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OC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教学设计

    (一)MOOC的概念解读与特征分析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这四个英文单词刻画了MOOC的基本特征。

    1. Massive(大规模)

    对大规模的一种理解是说,慕课原则上可以接收“无限量”的学生,因为是网络教学,数万人同修一门课程,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2. Open(开放)

    这里的“开放”与之前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的“开放”意思不同。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意味着资源免费可获取,但是在慕课中“开放”大多只意味着“免费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用到的教材或一些课程资料可能会需要购买。慕课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年之内就有上千门课程上线,与慕课并不以教材为主要教学材料,且不要求教材一定要免费有关。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三大慕课平台商都已经推出了收费的专业教育课程,这使得对于这部分慕课来说,“开放”的含义变成了“开放注册”,即谁都可以注册,自愿注册,注册未必免费。

    3. Online(在线)

    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能够模拟和传递校内教学的基本要素,如教师讲授、作业练习、测验,以及同伴讨论等在慕课中都有技术支持的实现方式。移动互联的发展也使得随时随地自定步调的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

    4. Course(课程)

    这是慕课相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进步。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资源,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从头到尾看一遍,从成本效益角度来说,并未能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价值。而慕课以课程形态,有课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同伴一起学习,按时提交作业和测验,就能够提高完成课业的几率。

    (二)MOOC结构分析

    1. 视频

    在MOOC中,视频是学习内容传递的重要形式。MOOC视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小片段,时间短;

    (2)主体聚焦,相对独立完整;

    (3)形式多样,强调借助技术最大化教学效果;

    (4)分分合合,组合学习路径。

    2. 练习

    用大量精心设计的练习来促进学生掌握和吸收知识是慕课的核心教学理念之一。练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所使用的慕课平台的现有练习功能及平台的开放可扩展性。目前大多数慕课都会包含下面三类练习活动:

    (1)测验活动

    测验主要以客观题为主,支持的题型越来越多。比如Coursera支持单选、多选、填空、程序结果验证题;edX除了上述题型之外,还有一些拖动匹配题,呈现形式更加活泼有趣。

    (2)视频中或视频之后的小测

     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都支持视频嵌入小测功能,edX和学堂在线采用的是在视频之后进行随堂测验活动。这些都是为了强化观看教学视频而形成的短时记忆。两者设计的出发点略有不同。Coursera模拟的是老师在讲课中间的停顿,edX模拟的是老师讲完一段后的提问。这类练习也主要是客观题,系统自动评阅,不计入课程成绩,因为是在模拟传统课堂中无风险的问答活动。

    (3)作业活动

    作业与测验的区别是作业往往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而且可能需要借助一些其他资源或者与他人合作。有些作业可以由软件自动批改,比如程序作业,也有一些作业,如文章类作业,就需要人工批阅,目前MOOC主要是借助“同伴互评”功能来组织学员对这类主观性较强作业进行批阅、提供评语。

    (4)其他

    除了上述的三种练习活动之外,有些课程会借助外部软件和工具开展更高级或更有趣的练习活动,比如国立台湾大学叶丙成老师的《概率》课程就引入了游戏引擎,斯坦福大学Tina Seelig老师的《创意课(A Crash Course on Creativity)》的作业,则需要各个小组收集有趣的信息,最后完成幻灯片或视频,上传到slideshare,youtube等网站上,在课程中分享作业的链接。

    3. 讨论

    在慕课中,讨论和视频、练习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有研究表明,在线讨论甚至比面对面的讨论更能促进深刻地思考,因为和直接发言相比,学生在论坛中发言时需要用文字组织思路并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有助于对思考的进一步加工和细化。

    对于慕课学习而言,讨论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课程论坛模拟的是在传统课堂中“和同伴一起学习”气氛,能减少学生独立学习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从促进掌握学习的角度,学生需要借助讨论开展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目前主流的慕课平台上,自带的讨论区都相对较弱,能够支持的功能主要有:论坛结构划分(论坛的分支结构)、投票、发帖/回帖、帖子订阅等,远不如社交媒体能更好地支持通过讨论来形成共识,因此有些课程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外部工具来促进学生的讨论或知识共建,比如在Coursera,有些课程会使用google+,facebook等社交媒体引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社区。

