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滞后序列分析法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概念

    序列分析是行为分析的一种方法,按照行为出现先后顺序,找出一个行为接着另外一个行为出现的频率。

          

    图1 序列分析

    滞后序列分析(Lag sequential analysis,简称LSA)由Sackett提出,旨在评估系列行为随着时间发生的概率。该方法主要用来检验人的某种行为发生之后另一种行为紧随发生的情况是否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即利用序列分析调整后馀值表Z-score解释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关系。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利用LSA对在线学习行为进行了分析,探索师生在讨论交流、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行为模型。近年来, e-Learning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应用LSA研究用户的 在线学习行为模式,比如在线讨论区中的小组交互行为、在线会话中的知识分享行为、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操作行为以及应用移动设备的非正式学习行为等。

    图2 被研究者行为转换图

    • 二、学习行为分析的目的

    学习行为分析主要用于研究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何种学习行为会促使他们学习成效提升?

    •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估算任何行为的发生概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研究。

    • 四、操作步骤

    (一)定义行为编码

                                     图3 行为编码表

                                     

    (二)实施试验,记录需要观察的行为

                                     

    (三)对观察到的所有行为进行编码

                                     

    (四)检验行为编码的Kappa一致性(实际编码往往由多人完成)

                                     

    (五)按交互行为专用分析软件GESQ要求的编码格式输入所有行为编码,分析行为序列

            

                                             图4 调整后馀值表(Z-score

                                                      

    (六)根据Z-score的值过滤有显著意义的行为序列,并绘制行为转换图

    依据滞后序列分析理论,如果Z-score>1.96则表明该行为序列的连接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将具有显著意义的行为序列关系绘制成如下图5所示的行为转换图

                                                         图5 行为转换图

    结点表示各种用户行为,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行为连接具有显著意义,箭头表示行为转换的方向,线的粗细表示显著的水平,线上的数字代表Z-score值。

     

                                 

    (七)根据转换图解释行为序列模式

    • 五、常见问题

    (一)行为编码的重点

    1. 根据研究目的,定义行为编码,可以根据预想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结果来定义行为编码;

    2. 根据研究目的与行为编码,调整系统或学习活动;

    3. 行为编码必须能清楚界定行为

    4. 专家效度,必须与两位以上专家确认,确保编码的有效性。

    5. 两位以上研究者进行编码,编码前须达成共识,确保编码的一致性;

    6. 编码方式:(1)依照行为出现先后顺序,例如:阅读学习内容->阅读其他内容->阅读学习内容;(2)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的行为,例如:每5秒记录学生时间内的代表行为,记忆->分析->创造。

    (二)Kappa检定

    确保编码者的编码信度,需进行Kappa检定确保行为编码的一致性,如:

    编码者1    A B A C A C D A E C E D A A B D B E F D

    编码者2    A B A C A D C A E C E D A A A D B E D D

          Kappa值<0.4      编码的一致性是较差的

    0.4<Kappa值<0.75   编码的一致性是一般到良好的

           Kappa值>0.75   编码的一致性的好的

    (三)序列分析的行为选定

    要用编码者1的编码做序列分析?还是用编码者2的?

    1. 两者皆采用;不同的行为编码,请两位编码者讨论,并选定最终的行为编码

    2. 采用其中一位编码者的编码,另外一位编码者用来检定一致性

    • 七、拓展资源

    1.Analysis of Problem-Solving-Based Online Asynchronous Discussion Pattern

    Analysis of problem-solving based online asynchronous discussion pattern.pdf

    2.教育技术行为分析与论文写作: 教育游戏之认知设计与行为分析写作案例

    短專演講三(GBL與行為分析寫作)(s).pdf

    3.An Analysis of Peer Assessment Online Discussions within a Course that uses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 analysis of peer assessment online discussions within a course that uses project-based learning.pdf

    4.学习活动流:一个学习分析的行为模型

    学习活动流_一个学习分析的行为模型_郁晓华.caj

    5.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

    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_王娟娟.caj

    6.行为分析(序列分析方法)

    行為分析(序列分析方法)_2014-08-24A.pptx

    • 九、参考文献

    [1] 杨现民.开放学习社区中学习资源进化现状与问题分析 [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5-53.

    [2]Huei-Tse Hou, Kuo-En Chang and Yao-Ting Sung.Analysis of Problem-Solving-Based Online Asynchronous Discussion Patter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08,(1):17-28.

    [3]Hou,H.T., Chang,K.E.,& Sung,YT.An Analysis of Peer Assessment Online Discussions within a Course that uses Project-Based Learning.[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007,(3):237-251. 

    [4]YangX, LiJ, Guo X, etal. Group Interactive Network and Behavioral Patterns in Online English-to-Chinese Cooperative Translation Activity[J].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 2014,(25):28–36.

    [5]u,H.T.,* & Wu,S.Y.Analyzing The Social Knowledge Construction Behavioral Patterns Of An Online Synchronous Collaborativ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An Instant Messaging Tool A Case Study,[J].Computers and Education,2011,(57):1459-1469. 

    • 标签:
    • 请在
    • 输入
    • 滞后序列分析法
    • 段落
    • 内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