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一)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于开发微课。例如一些抽象性较高、推理较为复杂的课程内容,就不适宜于开发成微课,因为在短小的时间范围内无法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同一门课程也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差异,选择性地开发成微课。

        2. 为了最大化的控制体量、时间并能吸引学习者参与,微课必须在理论性和系统性方面进行一些舍弃。但在开发微课的同时,不能太多的偏离知识体系和事物本质,为微而微。设计制作的重点和难度在于对粒度的把握,真正做到微而不虚。

        3. 微课的独立性特征使得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容易微观有余而宏观不足,让学习变得非常零散,必定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所以,应着手建立有效的微课程管理平台和行业标准,为学习者掌握知识体系和提高理解层次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支持。

    (二)四种观念

        1. 时间观念

            微课的时间短、节奏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明确所准备的应该是能用正常的语速在规定时间内讲完的内容。根据正常语速,一个人一分钟可以讲120字左右,那么准备3至5分钟讲稿的文字就应控制在360至600字左右。超出或不足都会影响讲课的节奏。只有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适合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微课的录制才能正常进行,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得以实现。

        2. 内容观念

            微课作为只有教师独自在场的一种授课形式,更多的应是关注那些适合通过讲授完成的教学内容。比如,介绍一个概念,讲述一段史实,分析一个问题。而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实时互动的教学内容,诸如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的小组讨论等则不适合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3. 结构观念

            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学过程的推进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知识。而在微课中,所有内容的推进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因此在明确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对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特别是在没有面对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讲授完一段微课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分析与重构。在微课的讲授中,教师要把握两种基本结构,即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

        4. 语言观念

           微课的呈现形式,最终落脚点还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拍摄的视频多么清晰,画面切换多么丰富,幻灯片的制作多么生动,学生学习微课的过程,更多还是通过听实现的。同时,考虑到学习者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一段微课可能会被反复观看,听课对学生的影响就更大了。因此,教师的语言便成了支撑整个微课程的核心因素。树立语言观念要求讲授的语言做到通俗、流畅,既富于讲述性又重视启发性。通俗、流畅的语言形式才能有效地承载信息。讲述性推动知识的传递,启发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明确了教学的内容和结构之后,对于教学语言的打磨便是对微课程精雕细琢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正确规范地使用学科术语讲解分析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合理使用承接、过渡,特别是那些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语言。这样,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就有如临其境之感了。

    (三)五个设计原则

        1. 适度分解原则

            微课程中的微有微型、时间短、便捷等含义,微课程中的每一节课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时间长度在十分钟之内。但是微课程的微并不等于学习内容上的绝对微型,在微课程设计过程中不能因为强调微字而将知识随便划分,否则容易造成微课程内容上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因此,在设计微课程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潜在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微课程的表现方式、潜在学习方式等方面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度分解。

         2. 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进行微课学习的学习者高度自主,由自己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掌握学习进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应在课程设计时充分挖掘课程可能潜在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实用需求,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习者能够进行更加有效、深入的学习。

            具体来说,设计者在平台环境时应考虑到这个平台是否能够支持多种浏览器和各种终端设备进行浏览,在学习过程中易于使用;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应考虑如何设计能够减少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在设计学习支持时,应提供哪些丰富的资源对学习视频、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给予支持等等。总之,在设计过程中要全方位的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行为习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自发性和主动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3. 社会性建构原则

            微课具有课程开放性、学习者多样性等特征,学习者并不是一个单独个体,而且除了学习微课程视频之外,还有一样更主要的学习形式就是通过提问、解答、话题讨论进行学习。

            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多方位地引导学习者展开交流,高效地帮助学习者解答问题,提供多种社会化网络工具让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共享,让学习者在建立新连接和强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

         4. 课程资源多元化原则

            微课学习环境是基于网络的,环境中的微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终端进行学习。并且微课提供的资源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在课程资源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面向微课视频、学习评价和学习互动的学习支持为基础进行资源设计。

         5.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信息设计原则

            在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中,学习者接收到的信息量以及种类非常多(包括视频、文字、音频、图片等),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超载,从而阻碍学习者自主学习。在进行课程内容信息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认知负荷理论,降低学习者外在认知负荷(如减少视频中无关信息的出现,将抽象内容图形化等),提高学习者相关认知负荷(如在关键内容展示时做出标记或者文字提醒等)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

    • 标签:
    • jpg
    • 进行
    • nbsp
    • 教师
    • 过程中
    • yn8pha
    • 4ub0g5
    • 学习者
    • 原则
    • 学习
    • 1c
    • 设计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课程
  •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