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中交流汇报资源(3组)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小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展示汇报.doc


    小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展示汇报

    小组展示汇报的境界:分享!分享成功,分享错误。 小组展示汇报的功能:建设成就感,让学生们的兴趣持续科学发展。 小组展示汇报的实质:“说”是更重要的知识建构。

         从前置性探究,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接下来就是生本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如何展示、汇报学习感悟。前置的低入,前置的引导、诱导,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有能力独立完成前置性研究,完成“讲授之前的练习和思考”,进而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学习当中来,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学习。我们期待这样一种境界: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能自由地参与探究和讨论时,学生学得最投入,也学得最好。

    在独立探究之后,小组间自由地讨论、探究,学生们是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的。生本的课堂是需要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尽情地说,尽情地展示汇报。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展示汇报

    小组展示汇报,是生本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课堂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其实我们人类最重要最经常的活动就是——交往。

        独立探究之后,大家相互帮助、检查,进而小组讨论学习,这需要交往。

        小组讨论之后,需要大家分享其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原因,这需要交往。

        小组展示汇报时,生与生之间的互动点评,师与生之间的点评、点拨,讲在关键处,这需要交往。

    我们的生本课堂,就是需要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环节,体现出教学中交往的实与质。因此,我们一定需要小组展示汇报。

    因此,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所以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最后展示汇报,这一切,其实都是交往。这是人与人的交往,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二、展示汇报的前提

    我们提倡课堂研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把个人学习看作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断言,没有个人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内研讨。反之,缺少了课内研讨,学生的主体性就难以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也难以得到深化。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能自由地参与探究和讨论时,学生学得最投入,也学得最好。一句话,独立探究基础上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小组集体展示汇报的真正基础与前提。

    为什么这样强调?语文老师对这种观念应该不难理解,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数学老师如何理解这种观念?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这个角度看,生生互动是课堂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三、展示汇报的形式

    一定是小组一起上台展示汇报。一定是小组一起,一定是上台。再说,一起上台,壮胆。唯有一起上台,学生展示、汇报时的成就感才会更强烈。

    要知道,这个讲台,有时也代表一种神圣,那是老师的地盘呀。老师的地盘能够让学生做主,那是何等滋味儿。

    所以,我们就是在前置的基础上,组织好小组讨论学习,把这个舞台搭好,然后让学生尽情地展示、汇报。

    同时一起上台,也是一个团队的集体亮相,对于小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四、展示汇报的内容

    一般理解,是展示汇报小组讨论学习这堂课重点、核心内容的结果。

    如果小组展示汇报,配合归纳总结,会更完美。完美的境界应该是这样的:

    展示汇报,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整个过程说清楚;二是让这个小组把步骤、方法、过程、原理和为什么说清楚。这个“说”的过程就是归纳总结。特别是要把步骤、方法、过程、原理和为什么说清楚,感觉这是数学课中尤其缺少的。接下来再第二个小组、第三个小组展示汇报。

    核心点就是,展示汇报的同时,完成归纳总结,展示包括:内容,过程,步骤,方法。

      一般情况下,数学的前置,应该突出重点内容。

    比如“十几减几”的内容,前置的重点内容是13-8=?要求是尽可能考虑更多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提醒:最好在前置研究上,列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通过明确解题步骤,让学生更接近数学思维。好的前置,是小组讨论的基础,也是展示汇报的基础。

          提醒一:通过展示、汇报这个环节,分享他们小组学习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等等。特别提醒,展示、汇报,绝对不能理解成,只是展示成功,汇报成功。有时展示汇报失败可能更有意义,毕竟总结错误,会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

       提醒二:展示汇报时,一定要体现出思考问题的思路,体现出解题的步骤、过程。这一点很重要,平时可对此做一定的要求,比如做一道题,分了几步才最后完成的,展示汇报时,也要说清楚步骤、过程。如果小组展示汇报,没有这一内容,应该提醒学生,把归纳总结这一内容说清楚明白。

     

    五、展示汇报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现在的小组学习,一般情况下是4人一组。因此,展示汇报时,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上台。记住是小组成员一起上台。