    (三)MOOC开设流程

    1. 组建慕课建设团队

    MOOC的制作涉及到多种角色的参与,包括内容制作人员、测验编制人员、教学支持助教等等。

    2. 进行课程规划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自己对在线教学理论的理解,对建课平台所能够提供的工具功能的认识,对整个课程框架做一个大致的规划与整理,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学习考核,以确定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怎么练、怎么考。

    3. 制订慕课建设的项目执行计划

    制订慕课建设的项目执行计划,确定项目要分几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里程碑是什么,重要的时间点,可用的人力、出现问题时的应急程序和后备方案。

    4. 课程设计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如:这门慕课打算采用什么样的风格制作,是“百家讲坛”方式,还是“新闻联播”方式,还是“动画片”方式,甚或是“真人秀”方式?课程有几类资源需要制作?希望学生与课程内容怎样互动、与同学老师怎样交流?讲课的视频可以在哪里录制,教室、演播厅,户外还是直接录屏?也许有教师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出一些创新教学活动,那些面授教学做不到的事情?

    5. 制作课程宣传材料

    课程宣传材料包括对于课程内容的描述,用于宣传和摆放在课程页面的标志性的图符,还有用于宣传的新闻稿和宣传片等等。

    6. 制作课程

    我们不建议老师从第一讲开始制作课程,而是建议老师选择课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讲来制作课程样例,并进行课程开发实施路经的测试,以测试课件制作工作量和用时、团队协作方式、课程形式的表现效果等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工作路线。当多次修改课程样例达到了满意程度后,就可以以课程样例为模板,基于样例阶段的制作经验来制作整个课程了。在课程全面建设阶段,教师要重点查看课程是否关注到了慕课学生的学习体验规律,比如有哪些周哪些时间段需要给予学生特别的关心和支持。

    7. 课程整体的测试和调试

    课程制作完成后,要进行整体的测试和调试,以保证课程制作从内容的科学性到制作的质量都没有问题,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为了防止测试不完备,建议老师可以先在本校学生的教学中使用慕课资源,以测试教学效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8. 课程正式发布

    当课程通过测试和调试阶段后,就可以请技术人员将课程从建课环境发布到最终的授课平台上,完成课程的正式发布。

    9. 开始上课

    在上课期间,教师需要对课程时刻保持关注,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反馈,比如发布课程公告、提供答疑视频、开展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等。

    10. 课程结束

    当课程到达尾声,进入到结束阶段时,教师需要选择怎样的课程关闭方式对学生最好:是让选修的学生继续看到课程内容,不断地来温习呢;还是直接关闭课程,想学的学生下次再来?也有一些课程会选择持续可以注册,让感兴趣的人在非课程开设时间也能看到课程内容。

    11. 确认证书

    课程结束后,学员最关注的就是课程的证书了,教师在确认证书阶段可以考虑,不仅仅是简单的签署电子证书,而是可以举行一些特别的在线仪式来庆祝结业,比如,表彰优秀学员,建立达标学员相片墙,为学生推荐一些其他的课程等。

    (四)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一:人本化学习原则

    从教学设计原理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这一点在MOOC设计中得以充分体现。例如MOOCs的创始人Daphne Roller曾经这样表达:“你可以将材料分成8到12分钟的短的单元,每一个单元都代表一个连贯的概念。学生可以用不同方式来反复学习这个材料,当然取决于他们的背景、技能和兴趣。比如说,一些学生会从一部分材料中受益,但其他学生可能已经对这部分材料了解较多;其他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一个话题感兴趣,从而想去单独探索它,因此这种模式可以让我们逃出‘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并且允许学生去遵循一个更个性化的课程安排。”

    设计原则二:掌握学习原则

    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的概念和理论,认为教学质量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而不是根据某些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因此,不能仅凭培养了一、二个尖子学生或出了几个后进学生就对教学质量的好坏作出判断。只要恰当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都达到掌握水平(得5分)。“掌握学习”的核心问题在于:第一,允许学习的时间,学生要达到掌握的水平,取决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量,因此,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第二,教师给学生提供详细的反馈,使教学过程中出现差错后可以马上把错误揭示出来,并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具体的补充材料以矫正差错,因此,反馈通常采用诊断式的形成性测验方式。

    MOOC课程设计中,在线练习题目和各种嵌人式测验题目的设计正源于掌握学习的理论与原则。已有部分证据表明,参加MOOC课程学生的成绩要比参与同类传统课堂的成绩要高。

