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六小--李送萍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

    34 《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姓名:

    李送萍

    科目: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概述】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34课。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文本、教师间多向、互动地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2、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有效地识记生字、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阅读及说话训练。两课时完成。

    二、【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3)语文学科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1) 能自主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字。

    2) 能读懂课文,让学生自主发现小蝌蚪前后的身体变化。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能根据每一课时的写话题目进行写话活动。

    2、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先自由读,在读文中识字,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随堂拓展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从多侧面多角度去理解课文主题,为随堂写作做铺垫。

    3)引导学生进行随堂写话训练,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深入落实课标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分角色表演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意愿。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实行跨越式教学近一年来,学生已经能够比较流利地阅读课题组印发的阅读资料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写话内容。

    2)本班学生聪明活泼,好奇心很强,并有强烈的阅读愿望。这篇课文很适合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识字和阅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学生的识字能力很强,能够利用学过的熟字来识记新字,并能利用猜谜语等方法来识记生字。

    3)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强,能够在阅读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并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五、【教学策略与设计】

    1)创设情境、自主阅读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进行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如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上去”和“追上去”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

    2)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成为交流协作的工具;成为提供丰富资源,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成为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六、教学资源

    教师用的资源:语文课本、自制ppt课件、(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图片)、 拓展阅读材料

    学生用的资源:语文书、写话本、拓展阅读材料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2分钟)

    1、直接出示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学生跟着书空,板书课题。课题质疑

    2(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3分钟)

    (过渡:同学们的生字词读得非常准确,而且声音洪亮,相信你们的课文一定会学的更棒!

    1、小蝌蚪长什么样,有请小蝌蚪出场:课件出示小蝌蚪图片,学生观察,课文中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样子的呢?(指名说)同时课件出示(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

    过渡:那么可爱的小蝌蚪,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你们知道吗?(出示青蛙图片)最伤心的是它更知道妈妈在哪里,于是它们游啊游,踏上了寻找妈妈的艰难旅程,你们愿意帮它们找妈妈吗?

    2、(出示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2-6自然段,不会认的字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

    2)、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后遇到了谁?

    自读完后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鲤鱼、乌龟、(贴上鲤鱼、乌龟的图片)

    3、师: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向小蝌蚪们提供了什么样的线索呢?(指名同学来说) (过渡:小蝌蚪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去找妈妈)

    三、寻找线索,精读感悟(15分钟)

    1、寻母路上

    A学习第2段:齐读课文

    小蝌蚪们第一个遇到了谁?

    出示课件:遇到鲤鱼阿姨 ①小蝌蚪见了鲤鱼妈妈是怎么做的?(课件标红:迎上去)学习“迎”。

    师:“迎”,有谁知道什么叫迎吗?(可由两学生做动作表演) “迎”说明非常有礼貌。

    那再请小蝌蚪们给大家读一读。

    鲤鱼妈妈评价一下小蝌蚪表现的怎么样?

    同学们,鲤鱼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生:不是

    那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生:四条腿,宽嘴巴。(课件标红)

    (全班分角色读文:请女生读鲤鱼阿姨说的话,男生读小蝌蚪的话,老师旁白。)

    这时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出示重点词语:长出两条后腿(课件标色并贴图)

    B、 学习第3

    小蝌蚪游啊游,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有请乌龟出场。(请女同学读一读第3自然段,男孩子点评)

    这个时候小蝌蚪怎样去见乌龟的?(突出追上去)追上去说明什么?

    小蝌蚪啊激动极了,是怎么样去问乌龟的?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课件标红:追上去) 追上去叫啊,说明小蝌蚪非常的着急,小蝌蚪在读的时候能读出急于找妈妈的语气吗?指名学生读。

    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生:不是

    乌龟是怎么说的,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标红重点词语:大眼睛,绿衣裳。 (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小组分角色读对话,指名展示读,点评)

    这时小蝌蚪的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出示重点词语:长出两条前腿(课件标色并贴图)

    总结青蛙的样子:在鲤鱼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们现在知道妈妈的样子了吗?哦,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接下来小蝌蚪们找妈妈难吗?于是,它们继续游啊游,游到了荷花旁边,看见了谁啊?

    2、找到妈妈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课件出示段落,齐读)

    A、这次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妈妈正在干什么?它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迅速拿出小铅笔画出描写青蛙妈妈外形的句子。

    找到了妈妈,见到妈妈的样子了,现在请小蝌蚪们来介绍介绍自己的妈妈。(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我们的妈妈蹲在荷叶上…披…露…鼓…”

    B、小蝌蚪们和小朋友一样都很聪明,最后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迎过去有礼貌的和妈妈说话的?还是着急的追过去和妈妈说话呢?(出示:游过去) 这个时候小蝌蚪十分的理智,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C、和妈妈见面了,猜猜看小蝌蚪会和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原来你在这里啊……妈妈我们终于见到你了……妈妈我再也不想离开你了……

    D、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已经是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跟我一起捉害虫吧!”

