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藻棉小学王业宏《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禅城区霍藻棉小学 王业宏

     

     

    •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

    2. 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3. 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20根。

     

    • 设计构想:

    根据教参指引,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就要灵活地实现动作表征、表象表征、符号表征、口头语言表征和现实情境表征5种表征方式之间的转化。因此本课通过尝试让学生说一说(几个几)、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画一画等活动,实现语言表征、符号表征、表象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让学生摆学具、看图说话列式等,实现符号表征与动作表征、现实情境表征的转化,进而达到对乘法意义的深入理解。

     

    • 教学过程:

    组合 2

    • (一)感受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

    组合 13组合 6 多媒体出示:

    教师:同学们,用小棒可以摆出一些非常有趣的图形,你看!你会用小棒摆图形码?用1分钟的时间,看谁摆得最多。

    1)再识加法算式。

    教师:你都摆了什么图形?你能列个加法算式表示你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吗?

    2)认识特殊的加法算式,引出课题,先入为主。

    教师挑选如“4+4+4+4+4=20”有相同加数的展示。

    教师:像“4+4+4+4+4=20”这样的算式,今天我们会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等着我们去发现。

    (设计意图:从动作表征开始,动手操作,经历数学活动,激发兴趣。通过让学生经历摆小棒、计算小棒根数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有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作铺垫。)

    1.  

    • 深化乘法意义的认识。
  • 1)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数学知识。

    教师: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出示情境图)。这里面有哪些好玩的项目?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数一数: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坐了几个人?

    画一画:请同学用笔把每架小飞机的3个人圈起来。

    说一说:你们发现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板书如下。)

    3+3+3+3+3=15

    2)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

    教师: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哪些特点?(加数相同)

    教师:这里一共有几个3相加呢?(板书如下。)

    3+3+3+3+3=15 53相加)

    3)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坐小火车里的同学可高兴了,你能用加法算式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个人吗?

    学生: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又有怎么样的特点?(加数相同,都是6。)一共有几个6呢?(板书如下。)

    6+6+6+6=24 46相加)

    4)感受乘法出现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瞧!玩过山车最刺激了!你能说说这里是几个几相加吗?怎样列式?

    学生板演:2+2+2+2+2+2+2=14 72相加)

    教师:如果过山车坐满了10节,我们应该如何列式?20节呢?

    教师:如果我们要把202相加,是不是有点麻烦?你有什么好点子吗?

    (设计意图:为实现表象表征与符号表征之间的转化,本环节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加法算式里面相同加数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加数连加与“几个几”的关系,层层推进学习乘法的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