    设计原则三:建构主义学习原则

    从“教”的视角看,传统的大学教学大部分是“单人表演”(solo effort)。然而,每一门MOOC是由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创造的,一门典型的课程团队由下面几类人构成:讲师(instructors),助教(teachingassistants),技术支持专家(technical experts,例如帮助制作视频的技术人员)以及教学论专家(pedagog-ical experts)。这些人员共同协作、支持一门优质课程的准备和运转。

    从“学”的视角看,MOOC强调创建一个集合很多人的长处和优点的、精彩的学生学习社区(learning community)。 MOOC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有资源集中在云端,让那些有意愿的学习者(在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它可以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情境,促进知识建构。MOOCs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景性,重视学习共同体与合作学习(MOOC中的交流论坛、同伴评价)。学习者可以在一个活跃的学习集体内,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

    设计原则四:程序教学原则

    MOOC制课团队认为,程序教学法在理论上比较“合理”。MOOC的每个视频都被剪辑成很小的片段,有利于学习者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并较轻松地掌握某个主题。视频中穿插着各种测验和习题,有些习题最多可以允许做10遍。如果做错了,系统不会直接显示正确答案,而是会告诉学习者在哪个视频中可以找到答案,这对学习者是一种巩固和强化,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迁移。

    设计原则五:有意义的学习原则

    MOOC中每门课程开设之前都有一个总体的介绍,包括教学大纲及每周的教学活动安排,明确告诉学生每周课程的主题、课程目标、阅读材料、嵌人式测试题目、练习以及课后作业、提交作业时间、评分政策等。有人疑问,这些有用吗?从学习科学的视角看,这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认知地图”,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心中有数,明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学习动机,形成“认知地图”,以便更好地学习。

    (李曼丽,2013)

    •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1:《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这门MOOC是由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琼老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设的课程。

    课程地址: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21016#/info

    1. 目标组织

    (1)目标设计

    ①课程定位

    我们希望通过开设MOOC课程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国内外大中小学在翻转课堂实践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我们也希望推动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与“翻转课堂教学法”相关的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作为来自大学的研究人员,我们有责任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推介到一线,也有责任研究教学一线,向教学一线老师学习;另一方面,一线老师也需要理论指导,或者用于总结经验,或者用于少走弯路。此外,企业也是我们这个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环,这次有不少企业派员加入了我们的课程,并且表示可以提供免费工具或试用账号,让老师们了解他们的产品,他们也向课程推荐了几位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的先行经验是可以超越工具而放之四海皆准的。

    ②预备知识

    学员最好是一线教师。因为课程要求学员带来一份适合翻转的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传统教案,在课程结束时完成对这一堂课或这个单元教案的翻转教学改造。

    因为本课程要求学员制作一段教学视频,所以要求学员要具有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

    (2)内容设计

    课程大纲:

    第一讲 什么是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为什么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教学法还是一类教学法?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课程?

    第二讲 如何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老师需要通过预习任务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学生需要预习任务引导学习。怎样设计出学生愿意做、爱做的自主学习任务?怎样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讲 如何制作优质教学视频?

    怎样用简易的工具制作出教学可用、好用的教学视频?视频授课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第四讲 如何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面授环节需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有限的时间怎样发挥最大效用?翻转课堂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什么区别?

    第五讲 如何实施翻转课堂?

    怎样用课程评估手段激励学生配合?怎样说服家长、同事、领导支持翻转课堂?怎样开展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让翻转课堂真正有益于学生发展?

    2. 学习设计

    (1)教学策略

    ①本课程是有关面授环境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免费网络公开课程。教学团队每周三会引领一个新单元的学习,渐进式的推进,配以丰富的案例与实操贴士,大家可以选择适合的时间来学习、交流与练习。除了专家团队贴身指导外,大家还可以与“理同道合”的同行们同肩并进。各位学员可以将本课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边学边用,及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在课程论坛中分享。

    ②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通过丰富的案例更直观形象地给大家展示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应用,提升了学习效果。

    (2)教学交互

    课程导航清晰明了,方便查看,主要包括新学员必读、公告、教学计划、评分标准、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讨论区等模块。

