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说明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课程简介
【学习说明】
(一)结合理论学习,并进行在线实验参与(微课程+资源+活动)的形式开展,并能够在网上制作数字制品以及分享交流。
(二)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相结合),结合实际需要,自行课外学习teaching tips for ET视频课程,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学应用的理论、模式、工具与方法。
【课程评价】
(一)过程性学习投入
相关操作指标,如平台的操作次数,好友数目,互相批阅的程度以及用户的积分与等级,参与活动的质量等将成为最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上述数据将由学习平台自动记录:
(二) 过程性作品
实验成果展示(教学设计方案),数字制品(微视频与数字故事)等。
(三)考核与报告
本实验课程采用基础实验(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占30%,期末综合设计(实际操作+实验报告+数字制品)占70%。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分。
※授课教师保留有修改此课程计划权利
- 课程进度
Date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
Tasks
1
9/26
案例研习
(技术支持的创新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探究与案例研习
- 登入学习元平台熟悉课程平台
- 基于资源包的理论学习
-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
- 教师TPACK能力标准
(3)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简称NMC)2013地平线报告NMC 2013New Horizon Report
- 观摩案例
- 语文学科的教学案例
- 英语学科的教学案例
4. 通过讨论区进行相关议题的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路、方法与模式)
2
10/10
方案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
- 了解基于创新技术的教学设计方案撰写的思路与方法(案例观摩);
- 选题以及学习活动设计
- 方案撰写与协同修改
3
10/24
学科认知工具的应用
(一)
学科认知工具及其教学应用
1.了解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2. 学会使用测试评价工具——HotPotatoes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每人选取一种”学科认知工具”简介其教学应用,不限学科,国内外教学软硬件均可,11/15日前提交ppt于平台
4
11/7
学科认知工具的应用
(二)
学科认知工具及其教学应用
2.了解prezi软件创作数字故事的方法
2. 了解数字故事作品的制作
5
11/21
数字制品制作
学科认知工具及其教学应用
1,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数字故事/微视频的制作,并提交至学习平台
- 所有学生彼此给反馈建议
- 请有经验的同学进行经验分享
6
12/5
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创新技术的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
1.了解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一些技巧
2.观摩网络课程的架构,并进行协同讨论
7
12/26
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创新技术的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专题学习网站等)
- 通过案例观摩,了解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2.参与讨论专题学习网站的构建思路与策略
3.学会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8
1/9
成果完善
教学资源调试修改,制作成果汇报PPT
- 将成果上传至学习元平台。
- 针对每一位的Proposal给予反馈建议。
3. 所有学生彼此给反馈建议。
9
1/16
作品汇报和评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成果展示、汇报与评价,学生学习反思、老师课程总结
- 学习平台上传实验成果
- 同伴互评,协同讨论,教师批注
- 平台上发表这学期的学习心得
二.拓展资源(见平台)
(1).The Book of Trends in Education 2013 by Young Digital Planet available now! http://www.ydp.eu/
(2)Bransford, J. D., Brown, A. L., & Cocking, R. R. (2000). 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 (chap 2, 3)
(3)Donovan, M. S., & Bransford, J. D. (2005). How students learn: History,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in the classroom. Washington: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chap 1)
(4)Nathan, M. J. & Alibali, M. W. (2010). Learning Science.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1 (3), 329 – 345. Published Online: 22 Mar 2010.
(5)PRAWAT, RS. (1992).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00 (3), 354-395 .
(6)Richardson, V. (2003). Constructivist pedagogy.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5 (9), 1623-1640 .
(7)Atasoy, Sengul; Kucuk, Mehmet; Akdeniz, Ali Riza. (2011). Remedying science student teachers' misconceptions of force and motion using worksheets based on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ENERGY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T B-SOCIAL AND EDUCATIONAL STUDIES, 3(4), 653-668.
(8)Pea. R. (2004). The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Dimensions of Scaffolding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Concepts for Learning, Education, and Human Activity.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13(3), 426-451.
(9)Charney, Jeff; Hmelo-Silver, Cindy E.; Sofer, William. (2007).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in science through immersion in laboratory practi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9 (2). 195-213.
(10)Jonassen, DH; Rohrer-Murphy, L. (1999). Activity theory as 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7 (1), 61-79.
(11)Lindh, Joergen; Holgersson, Thomas. (2007). Does lego training stimulate pupils' ability to solve logical problems? COMPUTERS & EDUCATION, 49 (4), 1097-1111.
视频课程:teaching tips for ET
-
PS:学习进展查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课程(2016秋季)”知识群中已经建立了一个评价方案,该方案可以自动将知识群中所有学习元的各模块的考核成绩进行汇总。学习者不仅可以在此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展,亦可以看到他人的学习进展。
查看方式:在知识群的页面中,选择“查看评价方案”。具体如下图所示:
-
-
- 标签:
- 说明
- 课程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