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阶段的方法与策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开发的内容框架

    开发指准备那些用于学习环境的材料。这是教学设计中富有挑战性的一个阶段,因为根据教学目标、为开发提供输入的设计文件的详细程度、已有材料的特征与适合性以及传输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来进行开发。

    ADDIE模型开发阶段的框架

    • 二、教案的开发

    (一)教案的涵义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或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就每一个知识点或知识群,结合学生实际而进行思考设计,周密地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而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具体讲课方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反映了教师掌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充实知识的程度,反映了教师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方法的程度。(包桂花,2012)

    (二)教案的撰写(包桂花,2012)

    教案的撰写包括一般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作业,辅导和答疑,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1.一般项目:主要包括教学单位,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授课内容,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专业及班级等。

    2.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注明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备课中考虑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内容:是教案的主体部分,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展开的具体详细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学大纲的分解,细化,组织和发挥,是教师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具体组织和表达。

    4.重点和难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详细列出。

    5.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组织:是教案的总体设计,要对课堂每一环节进行设计,制定出具体方案,应包含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作业的布置及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等。 

    (2)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教师授课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课),案例法等等。既可以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3)教学手段:指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包括实物,多媒体,投影,影像,CAI课件,标本,挂图,模型等。

    6.作业,辅导和答疑:针对木次课程的重点,制定相应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作业,并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反映进行辅导和答疑。

    (三)遵循原则

    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不是我会什么讲什么、我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就注重讲什么,就带领学生研究什么。

    (四)教案格式模板

    表1   表格式教案模板1

     

    课题

     

    课时

     

    任课人

     

    课标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重难点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 序

    自主预习

     

     

    5分钟

    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

    20分钟

    点拨归纳

    5分钟

    检测评价

    15分钟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案模板2

    教案模板2

    课题:         (第 章    第 节  第 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解、演示、自主探究、异质分组)

    教学策略:

    教学准备:(硬件、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需求分析

     

     

     

    讲授新课

     

     

     

    本课小结

     

     

     

    拓展延伸

     

     

     

    •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信息、技术和环境这些教学资源的要素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由学习者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杨绍文,2001)

    (一)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张晓东, 2013)

    1.教育性原则

    (1)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学资源的开发在设计思想、呈现内容、表现形式、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从而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在资源选题的确定上,要明确针对什么教学知识点,解决哪方面的教学问题;在资源内容的选择上,要选取那些适合应用数字化技术表现的、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既要从教师应用的角度出发,考虑资源使用的便利性,提高辅助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3)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要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4)要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各类信息,使学生有较真实的体验,并开阔他们的思路和视野。

    2.科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信息载体,在科学性方面不能出现问题。资源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应该是正确的,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定理、规律等内容应准确无误。当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也不能片面强调科学性而束缚了设计手脚。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模拟的形式展示客观事物的过程,应该允许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简化或夸张。例如经过摄影技术处理,可以把花朵的绽放过程在瞬间展现出来;在物理课上用动画模拟小球的弹性碰撞,就可以适当放大小球弹性形变的程度,从而使学生充分感知形变的过程。

    3.技术性原则

    (1)技术标准的规范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如果人们在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或者不遵守统一标准各自为政,就会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严重影响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

    (2)技术应用的合理性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中一定不能为了展示技术而应用技术,而是要让技术成为实现最佳效果的最佳手段。比如,视频资源是数字化资源的主要类别之一,对于实际的生活场景,如北方的冰雪、南方的雨林、动物的出没、火箭的升空等,就要尽量采用实景拍摄,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体验;而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比较适合用动画形式表现;对抽象原理和思维过程的分析,则需要将现实图像与动画模拟相结合。

    (3)要便于操作和控制

    资源的操作要简便、灵活、可靠。视频资源要适当的分段,并配合菜单的跳转;多媒体资源在操作界面上要设置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菜单,设置好各模块内容之间的链接和跳转。

    (4)突出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一代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资源的核心特征,传统形式的信息交流只能单向地传播信息,而交互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艺术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艺术性,不只体现在动听的声音、优美的画面、和谐的色彩、新颖的设计等,更主要的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创意学、审美能力与对学科标准的理解、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统一。

    5.创新性原则

    (1)内容的创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要新颖多样,包括概念理论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创作手法创新等。

