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2组)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学评价设计
-
教学评价论文
做好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提升素质教育
-
每一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题记
推行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这里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课堂上,教师通过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流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生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个永恒的瞬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以为我们教师的评价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评价要回归真实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与鼓励,这样就能为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
教师在评价用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对某种行为的褒贬会对学生再次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及时评析学生行为中的成败,为更多学生的再次实践提供经验或教训。我们的评价里应该充满真正实在的内容。
对于学生正确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肯定、有鼓励。比如“周全”这个词用得很准确。比如,有一天上课,交流<爷爷的毡靴>最后一句话“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的体会时,何佳恒同学有大段的发言:永世长存的不只是爷爷的毡靴,更是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资源的珍惜等。我马上给了他一个微笑,示意他坐下。对于学生错误的不当的言行,我们的评价中应该有批评,有引导,有指导。一个眼神有提示作用,拍拍肩也有提醒作用,双手扶一扶有引导作用。比如,吴家枫老师在学生发言说到主人公做事很有条理时引导说如果换成“有计划有安排”就更好了。在听了一个学生的发言后对所有的学生说,如果大家都像她这样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思考学习效果会更好。
我们来看下面两段评语:
1、“你读的真好,大家鼓励一下!”
2、“瞧,他的朗读不但有感情,还带着表情呢!”
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中的赞扬,前者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朗读,至于何处出色,毫无涉及。听到这样的评语,读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读得好,但何处好,不知道。听的学生也只知道别人读得好,但是,自己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应该注意些什么,还是不知道。后者在肯定了学生的同时,指出了学生朗读的成功之处,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再次朗读中学习提高。记得听到这样一堂一年级语文课。具体的内容我印象不深,但在课上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给我印象很深。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老师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师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 这是一次真实有效的的充满艺术感染力极富激励的课堂评价。
当然,要想及时、正确、有深度的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教师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注意锤炼 。
二、评价要饱含真情
要体现评价的真实,就必须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还记得牟莉老师在和我讨论<我喜欢>一课的教学设计时说过一句话:一堂语文课要能够轻轻而又自然地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情弦,那才是真正的好课。印象深刻所以至今记忆犹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带着我们的一腔真情去唤起学生的真情。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挫伤学生的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爱。“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大师的教学评价艺术由此可见一斑了。
三 评价应充满智慧
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生:”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
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笑声)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
(一生再读课文,但读得不好)
师:进去了吗?
生:(齐笑)没有。
师:是没有。可能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
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领读)往前走几步没有?
生:走了。
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这是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第一场雪》时的“经典”评价语引导。支老师通过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这种情趣性的评价,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多种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性,多了想象和意境。
再看一个案例:
一位学生正在朗读《桂林山水》中最后一段描写桂林山水结合之美的那段话。读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情。出人意料,教室里突然飞进了一只燕子。学生们骚动起来。
师(灵机一动):你把《桂林山水》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你看,把小燕子都招到了你描绘的景色中来了。(生大笑)
师:看谁的朗读不但让我们陶醉,也让教室外的燕子陶醉?
全班沉浸其中,另一生又一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
由于教师用“大语文”的智慧,巧妙地开发了生成性的资源,竟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诗心的评价语,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去,保护了活泼又不失秩序的课堂。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这种即兴评价,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
一位教师教学《少年闰土》,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请这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读“捡贝壳”这件事的。(生汇报)
师:其他小组的同学有补充吗?
生:老师,我有很多贝壳,能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吗?
师:可以,请拿上来。
(学生把一大堆贝壳端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
师:你能说出这些贝壳的名字吗?
生:不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师:既然叫不出这些贝壳的名字,那请你把他们全部拿下去吧!
