入,会破坏整节课的连贯性。这些方面的教学还是放在写字课上,结合写字更扎实有效。

     

     

     

    • 标签:
    • 进行
    • 识字
    • 低年级
    • 何在
    • 随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