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杨楚霜 朱似露 高雅慧 祁国芳)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 一、教学内容概述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选自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轴对称》第三节的内容,是三角形一章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了等腰三角形的腰相等,中学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性质。本节内容既是三角形全等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学习四边形、圆等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平面图形和空间立体图形的证明和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活的建筑、测量、设计等方面也有其独特的应用。

    • 二、设计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及轴对称,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两腰相等的特点,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八年级学生经过初中阶段一年的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动手实验,敢于大胆猜想,愿意与人合作,这些都为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但是,初二的学生是中学阶段身心发展变化较大的一个年级,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情感都有明显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使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亲自体验新知识的氛围。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情感发展的倾向,让学生从动手实验入手,发现、猜想、证明、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逐步懂得联系生活实际。

    •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并能够进行写出证明的基本过程。

    2.体会性质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能够规范使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操作、观察进而发现、归纳、证明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重要性质,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 “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的理解、正确表述和运用

    • 五、学习策略

    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 六、教学环境以及资源准备

    学习环境:

    师:平板电脑及其相关软件,投影仪 

    生:平板电脑及其相关软件

    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

    •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docx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引入

    新课

    活动1  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问题:请同学们在平板电脑上打开相关的软件进入应用界面,选择一张A4大小的纸,把纸片对折,剪去(或选择工具栏里的剪刀)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得到的是什么样三角形?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 作,观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ppt显示: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

    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活动2 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提问: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它具有怎样的特性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共同探索的问题。  Ppt显示:课题: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 奇心和求知欲。        

    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进行回顾并产生新的问题。

     

    PPT显示一个等腰三角形,标出字母如图

                

    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重合,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形,△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那么就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哪位同学想把实验结果与大家交流? 

    生:△ADB与△ADC重合,∠B=∠C,∠BAD=∠CAD,∠ADB=∠CDA,BD=CD

     

    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如图所示: 

     

     活动3

     问题 

    (1)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用数学符号如何表达条件和结论? 

    (3) 如何证明?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 (PPT)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说明:将等腰三角形写成已知时,通常写成“在△ABC中,AB=AC”而不写成“等腰”两个字教师引等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可以转化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只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为两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很容易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角的平分线AD,由学生在平板电脑上使用应用软件进行绘制,教师巡视,并给订正。

     师:我们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PPT) 

    (4)受性质1的证明启发,你能证明性质2(等腰三角形定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吗?   

    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

     

     学生利用折纸、测量、借助几何画板等方法进行直观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性质1和性质2

     

     

     

     

    此教学环节我从学生爱猜想和预见的天性出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会运用分类、化归思想将问题转化

     

     

     

    培养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关注:

    (1)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的应用意识,模仿能力

    (3)学生在活动中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

    巩固

    练习

    活动4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6°,那么

    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 

    (2) 在△ABC中,AB=AC,∠BAC=90°,AD是BC边上的高。则∠BAC=___,BD=__ =___。 

    (3)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2),可以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动手实验。教师评判。 

    学生小组讨论问题(3),教师参与讨论并指导

    培养学生对推理过程的规范书写,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环节以学生活动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突出了重点。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环环相扣,突破难点

    课堂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必要时给予适当的Z补充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提高

    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达到触类旁通。

    • 标签:
    • 雅慧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应用
  •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