生:(手捧贝壳,耷拉着脑袋,一生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儿童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这个案例中,那位展示贝壳的孩子有足够的理由得到大家的赏识。一、课前收集大量的贝壳不容易,然而他做到了,说明他有责任心、有毅力。二、老师布置的任务他完成得最好,说明他有上进心、热爱学习。三、敢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明他积极乐观、个性张扬。四、他的行为是其他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就能起到“润物无声”之效。然而,案例中的教师却因为学生叫不出这么多贝壳的名字而让学生扫兴而归!这样的评价语对学生的打击可想而知!或许,就是教师这样一个不经意的评价,就白白葬送了这个有着诸多优秀品质的学生的美好前程;或许,中国也因此而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学者、考古学家、科学家……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
-
-
四、评价要讲究策略
去年我和姚传英老师一起到成都观摩了全国四城市课堂教学活动,那条标语我至今记忆犹新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我想,评价应该是教学艺术之一吧,或者说是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吧。
1、落实学生自我评价
传统的评价观认为,只有老师、长辈、尊者才有资格评价别人,他们才是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只能作为评价的客体,承受师长的“谆谆教导”。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接受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们是在交流与合作中完成自己的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进程中受到众多的关注(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因而,不能让评价主体走进狭窄的胡同,而应将评价主体的外延和内涵作相应的审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习伙伴都应是评价主体中的一部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及他人的关注都是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自我评价应该是一个内化的教育过程。
如一个学生读完《自己去吧》中一个片断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 “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但是我们得花大力气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因为这种能力将伴孩子终生,这也是体现我们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吧。
上学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尹彬老师的课堂结尾就有一个这样的环节:孩子们这节课上到这儿,认为自己学得最好的请站起来,一群人得意洋洋地站了起来;认为自己学得比较好的请站起来,又一群人笑着站了起来;对自己的学习很不满意的同学请站起来。几个孩子自信地站了起来。此时全班的孩子都站了起来。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充满深情地说:孩子们,每一堂课结束时你都能够想想你学得怎么样,那么你就可以不断地进步,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了。这样的环节充分运用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且把它这种评价的激励作用发挥了出来,当然也将学生的自我评价落到了实处。
我接手这个年级的语文课是在四年级,虽然我们现在所用的北师版教材很快就会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了,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一很不错的教材,对此我很有些不舍。它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每一个单元的末尾都有一个内容那就是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它以教材的内容形式要求学生每一个单元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自我评价,而且渐渐地养成习惯。我们知道,只有当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要求的时候,这些要求才是有效的有用的。否则外力永远只是外力,永远飘在空中。论文出处(作者):妮妮
-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评价时不能缺少人文的关怀。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互相尊重的关系,“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在蹲下来的形式,而在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更应该切实地尊重学生的差异,要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发展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热心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尤其是对学困生,我们更应该给他们热切地激励,我们可以为他设置失败时的台阶,可“骨头里挑鸡蛋”,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合作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评价。”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关注学生的特长,又关注学生的困难领域”,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可以理解的错误,不应该大动肝火,而应该引导学生从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评价的角度应该具有多元性。评价要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建构,要关心其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评价只有多元化,才可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开发他们的潜能。不要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学生,有些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好,但有可能在一堂课中的表现尚佳。可能平时表现不好,但也有智慧火花闪现的刹那。班里有一个叫李相庭的同学,平时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长每周来接时他都还在补作业。很让家长头疼,也让老师不轻松。可是有一次我班选择主持升旗仪式的人选时,他的表现却把我镇住了,动作之规范,语言之干净有力简直让我和班里的同学们刮目相看。于是我常常让他上课起来回答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经常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渐渐地他开始变化了,犯错误时看到老师也知道脸红了。 “三八”节活动那天请孩子们讲述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关心的滴事例,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我们的这位同学讲得泣不成声。不过一个孩子的转化可不是一简单的事情。就在这个活动之后,他的妈妈来接他,不幸的是他又有一作业没有完成,而且只有那么一点点。他很委屈,因为他的确是忘记了,而他的妈妈竟生气地打了他。说起来真的奇怪。过去周周补作业,他的父母都没有这样生气,这次只是因为忘记了竟打了他而且就在教室里。我马上尽力将母子俩劝开,面对他们将这孩子近期的表现进行了认真的评价,并将活动中孩子的话语说给妈妈听。母子俩抱头痛哭,让在场的很多人都为之动容。不瞒大家说,这孩子至此后的这几周都没有再被留下补过作业了。有时候当老师的总有这样的,外人觉得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却会一个人在那儿高兴半天的。
学习平平的学生,就象草丛中散落的珍珠。一旦教师发现了他,拂去了他身上所蒙的尘,你会发现,原来每一颗“珍珠”都是如此光彩夺目。
