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学习的发展历史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什么是移动学习
常规看法 :移动学习是通过移动技术将数字化学习材料提供给学习者,从而满足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的一种方式。-
移动学习的特点
1、移动学习不仅仅内容传递方式的变革,更是学习行为方式的变革
2、
移动学习不仅仅是使用可便携设备的学习,也应该强调是发生在情境上的学习 ;3、移动学习不是一种孤立的学习方式,应该同其它的学习类型混合;
4、移动学习
不应该仅仅意味着向小的屏幕呈现或推送内容 ,也要关注在对于高效学习流程执行的驱动。-
移动学习范式
移动学习范式的变迁 (1)知识传递范式:第一阶段为移动学习发展的早期阶段,2000年前后,主要以移动设备和媒体分享和传递学习材料。
(2)认知建构范式:第二阶段是随着移动学习的发展,简单的内容分享难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需要一些策略性的任务促进学习者的内容贡献、认知上的发展。
(3)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第三阶段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智能化,学习发生的情境日益多元,情境成为影响学习者学习效率的要素,因此需要结合外部条件设计学习促进其认知发展。
-
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兴起的阶段,人们自然想到利用移动设备的便携性、移动性和无处不在的通信,开始将原来在电脑上运行的课件迁移到手持式设备中,原来通过网络传递内容的方式,现在改为通过无线技术更便捷的传递,原来需要通过有线的数据网络互动和反馈,现在可以通过无线技术互动和反馈,可更便利。•这一阶段移动学习核心考虑的是内容设计、内容传递和无线交互,还是以知识为中心,基本上是e-Learning早期发展的模仿,从电脑和互联网的内容设计和传递转移到手持式设备和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
知识传递范式
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S-R)”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
当外界环境产生特定的刺激时,会引发相应的条件反射,如果这种反射得以加强,刺激和反应之间就建立了联结,学习也就相应的发生了。
典型模式包括:课堂实时反馈系统、通过手机短信传递内容、移动MOOC等。
-
Westminster大学:通过手机短信传递教学内容
-
知识传递范式移动学习设计原则
目前在移动学习面临的挑战类似于当年在技术条件更为有限的情况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计者面临的挑战。与现在的台式电脑相比,移动设备显示屏幕小、分辨率低、计算性能有限、输入不方便、网络连接速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限制条件下,如何精心设计内容,以符合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则很重要,在学习设计中,不仅仅是考虑“刺激—反应”,还要考虑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
•精细的情境设计:由于学习者对移动环境的不同部分是有选择地注意,因而问题呈现的方式与知觉特征就显得非常重要。移动设备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精细加工,安排广泛的、在实际情境中可变的练习,为学习者提供应用概念的各种情境。另外,移动通信频频断连性、弱计算性能、小屏幕等限制条件,也要求对学习内容做精心设计。•碎片化的内容设计:内容设计需要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将整个学习内容分解成各个部分,并将将学习材料设计成为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使用学习对象可以很好的支持小规模的学习(Bite-sized Learning) ;学习对象可以重复使用、自由组合。•设计学习对象时,还要注意:(1)将信息进行分解,以防止信息量超负荷;(2)利用先行组织者来促进局部细节信息的加工处理;(3)双重编码:要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通道,用图形、动画、视频配合文字内容来呈现知识内容;(4)利用概念图和信息图来传递信息。• -
-
- 标签: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