    (2)技术的创新

    技术的创新推动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资源的载体早已突破了光盘、电视和计算机,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产品上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日渐丰富,相信3D动画、蓝光视频等新技术也将逐渐应用于教学中。围绕着资源的教育性特征,数字技术的创新为内容的呈现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形式,内容的表现力越来越强,与新一代数字化教学资源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探索。

    6.系统性原则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该以建立系统资源为目标,而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资源的系统性体现在与文字教材系统结构相匹配和资源系统内部的丰富和完整等方面。

    7.协作性原则

    开发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一个团队的密切协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该是高水平的团队协作开发的成果,这个团队要包括统筹组织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教育技术人员以及制作人员。解决好这几类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发挥他们各自具有的优势,才能开发出符合教学需求的高水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8.经济性原则

    根据“最小代价律”可以得出一条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择率法则,用公示表示为可能得到的教学效果/需要付出的代价=选择利用率,比率越高越应该优先选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也要考虑成本代价,如果多种媒体都能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应首选开发和使用成本低、易实现的媒体。

    (二)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流程

    三种教育资源的开发流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1.网络课件的开发流程: 知识点解读,确定需求——脚本编写分析——教学设计——课件具体制作——课件试用评价。

    2.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 前期需求分析——确定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总体设计——脚本编写——素材准备——网络课件制作——课程试用与评价。

    3.专题网站的开发流程: 前提需求分析,提出项目——资源整理与扩展——网站结构设计——测评系统设计——网站开发(添加代码,组合网站)——测试评价。

    (三)教学资源开发的工具

    1.素材类工具

    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相应的工具包括

    (1)文字工具:word、Photoshop

    (2)图片工具:常见的矢量图片处理软件有CorelDRAW、Flash、freehand等。处理位图的常用软件PhotoImpact、Photoshop、Painter、Firework等。

    (3)声音工具:Cooledit、Adobe audition、格式工厂

    (4)视频图像工具:常用的视频编辑工具有premiere和绘声绘影。Windows media encoder是一款不错的流媒体视频工具。

    (5)动画工具:目前常用的是Flash工具,另外Photoshop中的ImageReady是强大的二维动画制作工具,能制作GIF动画。

    3D max、Softimage、Lightwave3D、Maya是三维动画制作工具。

    2.集成类工具

    (1)演示型课件工具:PowerPoint

    (2)交互型课件工具:Flash、Authotware

    (3)网络型课件工具:Dreamweaver

    3.程序语言类工具

    (1)多媒体编程语言:VB、VC、C、C++

    (2)网站编程语言: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基本的网页编辑语言;JavaScript和VBScript都是客户端脚本语言;ASP、JSP等是服务器端脚本语言。

    (四)教学资源开发的趋势

    1.越来越体现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郑凌云,2009)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中对环境的建构受到关注,提供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供交流平台, 实现师生交流互动, 完成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成了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Blog、

    Moodle 等Web2.0 技术成功用于教学,并得到广泛推崇,正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也是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趋势之一。

    2.学习者参与到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性分明,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的学习体会与经验是宝贵的资源财富,学生参与开发、参与实践,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身的学习体会、经验, 将其作为资源内容建设的一部分, 促进学与教过程的参与者共进步同成长。

    3.向微型化发展

    教学资源就像微课一样的把知识点浓缩成短小精悍的教学材料,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信息。

    4.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与联结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紧密

    5.注重学习分析在教学资源中的应用

    6.教学资源呈现出立体化

    • 四、课程方案的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

    (二)课程方案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课程方案开发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4.整体性原则

    学校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

    5.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

    课程方案开发中,有的科目指定为学生必学,要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但学习内容要可根据需要随机调整,如心理健康教育;有的课程可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或不学。课程模式多元性。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

    (四)课程方案开发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教学分析,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专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五)课程方案开发的思路

    1、体现“三个性质”

    (1)体现基础性。学校课程要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2)体现发展性。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作学校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体现现实性。学校课程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现有资源,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2、突出“三个结合”

    (1)专业辅导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3)班级授课与课间活动相结合。

     3 、实现“目标双赢”

    (1)发挥教师的特长,展现教师的独特魅力,突显教师的人生价值;

    (2)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

    • 五、培训方案的开发

    (一)培训的一般程序

    1.培训需求分析阶段

    培训需求分析阶段是一次培训的开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组织分析、岗位分析和人员分析,来解决谁需要培训、培训什么以及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进而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