语文学科,提倡学生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也就是个性化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课堂评价就应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特级教师孙建峰执教《最大的麦穗》,一位男同学在认真地朗读第六自然段苏格拉底的一段话,他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朗读结束后,孙老师这样评价:“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悟,你是一位严厉派的苏格拉底。”接着,孙老师又请一位女同学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完后,孙老师评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的话语,深入我的心田,你是一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同样是朗读第六自然段,孙老师因两位同学的不同个性和不同感悟而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展示了孙老师灵活掌握评价尺度的巧妙艺术,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尊重。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师请学生朗读课文。一位平时成绩中下、寡言少语的男孩举手,教师指名请他读一遍,原本这个学生课前在家长的指导下已经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但由于紧张,漏读了一个“了”字,可比起以前他还是有进步的。教师也请大家评一评。有的说:他连句子都读错了,少了一个字。有的说:他声音太轻。有人说:他读得没感情。该生被评得一无是处。教师接着说:“谁比他读得更好。”于是,这位学生低着头坐下,再也没有主动发过言。
在此案例中,面对学生对该生批斗式的否定评价,教师能否顾及被评价对象的心理感受,换一个角度引导:“可他比上一次少错了一个字呀!这说明他在进步。”“谁比他读得更好”可用“我们再耐心地听一遍,相信你们会发现他有进步”取而代之,效果又会如何呢?试想,该生定会在教师相信的目光中,大家的期盼中,很努力地读好。而其他学生在教师宽厚的评价引导下,不就不会再只盯着他成绩平平、寡言少语等缺点,而将眼光转移到发现他的进步上来,以该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为参照,肯定他今天的进步,且相信其一次比一次进步大。变“纠错”为“觅优”,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这样的互评,对评价者是一种利用语文时空进行施爱的语文教育,于被评价者是语文课堂中一种无声的爱的滋润,它关爱着每个评价主体,每个学习主体,让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恰当把握评价时机
上学期,尹彬老师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开课不久问学生“从右边的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曾祥勇那个乖巧的女儿很快被请到回答道“叶子黄了,葫芦一个一个落下来了。”此时老师立刻亲切地说:你观察很仔细,回答得很好,声音也很清楚。大家要向她学习。那孩子得意而自信地笑着坐下了,孩子们也都坚定地点点头,很是认真。我想这位老师把语文课堂评价与组织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既真实地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鼓励了学生,还为孩子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可谓一举几得。不久,她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叶子、藤、花、小葫芦”,接着问“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孩子回答说“是按从开始到落尾写的”听课的老师都笑了,上课的老师没有一笑了之,而是适时地指导“这叫植物的生长顺序,以后你写植物时也可以按这样的顺序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条理清晰,这也就是作文的顺序。”巧妙的几句话既评价了学生的发言,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说话与作文的指导,这样准确地把握评价时机,适时点拨,真可谓匠心独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会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运用迟延性评价,它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也能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吴家枫老师在上<乌塔>一课时,开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板书了很多书中的词语,学生自己轻松地读正确并理解了词义。但对“逻辑”一词在理解上有困难。这时吴老师说,这个词老师现在不讲,等会儿我们一起联系课文来理解好吗。让学生带着疑问读书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能够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这一堂课上,在教学到下一个环节时,吴老师出示问题“乌塔独自游殴洲好不好”孩子们大都说好,吴老师说,都说好,那可不一定,我们呆会儿认真读完课文再来讨论。后来经过认真学习学生热烈地讨论,学生的观点的确有了变化。这种评价时机的把握应该是老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的表现吧。
4、有效利用评价资源
曾姗老师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提问“水有哪些变化”时,一个孩子说了很多相关的知识 ,老师及时表扬他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当即就有一孩子说“我也要多读课外书”,还有一孩子说“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的一个评价很快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很多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自豪感入继续学习的动力。
去年的片区教研活动,我校的陆杨老师上了一堂迷人的<五花山>,这一课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整个课堂精彩纷呈。美女老师,可爱的学生,巧妙的应对都让我们听者充分感觉到了小学语文课堂的迷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教师激发了孩子智慧的火花,孩子们的发言非常精彩。甚至有一个孩子还说到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的教师毕竟年青,忙着完成教案上的环节,而学生的这些火花转瞬即逝。后来我们在评课时说到如果巧妙利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而且肯定还会让我们的这一堂课锦上添花。
5、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对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多用语言评价的方式,其实教师的评价方式 还可以有很多,,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的抱一抱,由衷的鼓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一种感情。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特级教师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就精于此道。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适时的评价语言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关注着其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着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极力争取学生更大的进步。
陆杨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英子前后变化时,请一男生自评,那孩子很快认识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愿意再试一次,而且很明显比前面读得好多了,老师此时露出了赞许的微笑,然后孩子喜悦地坐下,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张洁老师在执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引导学生体会“平易近人“这个词,她是这么做的。先让孩子们想象叶老会亲切地对肖复兴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先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像老师这样面带微笑态度亲切地说,孩子们很快按要求做了,想像也很到位“你好好努力一定会成为像我一样的大作家的?”教师含笑点头示意其坐下。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以评价的形式取得了成功,将一个平易近人的叶老活生生地展示在听课者的面前。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我想,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
论文出处(作者):妮妮
-
-
- 标签:
- 语文课堂
- 教学评价
- 小学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