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引入信息技术手段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四、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引入信息技术手段

           要回答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问题, 应当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性质和作用谈起。前面已经提到,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是与常规教学手段等同性质的一种教学工具, 因此, 只有当常规教学手段在支撑教学过程实施存在困难或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时, 才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 要有效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 就必须找到常规教学手段支撑有困难或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学环节或步骤, 且这些步骤是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的。
           在一节课的教与学过程中, 如果存在具有下列性质的教学步骤或环节, 我们就称之为整合点: 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 关键是要准确诊断出整合点, 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办法。这里要注意区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与整合点之间的区别, 一个是内容方面的事情,另一个是过程方面的事情, 它们是两种性质的事情。教学内容的难点是指对于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而言,完成此类内容的教学不容易。整合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教学步骤或环节, 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它的实施有困难或质量效率方面存在问题。原则上, 整合点一定是教学难点实施步骤当中的某一步骤, 但教学难点的实施步骤当中不一定就有整合点。
           下面, 我们提出了一种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基本方法, 我们称之为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基本整合方法(MIBP) , 它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步骤: ( 1) 本节课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2) 本节课理想教学过程中整合点的诊断; ( 3) 本节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选择; ( 4) 本节课理想教学过程中各整合点的整合方法选择; ( 5) 本节课的课件设计与集成。
            1.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所谓理想情况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是指在不考虑教学条件的情况下, 突破时空限制来构思课堂教学的步骤, 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比如说, 在讲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诗句为“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要想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和词语运用的巧妙程度, 就要让学生知道李白当年在游庐山时, 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四句诗的。假如想让学生了解李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四句诗的, 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学生能够到庐山, 感受庐山的自然风光, 体会李白抒发这四句话的感慨之处在哪里。
           关于学习效率问题, 在教学设计时, 应尽可能以学生能够高效率接受的形态为主要信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设计学习内容有效的呈现形态, 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质量和效率。
            2.整合点的诊断
           在完成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设计之后, 就可以进行整合点的诊断工作了。整合点的诊断过程是, 首先要分析每一个理想教学步骤是否能够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下解决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如何, 然后分析信息技术手段对每一步的支撑情况如何, 是否能够解决或比常规教学手段质量或效率高, 如果确实能够解决且质量或效率高的话, 该步骤就可能诊断为整合点。
           比如说, 在前面提到的让学生理解李白“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想让学生了解李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四句诗的, 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学生能够到庐山, 感受庐山的自然风光, 体会李白抒发着四句话的感慨之处在哪。这样的理想步骤, 在教室里通过常规教学手段是无法很好完成的。借助信息技术, 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的步骤就是整合点。
            3.信息化环境的选择
           信息技术手段有诸多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诸如可交互性、可计算性、可控制性、可图示性、实时性、可复制性、可共享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检索性、大容量性、可扩大性、可程序化、可模
    拟性、可仿真性、可智能性、可组合性等, 因此, 它在教学上能够从多方面发挥作用。它可以营造多种形
    态的教与学环境。在不同的信息化环境下, 能够有效实施的教与学活动也不尽相同。目前, 比较典型的信
    息化教学环境主要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
            在选择信息化教学环境时, 我们必须清楚每种环境的功能特点, 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展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4.整合点的基本解决方法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针对不同类型的整合点, 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整合点的困难。不同类型整合点的解决办法, 我们称之为整合点的整合模式。研究整合点解决模式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从学科入手开展研究, 分别研究每节课各整合点的解决办法, 另一种途径是从信息技术入手,研究信息技术到底能为各学科整合点的解决提供哪些可能的模式。前者难以梳理有规律性的方法, 后者可以梳理出规律性较强的方法。不论从哪入手, 最终的解决方法是两者的交集。
           从信息技术入手梳理出的整合点可能的典型解决模式有虚拟仿真模式、虚拟模仿模式、信息检索模式、文本数字化模式、图片数字化模式、音视频数字化模式、信息集成模式等。
            5.课件的设计与集成方法
           在诊断了整合点, 选择了合适的信息化环境, 确定了整合点的基本解决方法之后, 接下来的工作是按照整合点的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软件, 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这些软件集成为一节课的课件。针对不同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需要集成出不同的课件。在多媒体环境下, 只需要集成教师用的课件就可以了, 这种课件在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使用者。在计算机教室环境下, 需要集成出两种课件, 教师机上用的课件和学生机上用的课件。在计算机教室这种情况下, 教师机上的课件由教师操作, 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使用者。学生机上的软件, 理论上讲, 只要网络能够支撑, 则可以有任意多个使用者。教师机上的软件和学生机上的软件之间, 学生机上的软件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联系, 到底是否存在联系, 存在何种联系, 主要取决于一节课教学设计中采取何种学习
    方式( 比如接受式、探究式或研究性) , 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比如自主、主体/ 主导、接受/ 讲授) 。
    在课后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下, 要集成出两种课件,一个是学生独立或协作学习的软件, 另一个是教师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或与学生交流的软件。

    • 标签:
    • 学科
    • 教学
    • 模式
    • 信息
    • 科教
    • 课件
    • 能够
    • 情况下
    • 学生
    • 步骤
    • 效率
    • 在学
    • 如何
    • 整合
    • 存在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