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标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_陈鹏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基于"标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_陈鹏

    【摘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让学生学习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从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标准”从朗读兴趣的培养、生活经验的迁移、朗读技巧的培养等方面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形成良好的朗读学习氛围。

    【关键词】标准;课堂教学;朗读指导

     

          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 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有助于更真切地感受作品, 有助于更好地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 有助于增强语感, 以声传情。因此,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与指导, 充分发挥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 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同时, 生动活泼的朗读也是学生发挥主体性、创造性的重要体现。

    •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 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 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 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 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通过熟读背诵, 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一) 朗读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不添减文字, 不读破词句, 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 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 强化识记字形, 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 读得流畅,增加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 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学习语言, 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 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教学《桂林山水》, 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漓江静、清、绿的水, 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 甚至熟读成诵, 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 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 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从而发展语言。

    (二) 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的开展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如《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 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用声音再现画面, 让学生进入意境, 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 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 “晚饭过后, 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一直从西边烧到东边, 红通通的, 好像天空着了火”。通过朗读, 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画面。又如《观潮》, 潮来了,“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又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 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 让学生感受到这真是天下奇观。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 感染学生, 使学生入情入境, 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更唤起美的共鸣, 使学生领略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 朗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古人读书, 强调“口诵心惟”。“诵” 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 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 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教学中,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 各年级的训练要求各不相同, 其侧重点也不相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 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 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地朗读指导, 使学生从中受感染,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良好的朗读习惯, 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 “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 是非常必要的。

    • 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 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四十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五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且“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 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环节,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过渡环节。

    (二) 目的性不明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设计的朗读教学总是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 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 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 没有用心、用情去读, 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 缺乏目的性。

    (三) 涉及面过于狭窄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 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 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

    (四) 指导过于机械化

         朗读指导机械、单调的情况通常出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的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 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

    (五) 评价体系单一

         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得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这与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 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还有较大差距。

    • 三、能力重塑,新型朗读教学指导策略的构建

    (一) 大胆放手, 培养学生的课堂朗读兴趣

          老师在教新课时往往喜欢先范读课文, 要么亲自读, 要么让学生听录音范读, 范读成为老师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知道, 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解决课文生字新词,没有读通、读懂文本的情况下, 听读、范读,只是停留在情感体验的初级阶段, 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更不可能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期许来朗读文本, 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我们可以通过自由通读文本, 教师引导、开展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自由通读文本, 激发学生的兴趣。

          朗读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较高水平的朗读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形式, 在学生对文本还没有深入理解的情况下, 不如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碰到不懂的字词, 或翻阅工具书自己解决, 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直到扫除障碍为止。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同学一打开书小嘴就跟着打开了, 还没等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 就兴奋地读个不停。然而, 老师往往会因为学生不按教学设计进行而强迫学生停下先听老师朗读, 这样一来, 不仅打击了学生原有的朗读激情与热情, 老师范读也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 老师必须根据实情, 尊重学生的需要, 在学生想读的时候让他们放开嗓子尽情地读, 形成对课文的认识。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只要学生肯读、愿读,就放手让他们读, 老师做好巡视和个别指导, 并通过反馈确定是否需要范读。老师可以凭借小学语文内容有趣、多样、语言活泼等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把收集到的图片, 结合文中的插图, 支撑动态的画面, 让声、像、形、感同步的“动态” 画面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 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在不同情绪体验中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真正化要我读为我要读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 老师要注意用自身的情感, 引发、调整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境界, 使教材蕴藏的理念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在朗读训练中, 或导读, 或范读,或激发, 或启迪, 以美储美, 以情动情。实践证明, 良好的范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 “今教童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 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在阅读教学中, 根据教学需要,因文而异, 灵活安排, 可以经常开展“朗读会”、“故事大王”、“儿歌表演评比” 等朗读比赛活动,在学生中评出“朗读擂主”、“故事大王”、“最佳演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读书成绩, 感受读书的欢乐, 提高朗读能力。

