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策略初探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策略初探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由于其效果显著,被誉为近年来最富有创意和最为成功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探索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类型主要有四种:均衡型、分层型、自主型、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够让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分组策略 合理分工 优势互补
【作者信息】杨永恩 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放眼 21世纪,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不善于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充分地展现个人潜力与风采。
-
一 、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组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安泰效应证明:学生不能离开集体,学生离开了集体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生活学习因孤立无助而事倍功半。展望未来,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的基础。随着现今社会竞争领域的日益扩大,在义务阶段,合作和协调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
二 、具体分组策略
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差异等因素,合理地安排,使之成为一项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随意组合的一项活动。
1.小组规模
小组的组建,鉴于大班额的班容量小组一般是 4~6人,而且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分组完毕后,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2.将学生科学分类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类型主要有四种。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调整,这样使全班同学都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种分组方法。
第一,均衡型。将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分组,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能调动每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了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困难生一起前进。这种情况下,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具体步骤是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分组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分工,也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利用互补优势提高学习的质量,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这样组与组之间才有可比性,使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第二,分层型。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困难的学生一组。这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能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和比较,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在小组分层中我们对不同组的学生活动要求也进行分层。
第三,自主型。让学生自由搭配,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寻找合作伙伴,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想象,发挥创造能力。这样能使交谈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更加真实。如可以以话题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合作进行角色对话。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完善,因此教学中应以均衡型小组活动为主,以其他形式为辅,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又能防止形式模式化,使学生厌烦。
第四,任务型。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让学生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3.座位的安排
课堂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参与的程度,把课桌排成有利于师生、生生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为学生相互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分组后,可采用马蹄形、凸字形、丁字形等,方便学生合作交流。怎样排列座位,应以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为原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
三 、小组的管理方式
1.明确组内分工
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每小组各设小组长1 名,副组长1 名。一般组长由各小组推荐,由有较强号召力、凝聚力的同学担当。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但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也可实行轮换制,同时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为使全体成员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建立组内成员的平等关系,组内各角色实行轮换制。实践证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的分组将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2.小组实行动态管理
当某一小组分定后,应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令其产生凝聚力,培养团体意识,也易于进行定期评价。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观察,在四五周后可进行适当地调整。让学生明白此次调整的意图,并鼓励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
3.健全组内帮扶机制
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等结成组内帮扶对子,在动态的小组表现及评比中,评定被帮扶者的进步表现,给以加分奖励,并作为小组成绩评比的重要指标。这样可以达到“兵教兵”的教学效果。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问题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究、运用、反思、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丁邦平 .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J].外国教育资料,1988(5)
[3]刘涛、夏飞华 .影响小组合作活动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1)
[4]郑保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J].教育评论,2005(3)
-
-
- 标签:
- 策略
- 进行
- 活动
- 学习
- 学生
- 得到
- 分组
- 成员
- 小组合作学习
- 小组
- 合作
- 初探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