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单元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主备人:武晓慧 单元主题感受语言的魅力单元概述

    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是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 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通过学习古诗词已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如借助插图、参照注释、查阅字词典等的学习方法,这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了方便,但这毕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在朗读及文章的理解上存在着不小的困难。所以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情感目标

    本组教材以“感受语言魅力”为主题,编写了两精读课文《杨氏之子》和《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半截蜡烛》《打电话》以及日积月累中六句名人名言,让学生了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认知目标

    要求会认39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掌握四篇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精略课文”的对比阅读能围绕“主题”概括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 第一单元 教学规划

    第一部分

    《杨氏之子》+《半截蜡烛》加积累的六句名言(3课时),达成“会写6个生字,认识13个生字,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

    《晏子使楚》+《打电话》(3课时),落实认知目标:“会认2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围绕“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第三部分

    主题阅读+口语交际(2课时)。突出:搜集资料的认知目标、单元主题的情感目标的结合。深刻感知“单元主题”的表达方法。

    主题写作(2课时)《发言稿》

     

     

    • 第一部分《杨氏之子》+《半截蜡烛》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 总目标

    知识能力:

    1.指导学生明确认读课后的 3 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使用 6 个生字。

    2.指导学生借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

    1.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指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慧,感受机智巧妙的语言应答。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慧,感受其机智巧妙的语言应答。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资源准备

    课件、拓展阅读资源

    • 第一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识字,拓展课文背景知识,理清《杨氏之子》的框架,翻译理解《杨氏之子》。重在基础知识。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世说新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第 10 课──杨氏之子(板书)。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2.检查生字

    3.交流多音字

    4.指导写字

    • 三、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学生可能提出: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6)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杨梅。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7)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第二课时目标

    1.把文中的词语读流利,能主动积累词语。

    2.拓展阅读,体验阅读的情趣。在阅读中拓展、巩固识字。

    • 教学过程

    (1)因为孔君平可能听说杨氏之子很聪明,就想刁难一下他,于是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家的果子。”言下之意是梅生杨家而叫杨梅,小孩子以道治道,巧妙地回敬他:“未闻孔雀是夫子的家禽。”是啊,你若认为梅生杨家而叫杨梅,那孔雀定是生于孔家才称孔雀的。这个小孩的答辞一语双关、机智幽默,又不失礼貌。   

     (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他并没有正面反驳孔君平的话,而是用相同的话来回答对方,这一招也可以叫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三、朗读全文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四、学习《半截蜡烛》

    1.出示学习目标

    2.自学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一、总结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拓展阅读

    二、写作

    • 第三课时目标

    主题阅读和展示搜集的资料,准备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再习作

    •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写法:《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分别写什么?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 拓展阅读:

        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作者的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标记一下自己感受好的内容。阅读后自荐交流。

    三、写作:

    你觉得孔君平听了孩子的回答会怎么说,写写之后发生了什么?

    板书设计

                            杨氏子       杨梅

       10 杨氏之子

                           孔君平       孔雀

    教学反思

     

     

     

    第二部分  《晏子使楚》+ 《半截蜡烛》

    •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抓住事例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沉着、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资源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识字,拓展课文背景知识,理清《晏子使楚》的框架,学习《晏子使楚》1——2自然段。重在基础知识。

    • 教学过程

    1.揭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4.导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检查预习二、

    1、同桌两两合作,读每人视频上出现的生字,并针对同桌易错的字想办法解决。

    2、检查识字

    (1)按小组抽查读生字,每生一字。

    (2)指名领读生字,组词。所选学生有层次,有针对性。在认真读课文,主要是对自己圈画的生字加深记忆。

    3、理清课文线索

    4汇报

    5自由读、思考

    6分角色朗读。

    1、检查词语

    2、检查生字

    3交流多音字

    4指导写字

    三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小组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2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 第二课时目标

     “精略结合”讲解课文,进行“主题挖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重在情感目标。

    •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那晏子又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说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较量:

      1.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A.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含义。

      B.这段话隐含了什么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二、品味晏子的话,体会语言的艺术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旁边。

      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

      2.过渡:我想仅仅读一读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晏子语言的魅力,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所在。

     

    3)点评:

      第一次: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欲擒故纵——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三次: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3.交流、品味:

      (1)同学们,刚刚大家在小组内体会地非常充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体会。

    (2)讨论:你们觉得这三次交锋的场面能打乱顺序吗?为什么不能?

      那我们就以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分享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吧。

    五、学习《打电话》

    1、出示学习目标

    2、自学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一、总结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拓展阅读 

    三、写作:

    第三课时目标

    (拓展阅读和展示资料)。拓展阅读和展示搜集的资料,准备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素材,“主题”的进一步挖掘。感受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

    •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回顾单元主题。

    2.回顾四篇课文内容。

    3.回顾写法。

    二、拓展阅读

    三、写作:

    要求:

    写写你对晏子的评价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钻狗洞  下等人  押强盗  晏子

       (失败)               (胜利)

       狗国   下等国  生盗之国
     

    教学反思

     

     

    • 第三部分 主题阅读+口语交际+主题写作

    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主题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积累描写洗不动古诗。

    总目标

    知识能力: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交流阅读收获。

    过程方法: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积累写作素材。

    2.在交流平台盘点阅读收获。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说、写、背中积累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知识。

    2.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

    资源准备

    课件

    • 第一课时主题阅读

    目标

    通过主题阅读材料的阅读,进一步“深化主题”、感受语言的魅力。进一步落实“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主题

    二、回顾本组四篇课文是如何表达“主题”的。

    三、阅读“主题阅读”资料,进一步感受“主题的表达方法”获取更多的有语言的知识。

    交流阅读收获。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目标

    完成认知目标:交流本组课文的学习收获(知识和写法),展示搜集的资料交流信息,为写作积累素材。

    • 教学过程

    一、进行口语交际 

    1.导入

    2.朗读口语交际要求。

    3.小组交流:(学习文本所的、搜集的资料)为写作做好铺垫。

    4.全班交流汇报。

    5.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3)谈收获。

    第三课时

    写作

    目标

    围绕“情感目标”去表达,

    教学过程

    • 阅读习作提示
    • 明确写作内容和要求

    题目:《发言稿》

    要求:

    • 小组交流写什么
    • 小组代表交流习作内容。
    • 写作:完成《发言稿》的习作。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目标

    讲评修改习作,进步完善作品。

    • 教学过程

    一、展示“有问题”的习作(视频)

    可抽选几篇各具特点、代表不同学生水平的习作:例如:信的格式不正确的;信的内容表达不清楚的;语病较多的......边读边评议,指出毛病,给出修改方法。

    二、小作者自荐优秀习作:欣赏优秀,提升水平。   

    三、修改习作    

    1.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2.互相修改。

    教学反思

    • 标签:
    • 语言
    • 学生
    • 阅读
    • 交流
    • 主题
    • 课文
    • doc
    • 杨氏
    • 楚王
    • 晏子
    • 1.
    • 单元教学设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