    在新学员必读模块,学员可以查看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图1 新学员必读

    在公告模块,可以查看最新的通知公告,了解下一步学习计划。

    图2 公告

    在教学计划模块,可以查看课时安排,整体把握课程的学习。

     

    图3 教学计划

    在评分标准模块,有评分标准的详细说明。

    图4 评分标准

    在课件模块,可以查看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视频、教学文档、教学活动等。

    图5 课件

    图6 课件子栏目

    在检测与作业模块,可以进行作业的作答和互评。

    图7 检测与作业

    在讨论区模块,可以和教学团队以及学员们一起交流讨论。

    图8 讨论区

    (3)习题实践

    习题主要包括随堂练习(视频中,答题后继续观看)、单元测验(每讲结束后)和期末考试(整门课程的考试)三个部分,单元测验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主观题需要进行同伴互评。

    图9 随堂练习

    图10 单元测验

    (4)学习评价

    课程开展过程中,要求学员要仔细观看和阅读课程材料,按时保质地完成每讲作业,并积极参与讨论区的讨论,分享学习中的体会,交流实践中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疑惑,帮助别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①评分标准

    a. 课程讨论(20%)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课件的“讨论活动”中回帖的数量总共达50条及以上。只有参加课件中由老师发起的讨论活动的发帖才能计入成绩。本课程每讲都会指定讨论题目,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水帖不计分。

    b. 模块测验(25%)每次测验包括10道题,共5分。每次测验允许尝试3次,30分钟内完成,取最高成绩。本课程一共有5次模块测验。

    贴士:本课程通过测验题目的设计来提醒学员关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通过测验题来传递希望学员建立的正确认识。所以测验题目也是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以测试带动学习是本课程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每个测验截止期之后,大家可以在课程的讨论区讨论测验题目,但是在截止期之前,请勿讨论,尤其不要在课程以外的网络空间讨论,比如说把测验的答案发布到百度文库中。警示:考虑到未来的学员,维护课程学习的公平性,需要大家共同遵守MOOC课程的这一通则要求。

    c. 作业(35%)本课程要求学员将一个传统教案(V0)改编为一个翻转课堂的教案,随着每讲的学习,不断地修改这个教案,最终形成的教案(V5)应该是一个可以实操的教案。每讲之后都会要求提交教案的部分内容(具体看每章的要求),并进行互评。本课程一共有五次作业互评,每次作业满分7分。具体要求参见每次作业说明。

    注意:作业互评最少个数为9个。互评完成度的奖惩计分规则为,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予所得分数的3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予所得分数的5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予所得分数的100%。系统默认互评下的学生作业成绩,取其被评成绩的平均值。

    d. 期末考试(20%)包括40道题,每题0.5分,共20分。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系统只允许尝试一次。

    ②证书要求:

    设置“合格”(达到60%成绩)、"优秀"(达到80%成绩)两档课程标准,有任课教师电子签名的课程证书。

    证书的形式分为免费证书(电子版)和认证证书(可查询验证的电子版和纸质版),你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根据需要进行申请,认证证书的收费标准为100元/份。

    目前这门课程已经开设过五期,累计注册人数 100842人,获得结业证书者:12072人,其中优秀证书获得者 7719人。

    图11 证书样例

    3. 形式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视频、文稿的方式呈现,含有丰富的拓展资源。

    4.优缺点

    优点:

    • 内容组织清晰;
    • 视频呈现多元化,视频内容多样化;
    • 活动多元,增强互动,提高参与度;
    • 评价考核多样化;
    • 公告系统到细节。

    缺点:

    • 公告信息量过多(可设计为折叠式,或者设计成课前导学);
    • 评价标准不够个性化(因课程内容而定);
    • 增加及时互动。

    (二)案例2:《计算机科学入门》(Computer Science 101)

    本课程是由斯坦福大学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的一门MOOC,主要讲解计算机通过代码程序进行工作的原理及实例。

    课程时长:六周(2-3h/Week)
    授课老师:Nick Parlante(斯坦福大学)

    网址:https://class.coursera.org/cs101

    1.目标组织

    (1)目标设计
    该门课程是面向无任何基础的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及代码的基本知识。因此该门课程的目标比较简单,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的背景知识及功能、工作原理等。