    2.培训计划设计与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需求分析基础上,以书面的形式设计并完成培训计划:以及根据培训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设备和场地等。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

    (2)确定受训人员及其数量和特征

    (3)确定培训方式(例如,是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还是离岗培训;是知识培训、技能培训,还是价值观培训,等等)

    (4)拟定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

    (5)初步选定培训讲师

    (6)准备培训材料及仪器设备

    (7)拟定培训方法(例如,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研讨法等)

    (8)进行培训经费预算

    (9)拟定考核方式

    3.培训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一次培训活动的关键步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活动主要包括:①最终确定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地点;②确定培训的实施机构和师资。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培训机构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家行政学院和地方行政学院;二是管理干部学院;二是普通高等学院、科研院所及其培训机构等。③结合培训内容和受训人员要求确定培训方法,并在培训过程中不断调整培训方法;④提供培训所需的设备,如投影仪、幻灯机、屏幕及其他仪器设备;⑤进行培训经费的使用与控制;⑥培训后勤保障和服务;⑦监控培训过程等。

    4.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阶段

    培训效果评估既是一次培训的结束,同时又是下一次培训的准备和开始,通过培训效果评估,既可以对整个培训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和判断,同时也可为今后的培训提供经验性指导。本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①培训效果调查与评估;②培训方案和过程评估。其中,培训效果调查与评估是本阶段的核心内容。在评估结束后,还要根据评估结果及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对培训各阶段进行调整和修正,进而提高下一次培训的效益。

    • 六、软件工具开发

    (一)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开发模型(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软件开发包括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有时也包括维护阶段。软件开发模型能清晰、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动和任务,用来作为软件项目工作的基础。对于不同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法、使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各种不同技能的人员参与工作、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等,以及允许采用不同的软件工具和不同的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人员管理、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测试、维护等,如图所示。软件开发模型是对软件过程的建模,即用一定的流程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并可用规范的方式操作全过程,好比工厂的生产线。


     

    图1

    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是1970年W•Royce提出的瀑布模型。 该模型给出了固定的顺序,将生存期活动从上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逐级过渡,如同流水下泻,最终得到所开发的软件产品,投入使用。但计算拓广到统计分析、商业事务等领域时,大多数程序采用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等)编写。瀑布模式模型也存在着缺乏灵活性、无法通过并发活动澄清本来不够确切的 需求等缺点。

    典型的开发模型典型的开发模型有:

    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

    遗憾的是,许多产品都是使用"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在这种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被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开发人员拿到项目立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生成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在提供给用户使用后,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或者用户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员重新修改代码,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图2

    这是一种类似作坊的开发方式,对编写几百行的小程序来说还不错,但这种方法对任何规模的开发来说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主要问题在于:   

    (1) 缺少规划和设计环节,软件的结构随着不断的修改越来越糟,导致无法继续修改;

    (2)忽略需求环节,给软件开发带来很大的风险;

    (3)没有考虑测试和程序的可维护性,也没有任何文档,软件的维护十分困难。

    2.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1970年Winston Royce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图3

     瀑布模型中,如图所示,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实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内容。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该结果作为下一项活动的输入,继续进行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修改。

    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但是,这种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其主要问题在于:

    (1)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的风险;

    (3) 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该认识到,"线性"是人们最容易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思想方法。当人们碰到一个复杂的"非 线性"问题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分解或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线性问题,然后逐个解决。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可能是复杂的,而单个子程序总是简单的,可以用线 性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干活就太累了。线性是一种简洁,简洁就是美。当我们领会了线性的精神,就不要再呆板地套用线性模型的外表,而应该用活它。例如增量模 型实质就是分段的线性模型,螺旋模型则是接连的弯曲了的线性模型,在其它模型中也能够找到线性模型的影子。

    3.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显然,快速原型方法可以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具有显著的效果。快速原型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快速地建造出软件原型,一旦确定了客户的真正需求,所建造的原型将被丢弃。因此,原型系统的内部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迅速建立原型,随之迅速修改原型,以反映客户的需求。

    4.增量模型(IncrementalModel)

    又称演化模型。与建造大厦相同,软件也是一步一步建造起来的。在增量模型中,软件被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每一个构件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的模块所形成的提供特定功能的代码片段构成。

    图4

    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整产品,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可运行产品。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件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客户可以不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件,从而降低开发风险。但是,增量模型也存在以下缺陷:   

