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教学课题

    教学时间:_2015___9__2_ 课时序号 第__1__课时 主备人:宋平 编号_1__


    教学课题

    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信息的各种形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难点:

    信息的基本特征。

    主要教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用具: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与意图:

    导学: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对学: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填表。

    教师:可见,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教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群学:

    探究学习一: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精确度如何?

    学生完善教材P4页的表格。

    教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学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以下即可。)

    教师: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

    学生:(天气预报。)

    教师总结: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以上我们通过两个实践活动,了解了信息的含义,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信息。

    学生:……

    教师: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实践学习二: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四组,每组指定一名同学做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的号码各不相同。

    四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和原始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讨论: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

    教师:总结存储性(纸条、磁盘文件)、传递性

    学生:请网虫组同学打开各自的文件,发现共享的信息没有丢失。

    教师:总结共享性。

    讨论: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所传的电话号码误差很大?为什么?

    教师:总结信息的失真性。

    讨论: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那么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E-mailQQMSN、邮局邮寄信件等,相应的传输条件、速度、结果又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信息的主要特征。

    补学:

    三、课堂小结

    通过三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和传输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归纳出信息的含义和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失真性,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些,同学们可以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使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所了解。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东海县驼峰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5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学生
    • 教案
    • 教师
    • 信息
    • 总结
    • 利用
    • 事物
    • 信息技术
    • 传输
    • 内容
    • 获取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