    首先教学目标明确叙述了学生可以掌握的内容,但是比较笼统不详细。其次目标定位准确,简单易懂,适合无基础的学生。 

    (2)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专业性不强,因此难点不多,在课程开始前授课老师也明确提出课程比较容易,不存在特别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学大纲简单完整的描述了课程内容,学生能够明确了解课程内容。

    课程大纲如下所示。
    Topics:
    The nature of computers and code, what they can and cannot do
    计算机和代码的本质,它们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
    How computer hardware works: chips, cpu, memory, disk
    计算机硬件如何运作:芯片、CPU、内存和存储设备
    Necessary jargon: bits, bytes, megabytes, gigabytes
    必备术语:bits(二进制位)、bytes(字节)、megabytes(百万字节)、gigabytes(千兆字节)
    How software works: what is a program, what is "running"
    软件如何运作:什么是程序,什么叫做“运行”
    How digital images work
    数码图片是如何实现的
    Computer code: loops and logic
    计算机代码:循环和逻辑
    Big ideas: abstraction, logic, bugs
    大概念:抽象、逻辑和程序缺陷
    How structured data works
    结构化数据是如何实现的
    How the internet works: ip address, routing, ethernet, wi-fi
    互联网是如何实现的:ip 地址、路由、以太网、wi-fi
    Computer security: viruses, trojans, and passwords, oh my!
    计算机安全:病毒、木马和密码,噢我的天啊!
    Analog vs. Digital
    模拟和数字
    Digital media, images, sounds, video, compression
    数字媒体、图片、声音、视频、压缩

    2.学习设计

    (1)教学策略

    课程主要以讲座(Lectures)方式开展,每周4-5次,每次10-15min。每一次的讲座都包含授课和练习两部分。
    每一个讲座由具体实例导入,通过讲解实例使学生了解代码的基本知识。讲解完毕后,学生可以使用教师提供的工具进行实例的测试,来巩固内容。

    (2)教学交互

         a.人机交互

    课程框架清晰,一目了然,学生根据“week-by-week schedule”进行学习,每一周包括4-5个topic,有不同格式的文档可供下载,已经完成的部分,平台会及时标出绿勾进行识别,有助于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图1 课程内容  

       b.讨论

    讨论区共分为四个讨论子模块,包括一般讨论区、任务讨论区、学习小组区及技术区。每个子模块都有帮助文档来使学生明确该讨论区的规则。并且有工作人员监控论坛,帮助解决学生们的问题。

    图2 讨论区

    一般谈论区主要指针对课程内容的谈论、发帖等。

    任务区的讨论主要是围绕每一部分课程的任务及练习开展的讨论。

    在学习小组区,学生可以通过发帖、回帖等方式结成学习小组共同进行学习。

    技术区主要讨论关于课程文件、平台等不涉及教学内容的部分。

    (3)习题实践

    测试分为视频中的测试及课后测试题。

    视频中的随堂测试根据当前内容编制的,能够及时把重点突出告诉学生。例如下面这个6min的视频在播放过程中共有两个问题,可以选择跳过或者回答。

    图3 视频测试

    另一种测试题是课后测试,即exercise区,针对每一节的内容会有少量的测试题。在测试题之前会有关于时间限制等的规定,确认后完成题目提交。

     

    图4 Exercise课后练习

    (4)学习评价

    有教师或助教对学生的课后测试进行评价,同时还专门开辟Assignment讨论区用来讨论学习任务及课后测试的相关问题。

    学生信用评价,规定每位学生有一天的时间完成练习,但是考虑到灵活性,因此每位学生共有50天的延迟期。

    没有最终考试,每位学生需要完成80%以上的课程练习,根据练习完成的时间、练习结果等进行评价(但是练习可以重复完成,只记录最新的练习成绩)。

    3.形式设计

    (1)媒体工具

    课程提供了一些小工具来辅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学习内容。

    为学生提供一个临时运行代码的小工具,使学生在操作时及时看到图像的变化。

    图5 Code Area 代码运行小工具

    提供多种文件格式供学生学习下载,包括课堂内容文档、讲稿(txt),字幕文件(srt),课程视频(mp4)等。

    (三)案例3:《当代应用心理学》

    平台:好大学在线 http://www.cnmooc.org/home/index.mooc

    课程网址:http://www.cnmooc.org/portal/session/bulletin/index/1435.mooc

    授课教师:云林科技大学 副教授 刘威德

    本课程将精选八项心理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议题,藉由生活对象设计(人因心理学)、消费行为、领导管理、性格分析、犯罪行为、心理保健与心理测验、人际关系等方面运用生活知能、个体行为与态度、测验诊断加以说明诠释应用心理学之奥妙。例如:自行车设计动向、民众购车消费行为、便利商店兑币代换机制、组织领导策略、关注情绪管理、人格特质透析、以及如何经营成功良好的职场与人际关系等事例,深入浅出探讨来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经验分析概念。