    (1) 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2)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是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在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实现基本需求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经过评价形成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它包括对核心产品的修改和一些新功能的发布。这个过程在每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最终的完善产品。   

    例如,使用增量模型开发字处理软件。可以考虑,第一个增量发布基本的文件管理、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二个增量发布更加完善的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三个增量实现拼写和文法检查功能,第四个增量完成高级的页面布局功能。

    5.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1988年,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图5

    如图所示,螺旋模型沿着螺线进行若干次迭代,图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以下活动:   

    (1)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 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螺旋模型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从而支持软件的重用,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目标融入产品开发之中。但是,螺旋模型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具体如下:   

    (1)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但要求许多客户接受和相信这种分析,并做出相关反应是不容易的,因此,这种模型往往适应于内部的大规模软件开发。   

    (2) 如果执行风险分析将大大影响项目的利润,那么进行风险分析毫无意义,因此,螺旋模型只适合于大规模软件项目。   

    (3)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擅长寻找可能的风险,准确地分析风险,否则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一个阶段首先是确定该阶段的目标,完成这些目标的选择方案及其约束条件,然后从风险角度分析方案的开发策略,努力排除各种潜在的风险,有时需要通过建造原型来完成。如果某些风险不能排除,该方案立即终止,否则启动下一个开发步骤。最后,评价该阶段的结果,并设计下一个阶段。

    6.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也称面向对象的生存期模型, OO模型)

      

    图6
     

    喷泉模型与传统的结构化生存期比较,具有更多的增量和迭代性质,生存期的各个阶段可以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而且在项目的整个生存期中还可以嵌入子生存期。就像水喷上去又可以落下来,可以落在中间,也可以落在最底部。

    7.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

    智能模型拥有一组工具(如数据查询、报表生成、数据处理、屏幕定义、代码生成、高层图形功能及电子表格等),每个工具都能使开发人员在高层次上定义软件的某些特性,并把开发人员定义的这些软件自动地生成为源代码。   

    这种方法需要四代语言(4GL)的支持。4GL不同于三代语言,其主要特征是用户界面极端友好,即使没有受过训练的非专业程序员,也能用它编写程序;它是一种声明式、交互式和非过程性编程语言。4GL还具有高效的程序代码、智能缺省假设、完备的 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生成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4GL(如Foxpro等)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上述特征。但4GL目前主要限于事务信息系统的中、小型应用程序的 开发。

    图7

     

    8.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过程开发模型又叫混合模型(hybrid model),或元模型(meta-model),把几种不同模型组合成一种混合模型,它允许一个项目能沿着最有效的路径发展,这就是过程开发模型(或混合模型)。实际上,一些软件开发单位都是使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法组成他们自己的混合模型。各种模型的比较每个软件开发组织应该选择适合于该组织的软件开发模型,并且应该随着当前正在开发的特定产品特性而变化,以减小所选模型的缺点,充分利用其优点,下表列出了几种常见模型的优缺点。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表1 混合模型对比分析

    模型

    优点

    缺点

    瀑布模型

    文档驱动

    系统可能不满足客户的需求

    快速原型模型

    关注满足客户需求

    可能导致系统设计差、效率低,难于维护

    增量模型

    开发早期反馈及时,易于维护

    需要开放式体系结构,可能会设计差、效率低

    螺旋模型

    风险驱动

    风险分析人员需要有经验且经过充分训练

           

    9.RUP模型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模型是Rational公司提出的一套开发过程模型,它是一个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通用业务流程。它描述了一系列相关的软件工程流程,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即相同的流程构架。RUP 为在开发组织中分配任务和职责提供了一种规范方法,其目标是确保在可预计的时间安排和预算内开发出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高品质的软件。RUP具有两个轴,一个轴是时间轴,这是动态的。另一个轴是工作流轴,这是静态的。在时间轴上,RUP划分了四个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和发布阶段。每个阶段都使用了迭代的概念。在工作流轴上,RUP设计了六个核心工作流程和三个核心支撑工作流程,核心工作流轴包括:业务建模工作流、需求工作流、分析设计工作流、实现工作流、测试工作流和发布工作流。核心支撑工作流包括:环境工作流、项目管理工作流和配置与变更管理工作流。RUP 汇集现代软件开发中多方面的最佳经验,并为适应各种项目及组织的需要提供了灵活的形式。作为一个商业模型,它具有非常详细的过程指导和模板。但是同样由于该模型比较复杂,因此在模型的掌握上需要花费比较大的成本。尤其对项目管理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它具有如下特点:

    (1)增量迭代,每次迭代都遵循瀑布模型能够在前期控制好和解决风险;

    (2)模型的复杂化,需要项目管理者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10.IPD模型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流程是由IBM提出来的一套集成产品开发流程,非常适合于复杂的大型开发项目,尤其涉及到软硬件结合的项目。

    IPD从整个产品角度出发,流程综合考虑了从系统工程、研发(硬件、软件、结构工业设计、测试、资料开发等)、制造、财务到市场、采购、技术支援等所有流程。是一个端到端的流程。

    在IPD流程中总共划分了六个阶段(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发布阶段和生命周期阶段),四个个决策评审点(概念阶段决策评审点、计划阶段决策评审点、可获得性决策评审点和生命周期终止决策评审点)以及六个技术评审点。

    IPD流程是一个阶段性模型,具有瀑布模型的影子。该模型通过使用全面而又复杂的流程来把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进行分解并降低风险。一定程度上,该模型是通过流程成本来提高整个产品的质量并获得市场的占有。

    (二)课程开发模型

    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模型,就是一种关于学习系统、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标准样式,是对现实或经验的概括化、抽象化、简约化的描述,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性。

    根据教学设计专家长期的研究结果,总结出6种不同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模型,即ISD模型、ADDIE模型、HPT模型、CBET模型、霍尔模型、纳德勒模型。

    1. ISD模型

    IS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即教学系统设计,ISD模型即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它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知识,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并从中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图8

    2. ADDIE模型

    ADDIE模型的全称,是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发展、Implementation实施、Evaluation评估,是目前企业培训课程开发领域最为经典一个理论模型。大多当前教育设计模型是副产品或ADDIE的变异塑造。

    图9

    图10



     

    3.HPT(绩效技术)模型

    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于1992年发布了HPT(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模型。

    HPT模型,是通过运用涉及行为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组织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实施的广泛干预措施。因此,它强调对目前的以及期望达到的绩效水平进行严密分析,找出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提供大量帮助改进绩效的干预措施,指导变革管理过程并评价其结果。一言以蔽之,人类绩效技术就是一种绩效改进策略。

    图11

    4.CBET模型

    能力本位教育与训练(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CBET),是职业培训的一种模式,依赖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通过与这些标准相比较来确定员工的等级水平,强调课程与教学应该对学员个别差异作适应。该模式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

    5.霍尔模型

    1972 年,美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霍尔(Hole)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接受培训的成人学习者的课程开发模式,即霍尔模型。该模型一共包括七个步骤,即确认可能的培训活动、对培训活动做出进一步的决策、确信与精选目标、设计合适的课程(资源、领导者、方法、时间安排、顺序、社会强化、个别化、角色和关系、评价标准、设计方案的阐述)、使课程适应更多培训对象的生活方式、实施课程计划、测量和评价结果。

    图12

    6.纳德勒模型

    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设计和开发各种课程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德勒模型就是一种开发企业培训课程的模型,其目的是通过培训课程方案的设计来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在提高个人工作效益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效益。

    纳德勒模型应由八个重要的事件组成,即确定企业需求、指明工作绩效、确认学习需求、确认目标、建立课程、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实施培训课程。

    你还了解哪些教学资源开发的工具

    开发阶段的方法与策略测试题

    • 八、参考文献

    [1] 包桂花,包同力嘎,包明兰. 正确认识教案及编写教案[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5):181-182. 

    [2] 杨绍文. 加快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8-81. 

    [3]张晓东.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5:71-74.

    [4]郑凌云. 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趋势[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6:26-28.

    [5]王红蕾. 基于课程积件的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3.

    [6] 孙柏瑛,祁凡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61-262.

    [7] 谢传兵.  职业教育课程方案评价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 方雪珠.  中职建筑类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方案的开发——以“施工员”培养课程方案为例[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1(7)

    [9] 魏公际,张俊.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方案开发[J]. 职业教育研究. 2008(9)

    [10] 蔡跃,张建荣.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开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6) 

    [11] 罗亚利.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 2009

    [12] 郭洁.  “国培计划”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培训方案的优化设计[D]. 湖北大学 2013

    • 标签:
    • 教学
    • 情境
    • 材料
    • 过程
    • 目标
    • 工具
    • 开发
    • 课程
    • 测验
    • 评估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