    提醒:最初的情形往往是这样的,小组成员意见高度统一,且由小组长全权代表。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求同存异的,应该有不同意见的。只是开始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就只有形式上的高度统一了。准确说,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探究,小组讨论也是虚的,缺少自己的思想。

    第二步:台上台下相互质疑的阶段。当一个小组展示汇报完之后,下面的同学,提问质疑,为什么?或者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

    提醒:实际情形,远没有想像中的热烈。生本实验之初,往往场面冷清,形成不了期待中的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境界。特别是低幼年级当中,更是不知道怎么提问,质疑。

    课堂实践中,一般是这样处理的,一方面由老师引路提问,假装不懂,让展示汇报的小组作出解释与说明;另一方面由老师示范相关的质疑技巧,比如让展示小组自己问:我们的汇报对吗,谁有补充的?对于我们的汇报,谁有不同看法?这样的规范用语,可以考虑更多一点。不要整堂课都是“交流”二个字。

    第三步:再接下来,就是另一小组上台展示汇报,然后相互质疑,情形大同小异。

    提醒,这个阶段的上台展示,是整堂课的重点与核心。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一定要请上3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一个小组会做,是特例,二个小组会做,是偶然,三个小组会做,这才是必然。

     如果真有天意,这个展示汇报,最好能够出现一个错误,这样的课堂会更精彩,丰富。因为错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换一个角度看,宁肯课堂不丰富,也不期待这种情形出现,都能做、会做,不是更好吗?

    也许是师本的惯性吧,有些老师习惯用评比的方式来刺激小组讨论学习,比如小红花什么的。依据郭教授的观点,最好不要用这种功利的手段与方式来刺激同学们,他这样表达:为处于功利地位的成人所把握的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极易进入利益世界。例如,把德性视作追求的是另类利益形态的自利方式,强调注重道德行为将带来心理状态、人际关系、成功率等方面的报偿(譬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及把德育变成一系列测评,评比,标榜,使之更具刺激性等,然而实际情况是对儿童的教育更应强调“不尚贤使民不争”,过多的强烈的评比会干扰和阻断德性成长的过程,就像某些不当的诊断措施却带来另类疾病一样。(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不正是我们需要提倡的道德境界吗?为什么就成了功利的,进入到了利益世界呢?当“不尚贤使民不争”真正走入我们的道德领域时,才会真正明白,我们的社会太功利了,太急功近利了,其实也包括我们自己,就是功利一族。)

     

     六、展示汇报的评价

    尽管不提倡那种功利性的评比评价。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了。这一个环节很重要。

    第一个小组展示汇报之后,别急于问还有别的意见没有,还有别的方法没有。可否这样,先问一问与这种方法一样的小组有多少,赞同这种做法的小组有多少。明确之后,另一个小组再开始。这样可能避免重复展示汇报,也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核对,甚至是反省。如果这种方法是对,老师可否这样表达:请给汇报的小组和你们自己一点掌声!然后另一个小组再展示汇报。

    生生评价,是一种互动的良好资源。师生评价,可否这样。当学生们的展示汇报,或者质疑,有不正确或不严谨的地方时,而学生又没有发现,怎么办?那就装着不懂的样子提出疑问,以便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老师适时的评价、点拨是一种智慧。请记住: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只要“练在讲之前”,哪怕是以老师的讲为主要形式,它也是一种交往。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何况,我们还有小组讨论、组间答辩、师生相互质疑等多种形式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交往呢!

          之所以要“讲在关键处”,这可以理解成我们常说的“点拨”。一是以学生的学定老师的教,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启发,而不是以教代学;二是确保能够腾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七、展示汇报的延伸

    这种延伸本身,实质上是评价的继续,点拨的继续,是真正的练在讲之后。

    只是表现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我们早已熟悉的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归纳。

    也许我们想到了展示汇报,想到了交往互动,而且我们会在小组展示汇报中,适时的点拨。但,我们可能会忘记,去鼓励同学们学会归纳总结,让同学们在展示汇报过程中,理性地说步骤和方法等等。