    1.目标组织

    (1)目标设计

    本课程目标在于探讨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原理、以心理学的观点检视剖析周遭生活中的个人与社会行为现象,并进而能够觉察与改变个人的心理历程与行为模式,终而能够经营圆满合谐而健康的人生。

    (2)内容设计

    在线教材以较短的课程长度实施9周,每周2小时,共18小时,每周规划一主题(topic),每一个主题分为若干节(section)或讲次(lecture),以及符合学习专注力时间长度的上课内容(15分钟小单元)。透过在线学习平台,由教师制作提供主题明确且长度适中的单元教学影片,辅以测验及作业,让学生依自己学习步调在线自我学习。

    图1 课程内容

    图2 部分章节

    2.学习设计

    (1)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案例教学法

    有些课程节次首先呈现给学习者的是课程辅助性文档,帮助学习者对于新知识有相同的先验知识水平。同时,在涉及现实生活时,教师会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消费理念的访谈。

    图3 课程辅助文档

    图4 实例访谈

    (2)教学交互

    教学交互主要以讨论为主,设置讨论区,供师生讨论。讨论区涉及教师答疑、课堂交流以及综合讨论。借由教师设计安排的学习互动,与老师及同侪于虚拟平台或实体空间进行探索讨论。

    另外课程左上角的“提问与纠错”可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视频时及时向教师或者教师团队交流。

    图5 教学界面 

    图6 课后主题讨论

    图7 综合讨论区

    (3)习题实践

    习题包括主观练习、客观练习。
    a.客观练习
    通常会与每周学习内容同步发布(也有可能延后几天),以帮助大家回顾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点。主要形式为客观题。

    图8 客观题

    b.主观练习

    主观练习一般以互评作业的形式出现。互评作业包括“答题阶段”和“互评阶段”,都需要大家认真完成。每个学生的作业分数由作业成绩和互评作业分二部分构成。

    【答题阶段】:

    通常会与每周学习内容同步发布(也有可能延后几天)。发布之后即进入答题阶段。这一阶段请大家认真回答并注意保存答案、及时提交,在答题截止时间之前可以随时对答案进行修改。

    【互评阶段】:

    在答题截止时间之后,自动进入互评阶段,这时不能再修改自己的作业提交,但可以看到参考答案及其他同学的答题,这一阶段需要对若干名同学的作业进行评分。

    图9 主观题

    (4)学习评价(平台列出的评价方式与课程有出入)

    形成性评价:测验(客观题)、作业(主观题,学员表达个人想法)、议题讨论(由学员和分组的学员进行经验或是观念的交流分享,互评)

    总结性评价:四周后,中期测试;九周后,期末测试

    课程构成:课程的综合成绩满分100分,由在线成绩(上述)、线下成绩(考试)、其它项三部分构成,其它项包括但不限于翻转课堂,可能还有其它的加分项。其中:在线成绩50%,线下成绩50%,另外还可能有额外加分的其它项(翻转课堂5%),调查问卷(5%),但总分不超过100分。一般情况下,课程的综合成绩≧60分,即为课程合格。

    具体说来,成绩各构成部分详细情况如下:

    a.客观练习

    提交后系统自动给出评分。

    b.主观练习

    以互评作业最终成绩为准。学生对他人作业的评价行为(评阅数量及评阅质量)将计入分数,称为互评作业分。仅完成答题但没有完成评价任务的将导致扣分,甚至不能获得互评作业分。

    c.课件浏览

    学生需要观看课程视频来学习课程,系统会记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系统最终以观看视频的总体情况来进行判分。不看视频、少看视频将可能会导致扣分。

    d.课内讨论

    课程都有一个课内讨论区,学生可以进入讨论区积极参加课程学习讨论。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将被记录下来,作为评分依据。

    e.线下期末考试

    课程临近结束,学分学习学生须报名参加线下期末考试。

    f.“翻转课堂”