    (二) 生活经验的迁移,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

          老师通过对学生生活的迁移, 充实了文本细读的功能, 实现了从文本语言文字到文本思想的理解, 又从文本思想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再创造过程。文本只是一个载体, 如何去运用好它, 实现真正的理解与再创造才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对课文有了较完整的认识与理解后, 为了让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 此时老师对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篇幅进行朗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平时的朗读指导离不开朗读指导的训练。例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一文时, 课文第六自然段,“咦! 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哈, 全被秋姑娘写了信”。读句中的“咦” 时, 音调应该由低到高,并且尾音要拉长, 读出疑问语气。读“哈” 时, 音高由上往下, 表示突然明白。在句子未出示在学生面前时, 可以这样问学生: “同学们, 读了上面的句子,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试读第一句, 再回过头问学生“知道了吗”? 试读第二句, 然后请两位学生分别读这两句话, 模拟一问一答。最后让学生朗读,即使不作任何提示, 学生也能把已有的经验迁移过来读得准确到位, 有声有色, 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三) 多元化朗读形式的组合,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有自由朗读, 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学生齐读, 小组读, 个别读, 分角色读, 轮读, 领读, 比较读, 配乐朗读等。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琅琅, 如果老师的分析与提问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学生读的时间不够, 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太少, 必然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因此, 在教学中, 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学情, 选择适当的朗读形式, 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 科学选择朗读的形式, 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是书声琅琅的。朗读指导必须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为基础, 老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主题,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把握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 才能读出符合课文的感情, 做到真挚, 自然。因此, 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极其重要

          一是语调。语调是用来表达句意和感情抑扬顿挫的调子, 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文章的内容不同,采用的基调也不同。

          二是语速。语速应当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决定。朗读表示叙述或说明的内容用中速; 描写、回忆、抒情的内容要读得稍慢; 表现急切心情和紧张情境的句子, 或者表现兴奋及愤怒感情的句子, 读时一般用快速; 表示庄严、沉痛、宁静内容的句子, 读时一般要慢些。

          三是停顿。停顿有语法停顿, 心理停顿, 逻辑停顿。这里说一下心理停顿, 它是指不同情境的两部分课文中间, 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而做的停顿。四是重音。重音包括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心理重音, 语法重音指词语中应重读的字以及句中应重读的成分。例如《小白兔和小黑兔》一课, 小白兔说: “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 才有吃不完的菜。” 其中的“自己种”、“吃不完” 要读重音。而心理重音是表示情绪或情感的重音, 一般落在句中的修饰语上。在教学中, 老师要积极探索朗读指导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使学生悦读, 爱读, 在朗读过程中感受、体验优秀的语言魅力, 增加语言积累, 充实文化底蕴。

    (四) 政策引导, 加强师范生基本功训练和朗读教学研究

          开设师范生培养的高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等师资培训机构, 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师范生的基本功进行培训。如短期脱产培训、业余集中培训等。各学校要制订出考核措施, 朗读水平达到规定要求的方可上岗。同时, 各单位给予政策支持, 设立相关课题研究进行朗读教学方面的研究; 学校要根据大纲对不同年级提出的朗读要求, 确立专题,制订规划, 把朗读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在教研活动中, 集体备课、评课要把朗读教学列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他各学科要“齐抓共管”, 把朗读教学融于各科教学之中。教育科研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应在宏观上给学校和老师予以指导, 并抓好试点班级和试点学校的改革工作。可以举办朗读教学论文竞赛、朗读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 把朗读教学实验取得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

    (五) 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结合, 构建有效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 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 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学校要改革朗读评估评价体系, 要积极进行考试改革, 打破“一张试卷定终身” 的传统考试法, 做到平时检测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口试与笔试相结合, 不断加大口试比例和朗读考核内容, 发挥考试的导向、杠杆作用, 引导学生多朗读, 读好书。同时, 对于我们广大的小学教师,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把朗读基本功和课堂教学对朗读的重视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引导教师重视并抓好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文语言精练, 优美生动, 朗朗上口, 很适合学生朗读, 教师可通过融情的范读, 以优美的语言, 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针对“标准” 中的实施建议, 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培养师范生的高校、小学、教师等四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结合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构建新型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以适应新形势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总之,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提高朗读水平, 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应积极采取新型的朗读教学方式并不断扩展朗读的范围,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探究[M].南宁: 广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英] David Whitebread.小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4] 张筱英.让朗读评价更具评价性[J].教育革新, 2008(6) .

    [5] 武玉鹏.语文教师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6] 郁虹.探索有效朗读提升语文素养[J].现代中小学教学,2010 (1) .

    [7] 曹燕琴.关注习惯养成实现高效课堂[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0 (1) .

    [8] 齐敏, 李维佳.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

    [9] 刘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 (8) .

    [10] 覃静.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2) .

    【作者简介】陈鹏,广西钦州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刘阳,广西钦州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 pdf文件下载
    • 标签:
    • 教学
    • 学生
    • 标准
    • 教师
    • 训练
    • 老师
    • 朗读
    • 指导
    • 语文
    • 课堂教学
    • 小学
    • 基于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