    因为潜意识里,归纳总结,往往是课堂中的最后或者倒数第二个环节了。往往是在布置作业之前,让一二位学生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其实这样做,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需要我们在小组展示汇报这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建立起边展示汇报,边归纳总结的习惯。这一点尤为重要。往上推,在前置性研究中,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比如在方法中,列出步骤一、二、三来,在小组讨论时,也注意步骤的明晰与条理。

    生本的课堂,环环相扣,环节与环节互为资源,互为因果。所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资源。只是看我们的课堂,如何利用好这些环节,这些资源。

     

     八、展示汇报的实质:说是一种知识建构

    表面上,展示汇报的是小组讨论学习的结果。实质是,展示汇报,展示的是“说”的过程,“陈述”的过程。小组讨论学习,是一个小组。展示汇报,是把整个班级当成一个大的小组。

    而这种展示汇报,最终呈现出来的形态,就是本质上的人与人的交往,课堂上的这种交往是以学习内容为中介。正是这种交往,才让知识的建构更为合理、多元、科学。

    所以,“说”真的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生本课堂,真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认识,并实践“说”,实践“交往”,实践“展示汇报”。 从某种角度看,师本强调做,生本强调会做还要能说会说。以前只要求学生会做,现在的生本还要求学生敢说、会说,思想是越辩越明的,思路是越说越开的。当不同的思维碰撞在一起时,真理可能就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学生在亲身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对与错。

    对于展示汇报的实质,有一个简单明了的表述:讲得出就一定做得出,做得出不一定是真正知道做。展示汇报的不仅仅是过程、步骤、答案,更重要展示的是思想的体操,是方法的集结,是探寻真理的心路历程。只有展示汇报,才能分享到思想的深刻,成功的巅峰,失败的智慧。只有展示汇报,才能将细微的成就放大、张扬,从而将兴趣激扬、燃烧。

     因此,做是一种过程,“说”是更重要的知识建构过程。

     

     九、展示汇报环节中,有这样两种状况,需要面对。

    第一,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尤其要强调的是,在低幼年级当中,小组展示汇报时,往往不会倾听,往往会各自小动作、讲小话。很容易形成,台上与台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台上忙于展示,台下忙于小动作讲小话。

    如何让低幼年级的学生,能够安心听呢?换个思路,对于低幼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什么呀?学习是游戏,是时时刻刻参与且乐在其中的游戏。如果把学习看成是游戏的话,那我们的思路就可以大开。上台展示的学生,目前,没有展示台,那可以表演呀。上台的小组,每人戴一顶帽子,帽子上顶着一个大大的数学,三个人组成一道题目。坐在下面的同学,也能把题目看看清清楚楚,有滋有味儿。展示的同学可能也会津津有味的跳来蹦去的。其他的同学们,坐在座位上,不可能老实在呆着,心理学告诉我们,低糼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有限的,那何不放开来,让座位上的同学们也跟着一起互动,比如演唱会中,太多的冲气棒、萤光棒,可以欢呼,可以声援;还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当展示完的同学,由学生参与评价时,他们就可以把手中的脸,举得高高的。道具的作用真的是有限的,但让所有的学生参与生本是无限的。特别是低幼年级的学生,同仁们,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滋味,在参与中分享学习的滋味,记住不全是快乐,失败挫折也是滋味儿呀。

     第二,如何形成生生互动质疑

    对于数学而言,生生相互质疑的前提就是真立的独立自主学习,完成前置性研究,就是有备而来。只有让学生真正独立完成前置,才会有热烈的小组讨论,才会有激烈的生生互动质疑。特别强调的是,低幼年级往往没有形成质疑的概念,如何在展示汇报时,创造出相互质疑的环境呢?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示范,比如,我们的汇报,你们觉得对吗?你们有什么补充吗,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等等。

    • 也可以借鉴辩论赛的方式,总有正反两方。那我们的课堂,能不能,专门设置一个小组作为反方,他们的责任就是质疑。质问展示汇报的小组,为什么,请说说原因、理由,并提醒请说清楚解题步骤。这是怪招。默认段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汇报
    • 交流
    • 资源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