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庙胡宏珍-观摩视频案例反思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观摩第一课时的反思
1、第二册《两只鸟蛋》观摩反思(河北鼓楼小学 宋月灵)
《两只鸟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首儿童叙事诗,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富有情趣。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故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亮点:
(1)导入激趣。宋老师以谈话导入课题,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简洁明了,同时让学生懂得:“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这个道理。
(2)驾驭课堂能力强。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很难组织调控,从学生的听课状态来看,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课。学习的热情也很高,宋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很好的调控课堂。
(3)识字教学落实到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宋老师这个环节做得较扎实,识字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是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已经有一写的识字能力,宋老师鼓励学生自主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4)训练得到落实。
(5)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问题:
(1)宋老师这堂课教学内容“过胖”。就是容量过大。还没有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没有检查学生朗读有没有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就匆匆进入课文理解。
(2)学生读书存在唱读现象。
※建议:
(1)要把握好课时目标。第一课时,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学写好生字新词,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2)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巩固识字,又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认知与理解。
(3)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说完整话,随时提醒学生的坐姿。
总之,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体验,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遗憾,我们应不断反思,一路反思,一路教学,一路前进行。
2、第四册《雷雨》观摩反思 (肥西紫蓬中心小学 胡继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课设计便以“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读、背、品、悟的心智活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老师在文本处理上的教学技巧。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送字宝宝回家”这一识字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确保了学习的高效,寓学于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没有忽视写字教学。她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好“垂”这个生字,让他们掌握写法,并注意书写的姿势。这样处理,使教学与写字教学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教得活,教底扎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胡老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方面不是像传统的做法那样,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处处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逐步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本课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学生始终被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在教师营造的课文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朗读、体验、感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胡老师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赏,在赞赏之余老师们在对胡老师的教学设计上有一个小的商榷点,胡老师对《雷雨》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对“雷雨前”和“雷雨后”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当引导学生感悟好“雷雨前”这部分内容时,胡老师做了这样一个小结:雷雨来的快,去的也快,让我们打开窗户,深深地吸一口气……就引导学生走进雷雨后的景色中了。我们建议胡老师在做小结前是否播放一段下雷雨时的声音或画面,使学生对雷雨整个过程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和感受,这样学生对雷雨后出现的美景肯定会感受得更加好。
3、第三册《从现在开始》观摩反思 (肥西小庙中心小学 张婷婷)
《从现在开始》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争当森林之王的通话故事。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很适合三年级的孩子阅读。
这是我第二次听别人上这篇课文。但是张老师还是让我耳目一新。
上课之前,老师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一堂什么课呢?课堂一开始,老师就把全班变成了一群小动物,问学生你们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让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这也为后来学生理解猫头鹰、袋鼠和猴子的行为做了一个铺垫。
接下来,老师扮演猫阿姨,给大家发了一张森林的请帖。紧接着,老师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学词语。她是这么说的:“可是去森林的路上,遇到了障碍。我们读出词语,踩着荷叶就能过去。”学生每回答对一个词语,荷叶就会往下沉一些。这样一个有趣的认词环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读词语的环节,她还很注意细节,比如:笑眯眯该怎么读?万兽之王该用什么语气读?这就在无形中,教会学生体会每一个词语所带的情感。
在接下来上课文的环节。张老师也是处理地很细腻。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她先是讲解了猫头鹰当万兽之王的情形。重点了解猫头鹰的表情神奇极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说什么极了。这也是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接着,她结合课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猫头鹰的表情。用“我从——,看出——。”的句式学会完整地说一句话。说完看图感受后,让学生扮演猫头鹰说话。随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对“白天睡觉,夜里熬夜”的看法。在学生议论之后,引出像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话就叫“议论纷纷”。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解决了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
这篇课文其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后面讲述袋鼠和猴子当万兽之王的部分,和猫头鹰的部分其实学法一样。如果出示自学提示,按照之前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就能还课堂于学生。
4、第六册《惊弓之鸟》观摩反思 (广州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刘佳)
每个人心中都有每个人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我很高兴,能够听到一堂这么打动我的课。.《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学生的课文兴趣的足,但老师在课堂上依然可以洋洋洒洒地收放自如令人折服.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地理解课文,运用了教学手段,换词的方法,理解句子情景很有帮助,又排顺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让学生用顺序大雁掉下来的过程,目的是想"排"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感悟领会课文的内涵,才有地再现"惊弓之鸟".而教学环节的设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语文就了事半功倍的.递进,抓住了课文的文脉.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
-
- 标签:
- 教学
- 学生
- 观摩 案例 反思
- 老师
- 课文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