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计算机(一)教案6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教学课题

    教学时间:__________ 课时序号 第_6课时 主备人:宋平 编号_6__


    教学课题

    2章 管理计算机

    认识计算机(一)

    教学目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模拟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讨论。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主要教法:

    1、观察体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小组竞赛、启发引导和任务驱动。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用具: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与意图:

    导学:

    一、情境导入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究竟有多了解计算机呢?

    群学: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互评。

    二、新课讲授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的小行家。

    独学:

    学生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赛学:

    教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师生互评。

    体验学习:学生接触实物部件,增强感性认识,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教师展示课件进行总结,生观看课件学习每一个部件的知识。

    群学:

    教师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样衡量的呢?

    教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教师进行总结。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缩写为B,称为拜特);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3)查看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方法: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命令,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查看内存容量和CPU的信息;或双击“我的电脑”,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单击盘符,在左侧“详细信息”窗格中查看硬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本节的“讨论学习”部分,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补学:

    三、总结

    总结这节课所学的计算机硬件知识。

    测学:

    四、检测(见课件)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中硬件组成的相关知识。通过观看课件,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而且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东海县驼峰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2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字节
    • 学生
    • 电脑
    • 认识
    • 教案
    • 教师
    • 讨论
    • 硬件
    • 查看
    • 容量
    • 知识
    • 计算机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