    见到妈妈后,它们高兴吗?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子: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E、找到妈妈后,它们天天和妈妈去捉害虫。这个时候小蝌蚪还是小蝌蚪吗?快速浏览课文,用铅笔画出句子:小青蛙的尾巴已经变短了。(标色并贴图)

    F、课内加油站,了解青蛙:你们猜一猜,一只青蛙每天可以捉多少只害虫?一只青蛙每天可以吃60只害虫,除去青蛙冬眠的时间,一年下来,大概能吃10450只害虫。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不能伤害它。

    理解“已经”的含义,练习用已经来说话:

    出示句子: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已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穿插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通过读读、说说、演演感受课文文字之美,想象之美,蕴意之美。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逐步加深理解,学会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3、 变身秘密

    根据板书学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后腿,游啊游,长出了前腿,游啊游,尾巴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了,尾巴不见了。(通过图片来演示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件出示:小蝌蚪游啊游,先长出——,再长出——,——变短了,——消失了就变成了——。

    4、齐读最后一段,感受小蝌蚪长成青蛙后的快乐

    5、小结

    学习这篇课文你学习到了什么?

    小朋友们,今天非常棒,小蝌蚪通过自己努力坚持不懈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小朋友们非常认真主动的学习完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成长的过程,知道了青蛙妈妈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希望你们像小蝌蚪一样,勇敢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成长。

    四、开心阅读:(10分钟)

    (过渡:你想了解更多像小蝌蚪这样变化发育的小动物吗?赶快打开语文阅读材料好好读一读吧!)

    必读:阅读材料256页《青蛙和蝴蝶》,261页《蝴蝶的生长过程》

    262页《蚕的生长过程》

    选读:阅读材料254《小蝌蚪》、257页《变色龙照相》、

    先读完的同学帮助同桌或邻桌同学读完,并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 、写话训练:(10分钟)

    1、出示课件: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它会说什么呢?它们要去哪里呢?它们要去干什么呢?请你写写小蝌蚪找到妈妈以后的故事吧!相信你的故事一定会很精彩。加油哦!

    2、指名说。3、学生写故事。4、展示,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续编故事,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直线 23直线 23鱼阿姨(贴图) 乌龟妈妈(贴图) 青蛙妈妈(贴图)

    直线 23直线 23上去 追上去 游过去

    小蝌蚪 长出后腿的 长出前腿的 尾巴变短的 尾巴不见了的

    直线 23直线 23直线 23直线 23贴图) 蝌蚪(贴图 蝌蚪(贴图) 小青蛙(贴图) 青蛙(贴图)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34课。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脱离拼音的看图学文,课文配有六幅图,分别与六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文本、教师间多向、互动地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在我教学的第二课时中的学习内容包括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阅读及说话训练。

    执教结束后,经过北师大课题专家组和同事们的细心点评后,发现了自己课堂上有许多亮点,同时也还有许多可以优化的地方,现归纳有如下几点:

    一、运用有效手段使学生准确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课文第二课时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而且一年级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手段一:抓明线引暗线,条理清晰

    从课题入手,先让孩子们就课题质疑:你看见这个题目就特别想知道什么?接着就复习了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 ,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它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我又设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当学生通过第一次浏览课文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鲤鱼和乌龟的帮助,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图片,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手段二: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上课前,我准备好八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和尾巴不见的青蛙,以及鲤鱼、乌龟和大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我在课堂上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手段三:学文填空,加深印象

    在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学生通过暗线也知道了青蛙一生的变化过程。此时,我趁热打铁,出示如下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再过几天,( )变短了,渐渐地,( )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

    这个填空题有效巩固知识,并加深印象。

    二、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

    课文中有不少对话,利用课件,将本课中的图与文对照起来展示给学生,学生读起来兴味盎然,一些不理解的生字就可以借助图来理解,如“迎”和“追”字,图上鲤鱼和蝌蚪面对面,这就是迎上去,乌龟和蝌蚪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就是追过去。对文中这两个生字学生一目了然了。

    有了图文对照,再加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很快掌握了。如教学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结合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来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采取表演的形式,在情境中对话,请同桌或一大组同学分别扮鲤鱼妈妈和小蝌蚪的对话以及乌龟妈妈和小蝌蚪的对话,学生们很快进入各自的角色,把小蝌蚪着急而有礼貌、鲤鱼亲切热情,乌龟好笑认真的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

    尤其是小蝌蚪找到妈妈后那种激动的心情,我让全班学生起来,加以动作阅读“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感受到了小蝌蚪的那种喜悦心情,也真正地走进了文本内涵。

    虽然有些可喜的地方,但是还是有许多值得优化的地方,比如:1、课堂上课件图片太多,占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2、教师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还需要再简洁些,这样就不会浪费了很多的时间。3、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加强训练,使他们长期养成今天课上的好习惯。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多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相信照这样的步伐坚持下去,我们学校的跨越队伍也能和福泉的跨越大军齐头并进了。

    6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小蝌蚪找妈妈
    • 课时
    • 教学设计
    • 反思
    • 第二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