    根据课程实际运行情况,教学运行团队将组织形式多样的“翻转课堂”。协助教学运行团队组织、参与、课堂表现优异的部分学员,可获适当加分。

    g.“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是想了解学习者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历程和结果的情意感受。包含对于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学平台、学习成效评量等方面的态度。可以作为教学的回馈修正意见。学生参与调查问卷的情况将被记录下来,作为评分依据。

    f、g两点日后涉及到将会详细划分评分细则。

    3.形式设计

    媒体工具

    包括视频(mp4)、文本课件(pdf)

    图10 教学视频

    图11 文本课件

    (四)案例4:《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方法》

    平台:学堂在线   网址: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TsinghuaX+70800232X+2015_T2/about

    来自: 清华大学 | 分类:艺术•设计

    1. 目标设计

    课程从三个层面设计目标:

    (1)在思维层面,要意识到存在思维局限与禁锢,促其质疑、突破既定的形式与限定的概念,明确逻辑与跳跃性思维同样重要。

    (2)在知识与认识层面:比较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论,大知识量大信息量的开拓视野。

    (3)在能力培养层面: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更加主动的面对设计命题,培养其应变反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考能力、研究转化创造等能力。课程目标清晰、定位准确,符合艺术设计学生的认知规律。

    2. 内容设计

    (1)以理论讲授为主,包括对于“设计”概念定义;“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针对规则及系统程序的“格律设计观”;艺术工学与设计几何学;图解思考方法的讲解与训练,包含头脑风暴、曼陀罗法、思维导图等;研究型设计的方法;设计心理学、传播学等设计理论;分析法的介绍与训练,包括回溯法、演绎法等;设计管理与规划等内容。

    (2)重难点突出,从设计的概念到设计思维、设计方法,以及最后的案例,内容完整,符合认知规律。

    (3)wiki开放编辑,个性化笔记

    提供wiki板块,将每节的每个知识点都呈现在这个地方,学习者对于重点知识一目了然,同时开放的编辑可以使学习者增加内容或上传资料。

     

    图1 wiki开放编辑

    (4) 内容结构合理,步步深入

    第一课 设计与设计师(上)

    ①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形式符号的反思

    ②对于“设计”、“传达”、“研究生”等概念的反思与解读

    ③设计师素质与设计评判标准

    第二课 设计与设计师(下)

    ①设计面对的问题

    ②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科技进步与社会审美变迁对设计发展的影响

    ③创造价值的设计—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课 格律设计观(上)

    ①“格”与“格局”

    ②“格律设计”原理

    ③案例分析

    3. 教学策略

    (1)故事类比,通俗易懂。

    开篇讲解课程学习方法时,以“啐啄同机”的故事入手,将师生关系比作“母鸡与小鸡”,通俗易懂,而且通过小鸡从蛋壳往外啄与母鸡从蛋壳外面往里啄最终才能有小鸡的新生这件事,恰当地表达了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学好一门课。

    图2 故事导入

    (2)生活案例导入,理论联系实际。

    在讲授“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形式符号的反思”时,从实际生活出发,花、鸟、自然万物以及大量例举古代与现代被人们所推崇的各种事物之美,服饰、妆容,涉及生活方方面面,通过古今变迁,引发深思:这种对古今事物之美的认识变迁的根源是什么,引出反思之一,契合本节学习目标—“反思”。

    图3 生活案例导入

    (3)案例为主,符合学科特点

    艺术设计类课程,单纯地讲解概念原理并不能使学习者感受到艺术设计的魅力与真谛,必须配备大量的案例,通过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的讲解、剖析,来发掘存在于设计中的原则与规律。在本课程中,几乎每节课中都有许多案例来支撑学习目标,使学习内容不仅仅是空洞的说教。

    4. 教学交互

    (1)有较好的人机交互,提供了供师生发问解惑的讨论区。

    图4 讨论区

    5. 习题实践

    (1)提供课后作业,便于自测

    设定主题定向信息收集、概念分析、方法总结、结合实际设计主题进行实验性再设计。

    (2)拓展资源,知识延伸

    提供讲义和参考书目,方便课程开展。

    •讲义:《设计思维与方法》陈楠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参考书目:

