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蓬-高玉琴-画风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紫蓬镇中心学校 高玉琴
教材分析: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写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玩——写”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写,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写和玩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教学和游戏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同学们,风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上节课我们却知道了有三位小画家把风画了出来,是不是很神奇?他们是谁?谁来认?(出示图片,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画风》。
2、真是一件很不幸的事。老师昨天把本课的生字词做成了树叶卡片,可不小心被风婆婆吹到了大树上。(出示课件)风婆婆说了: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认出卡片上的字词,就把卡片还给老师。谁来帮帮老师的忙?
3、指名读词。
4、谢谢大家的努力。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
- 角色朗读,再次感知
1、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来了这三个画风的小画家和我们一起探讨怎样画风,大家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出示课件)。
2、来,班长,请你代表全班同学,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3、他们说也很高兴认识你们。接下来,就请这三个小画家现场来为大家画风吧!(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文)。
- 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1、谢谢这三位小画家。同学们,我们史校长听说老师请了小画家来,特地给老师发了一张记者证,允许我开一个记者招待会。
2、现在,本记者要开始采访了。请看我展示小画家画的第一幅画。(出示图片)
(1)请问这幅画的作者赵小艺小画家,你把风藏在了什么地方?(贴图片)
(2)(出示文本)。指名读。现在我想采访一下在座各位观众。
“赵小艺眨眨眼睛”说明了什么?
小画家陈丹认为风“谁也画不出来”,而赵小艺却想到了画风的方法,她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赵小艺说的话。
别人都没想出来画风的方法,自己却率先想出来了,赵小艺的心情怎么样?(自豪)请你自豪地读一读赵小艺说的话。
她认为自己画的是风吗?所以她很——(自信)请你自信地读一读赵小艺说的话。
“飘着”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飘着的”)
(3)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3、现在本记者要展示的是陈丹小画家画的作品。
请问陈丹小画家,你把风藏在什么地方?(贴图片)
(出示文本)。指名读。
请问这位小观众,陈丹是受了谁的启发画出风的?她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请你高兴地读一读陈丹说的话吧!
为什么是“弯弯的”小树?(板书“弯弯的”)还可以说“弯弯的”什么?
指名再次读文本。
4、现在本记者要展示的是宋涛小画家的作品。
5、聪明的赵小艺小画家又有了画风的创意,(出示图片)
6、风婆婆也来参加了本次记者招待会。出示课件。指名读。
四、图片展示,入情入景
1、同学们,受到了三位小画家的启发,本记者也背起了相机,来到了大自然,拍下了大自然中的风。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播放图片。
3、我拍得好不好?不想夸夸我吗?其实大家应该夸的是三位小画家。(出示课件,夸夸小画家)
4、小画家要走了,请大家掌声欢送!
五、拓展阅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爱动脑筋的人,请大家打开《拓展阅读材料》158页——162页,朗读《风声》、《风的味道》、《比画风》、《深山藏古寺》、《聪明的牧童》,解决前面的小问题,同位交流。
六、拓展写话
1、本记者还想请大家读一首小诗。指名读。美吗?想不想也写一写?
2、游戏:创意大比拼。在一分钟内写出三个关于风的创意。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赢取小组内同学的创意。赢得最多的给予奖励。
3、续写诗歌《风》。
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 飘动的 红旗(图片) 呼呼转的 风车(图片)
陈丹 弯弯的 小树(图片)
宋涛 斜斜的 雨丝(图片)
教学反思
《画风》这一课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事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的兴趣,我创设了各种情境,以游戏教学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
一、注重个性朗读。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始终坚守“让学生读书,以读为主”这一教育理念。所以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说,在说得基础上想,在想的基础上读,学生能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抓重点句子品读课文的环节,我主要注重对话的朗读指导和训练,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品读语句,体验情感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从而领会文本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二、游戏贯穿始终。整个课堂设计中,我用“记者招待会”为主线,通过“记者”的“展示”、“采访”、“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增加了课文设计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同时,在课文导入部分,我创设了“风婆婆把卡片吹到树上”的情境,既切合文章语境,又符合儿童心理,学生喜闻乐见。在写话设计部分,我设计了“创意打比拼”的游戏,并插入了一首和风有关的儿歌,学生兴趣盎然。
本节课 做得不够好的有以下几点:
1、课堂节奏把握不是太好,四幅作品的品读形式过于统一,用力平均,有些单调。可以尝试转换记者的角色。
2、课文重难点的把握和渗透不够深入,很多设计流于表面,学生难以深入文本,深刻感悟文章主题。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还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机智,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学瞬间,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来更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
-
- 标签:
- 教学
- 图片
- 记者
- 画家
- 老师
- 课件
- 出示
- 指名
- 画风
- 创意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