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规则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规则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目前,许多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弱、有效性差、问题水平偏低、教师提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期待时间不充足等方面。

           要进行有效地提问,关键在于科学地设计问题。

    •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模块

           在这方面,国内外不少专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布鲁姆·特内的教学提问设计模式,在这种提问模式中,教学提问被分成由低到高六个水平,每一水平的提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或水平的思维活动相联系。这六个水平是: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以及评价水平的提问。这种教学提问设计模式很科学,按照该模式,结合我国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时可以将问题归集为三个模块。

    • 1.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的问题比较简单,一般是为扫除阅读与理解的障碍而设计的,主要包括字词问题、识记性的问题。

           基础模块的问题通常与课前的预习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教师要控制这类问题的数量。

    • 2.提高模块

           提高模块的问题其实是在基础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义、课文的理解、中心的明确以及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而设计的。

           如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课文中的句段“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她看到了什么东西?”“你认为在大年夜看到的烤鸭、火炉、圣诞树是美丽的东西吗?”“为什么在小女孩眼里它们是美丽的?”

           这几个问题是为检阅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而设计,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属于提高模块的问题。

    • 3.拓展模块

           拓展问题目的在于延伸课堂。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拓展模块的问题主要针对评价能力、续写能力、想像能力的训练而设计。

           在教《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抛出:“小蝌蚪傻吗?”这样一个问题,教室顿时热闹起来。

           生 1:小蝌蚪是很傻。
           生 2:小蝌蚪有点傻,连妈妈都叫错了。
           生 3:小蝌蚪不傻,它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当然不知道妈妈是什么样的。
           生 4:我觉得小蝌蚪一点也不傻。它能按照鲤鱼妈妈的话去找,乌龟不就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吗?
           生5:只怪鲤鱼阿姨没说清楚。
           生 6:可能小蝌蚪性子有点急,听话只听半句。
           ……

           问题“小蝌蚪傻吗?”就是针对评价能力的训练而设计的,属于拓展模块的提问。
     

    • 二、课堂提问设计的规则

           谈到课堂提问设计的技巧其实就是回避低效性、低水平、弱目的性、弱针对性的问题,讲求问题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艺术性。

    • 1.以能激发互动与共鸣为原则设计提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人与环境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而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
    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如果老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或一味纯粹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是不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才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设计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该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而不能受所谓教学时间或教学任务的限制,放弃这类包袱或简化对这类问题的解决。进行好这样的反馈活动,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重新梳理和调整知识结构,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建构知识。

           真正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生成性。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有价值问题的诱因进行点拨提问,加以重锤敲击,从而激起共鸣、碰撞智慧。

           例如:孙双金老师在教《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师: 课文第二小节小阿炳跟着傅来到二泉边,师傅告诉阿炳能听到泉水非常奇妙的声音。“奇妙”是什么意思?

           生:神奇美妙。
           师:奇妙的声音呢?
           生:就是十分神奇美妙、悦耳动听的声音。
           师:那么课文第四小节,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阿炳又来到了二泉边,这次他听到的却是叹息声,哭泣声,倾诉声,呐喊声……这声音奇妙吗?
           生:不奇妙。
           师:为什么?
           生:这和阿炳坎坷,不幸的身世有关,身世决定了阿炳内心所能听到的声音。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抓住了师父说泉水的声音很奇妙,而阿炳听到的却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这一矛盾冲突发问,激活了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 2.以紧扣教学重点为基点精选关键提问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过多的提问,会挤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问题设计得再好,站起来回答的
    总是部分学生,教学活动面受到了局限,并不能真正调动全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其次,回答问题也不能代替朗读、背诵、书写等基本能力训练,不能代替课文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所以,课堂提问不宜多,精当的提问,应符合教学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启迪思维。以紧扣教学重点为基点精选关键提问,可以改变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可以克服满堂问的缺点,切实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要注意,紧扣教学重点提问,提出的问题,一要少,要直插要害;二要精,要有利于学生思考,能起到“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作用。如《空城计》一课,从内容上看,“通过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是教学重点。紧扣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空城计”?
           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摆“空城计”的结果怎样?
           诸葛亮摆“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

           问题不多,却是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每个题目都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关,而且回答这些题目,像摘果子一样,不能伸手就拿,须跳一跳才能够得到。学生必须带着问题认真读书,从字里行间受到启发,自己再动脑筋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抓住重点,问得关键,练在实处,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 3.以课堂教学需要为根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要选准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在矛盾之时。若不论时机,不辨对象,随时发问,是难以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的。高质量的提问,精彩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顿悟。在什么时候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而定,要在对学生、对教材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来定。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关键时“投石冲开水底天”,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如此提问才有艺术性可言,这样的提问才能余音绕梁、韵味无穷。

           如讲《军神》一课时,讲到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军神的敬佩。

           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能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就能有精彩的生成,就能让学生在顿悟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收水到渠成之效。

    • 4.以拓展学生思维为目的预留想像空间

           预留想像空间一般用于拓展模块问题的设计中。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学的提问设计,应当特别具有培养想象力的功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而不是老在重复课文情节上提问。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捞铁牛》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怀丙捞铁牛的方法进行深究,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敢于创新,想出更好更巧妙的方法。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能想出更好更巧的方法吗?”
           “假如是现在,你们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捞铁牛?”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的潜力,从多种假设和想象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我有一个妙计,用一只大船连接装沙船,等去掉一些沙子后,前面船上的水手们开始划浆,这样又有水的浮力又有前进的拉力,铁牛会拔得更快。”“在现在,我们可以用红外线打捞仪去探测铁牛在河底的位置,然后用挖泥船的大铲子把铁牛铲起来。”……

           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主体精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展,课堂效率那就更不用说了。

    • 5.以轻松活泼有趣的语言编制系列问题

           课堂教学中有时候需要设计系列问题,此时需要注意语言的风格,否则古板压抑地一路追问,学生容易倦怠。

           在教学“条、只、头”等量词时,我受一篇文章的启发,设计了如下系列问题:

           师:在说动物时,我们一般用“条、只、头”等量词,而不用“个”。例如一条鱼、一只鸡、一头牛等。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黑板上的括号里应填什么量词?
           出示:一( )大象 一( )蛇一( )猫
           学生一般都能答正确。接着追问:
           师:为什么大象要说一头,不说一只?
           经过思考,学生给出的答案很多:
           生1:大象头特别大。
           生2:大象个头大。
           师:个头大都能用“头”做量词吗?我们的体育老师身材高大,能说一头体育老师吗?
           学生大笑,纷纷说道,“头”用来说动物的,人不能用。
           师:那用于人的量词该是什么?

           愉快的气氛中,学生轻松地收获了该收获的。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一问提醒梦中人”的效果。教师加强课堂提问设计方面的研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 标签:
    • 教学
    • 教师
    • 规则
    • 提问
    • 设计
    • 学生
    • 课堂
    • 语文课堂
    • 问题
    • 课文
    • 模块
    • 小学
    • 回答
  •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