    ①《包豪斯》[英]三联书店

    ②《造型的诞生》[日]中国青年出版社

    ③《图形想象》 辽宁美术出版社

    ④《头脑风暴-世界最佳创意思维培训教程》[美]金城出版社

    ⑤《汉字的诱惑》陈楠,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⑥传播学概论》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6. 学习评价

    提供评分标准,根据进度发布中期和结课测试

    •课程评分标准由“中期作业”和“结课作业”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60分为通过。

    •具体计分为:课程成绩=中期作业(40%)+结课作业(60%)

    7. 媒体工具

    (1)视频

    视频字幕位置可控,清晰度可选,授课教师语速调节。给学习者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

    (2)记录学习进度

    记录学习者上次学习的章节,再次打开提醒学习者上节课的学习进度。

    图5 记录学习进度

    (五)案例5:《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这门MOOC是由西安交通大学的燕连福教授等多位老师在MOOC中国平台(coursera的中国版本)上开设的课程。这门课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期待人们能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地址:https://www.coursera.org/learn/chinese-philosophy/home/welcome

    1. 目标组织

    (1)目标设计

    这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快餐化的时代;全球化拷问着人们的文化根基,信息化拷问着人们的价值信仰,快餐化拷问着人们的经典阅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继承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我们特意打造这门课,希冀提供一个阅读哲学经典、传承中国文化、铸造民族精神的平台,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2)内容设计

    本课分十个专题,分别介绍《周易》、孔子《论语》、老子《道德经》,《大学》与《中庸》,《庄子》,《孙子兵法》,《墨经》,《心经》,以及朱熹理学、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和人物的思想。既有对儒释道经典的介绍,也有对理学、心学思想的阐释,以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国传统哲学,让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一种全方位的认识。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周易》导读

    第二章 《道德经》导读

    第三章 《论语》导读

    第四章 《大学》《中庸》导读

    第五章 《孙子兵法》导读

    第六章 《墨经》导读

    第七章 《心经》导读

    第八章  《庄子》导读

    第九章  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第十章 《传习录》导读

    2. 学习设计

    coursera平台较中国大学MOOC平台有一点设计得挺好:coursera平台上的课程内容可以一次性发布,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加入课程时间控制学习时间和进度,学习者随时可以加入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进度不一,可能对同一内容的讨论就不会那么集中了,这会不会影响讨论的效果呢?如何优化这一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教学策略

    这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中国文化著作和人物思想的经典案例的解读,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学交互

    课程导航清晰明了,方便查看,主要包括主页、课程内容、作业、讨论、课程信息等模块,在课件栏目里,可以查看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视频,教学文档等。

     

    图1 课程结构

     

    图2 作业

     

    图3 讨论区

     

    图4 帮助中心

    (3)习题实践

    习题为每讲结束后的练习,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每15道题至少要答对12道才算通过,该成绩计入课程的最终成绩

     

    图5 测试

    (4)学习评价

    通过整门课程的学习并通过测试,即可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者用29美元即可购买课程证书,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和Coursera认可的学习成绩。

    3. 形式设计

    课件内容以视频和文档为主要形式,视频以户外讲解为主。

     

    图6 讲解视频

    • 三、拓展资源

    1.中国大学MOOC http://www.icourse163.org/

    2.Coursera https://www.coursera.org/

    3.好大学在线 http://www.cnmooc.org/home/index.mooc

    4.学堂在线 https://www.xuetangx.com/

    5.MOOC中国 http://www.mooc.cn/

    6.edX http://www.edx.org/

    7.FutureLearn https://www.futurelearn.com/

    8.华文慕课 http://www.chinesemooc.com/

    9.《被捧上天的MOOC,辍学率却高达75-95%,如何继续?》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7033.shtm

    10.《MOOC辍学率高达95%,未来发展模式怎么变?》http://www.techweb.com.cn/column/2015-10-20/2215079.shtml

    • 四、参考文献

    [1]陈肖庚,王顶明. 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2]王敏. 国外不同MOOC的教学设计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胡新星. 我国“慕课”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李曼丽. 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4:13-21.

    • 标签:
    • 教师
    • 讨论
    • 教学设计
    • 测验
    • 研究
    • 案例
    • 案例分析
    • MOOC
    • 学生
    • 问题
    • 互评
    • 课程
    • 内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