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下语文第八单元备课 张淑艳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一年级下语文第八单元备课 张淑艳

     

    • 单元主题

    我们身边的科学

    • 单元概述

    第八单元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本组教学开始,就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然后,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要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识字方面,经过两个学期的积累,识字方式多样,自主性逐渐增强,形声字、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已渗透,在这里只需强化一下。学生平时应用网络教室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放学后登录博客进行学习交流,对于科技的奇妙充满了好奇心,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目标达成不是难点,但是平时学生缺少对身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对于本单元课文中介绍的诸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课前应给学生查找相关视频、图片的时间,减少学生的知识盲点。

    •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63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更多的科学知识。

    3.通过读不带注音的《小蝌蚪找妈妈》,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图文结合的阅读理解能力。

    4.口语交际的学习,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的设计图。

    5.结合课文的学习,课堂上进行发展观察、想象力的打写训练,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识字以学生为主。

    2.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多读少讲,了解课文内容,积累科学知识。

    3.本学期最后一单元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进行系统的整理,打写内容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三年级做好铺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学词、说话及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写字。

    2教学难点: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内容。

    • 设计特色

    1.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策略。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初步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资源准备

    课件、平台资源

    单元总课时

    14课时。《识字8》《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兰兰过桥》《火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语文园地八》各两课时

    • 课题《识字8》
    • 概述

    月初月亮弯弯,月中月亮圆圆(农历);太阳东升西落,北斗能辨南北;蜻蜓低飞有雨,大雁北飞天暖;秋雨过后天寒,天冷人们穿棉。身边处处有科学,这是本课给学生的启迪。本课由五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本课虽为谚语,但韵文味道很浓,各句虽然意思独立,但从韵脚来看全文一气贯通,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发现的意识和愿望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中学习汉字、积累谚语。

    2.用文中的3个词语打写一段话,练习在语境中运用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谚语,增长生活经验。

    •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打写表达巩固生字、练习写话。

    设计特色

    变“教本”为“文本”。教科书仅仅是众多文本之一,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师生交流、教师和学生本人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从父母那里学、到同学那里学、到课外书中学,到大自然中学。

    • 学习者特征分析

    谚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适当了解一些谚语,增强他们热爱科学文化的情感。

    资源准备

    课件、平台资源

    总课时

    2课时

    •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把课文读流利。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谚语,认识生字

    1.小声地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

    2.进入识字通:“我会认”、“我会猜”学生自由读、认生字。

    3.反馈识字:

    1)生词中认读:开火车读、赛读等形式。

    2)去拼音,指名认读,并组词。进入识字通:“我会组”

    3)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游戏:拍手识字

    三、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关注课堂生成情况,指导学生出现错误的字的识字方法,既减缓难度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四、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1.我们小伙伴之间互相读一遍。如果小伙伴读得好,就送他大拇指,如果他读得不好,就帮帮他。

    2.指名读

    五、写话练习

    用本课的生字扩词并编小故事。

    第二课时目标

    1把文中的词语读流利,能主动积累谚语

    2拓展阅读资料城,积累更多的谚语。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件出示,学生读字组词。

    二、理解课文

    1.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科文。

    1)那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

    2)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天气要怎么样了?

    2.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写太阳升起和大雁南飞的句子。

    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读读、想想、说说:读了谚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用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合作学习,理解其它谚语。

    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同桌合作学习:

    1.读一读谚语句子。

    2.想想、说说我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三、试背谚语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快速背诵谚语。

    2.反馈背诵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四、拓展读资料城:《谚语》《要下雨》《蚂蚁搬家》

    五、打写练习

    生字组词,编儿歌等。

    反思

     

    • 课题 30、《棉花姑娘》

     

    • 概述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益虫,什么是害虫,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这些益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等一些科学常识,文章将科学常识寓于生动形象的童话世界。语言以对话为主,生动有趣,相信学生一定喜欢,教学时应该充分把握童话的幻想本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想方设法设计教学环节与学生一起进入童话情境,主动体验童话世界,对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创造性地“重建”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棉、许、恶、盼、帮、害、忙、啄、忽、吐”等10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吐、叶、忙、快、许、棉”;能用音序查字法查“棉、害、恶”等三个汉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棉花姑娘和小动物们各自对话的语气。

    3. 能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捕虫本领;能初步感受每个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

    1.  

      过程和方法

      借助拼音进行识字,抓住每个动物的本领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

      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动物常识。

      教学重

      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了什么事。

      设计特色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各种动物的本领,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童话感兴趣,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源准备

      课件、平台资源

      总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把课文读流利,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

    • 教学过程

    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 1.小朋友,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小树长桃多又大,桃儿裂了开白花,结的籽儿能榨油,采下花儿能纺纱。

    出示:棉花图 棉花

    指名读生字。齐读

    2.瞧,棉花多美啊!就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有关棉花姑娘的。请小朋友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己读一遍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认识它们。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丢字。

      (2)边读边圈出生字,画出词语,再读一读。两人合作学习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这些生字。

    2.进入识字通。

    三、检查识字,指导写字

    1)学生领读。

    2)开火车组词

    3)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并标出自然段。想一想,有一天,棉花姑娘病了,它生了什么病?它请谁治病?后来,谁治好了它的病呢?

    2.指名读,交流收获。

    五、打写组词、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