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以及点评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肥西县肥光小学    余金红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用心备课,在组内教研的时候,同教研组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非常实用。这是上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那就是要多多听取大家的好的建议或意见,才能让自己有所锻炼,有所提高。
       而且在这篇课文的安排上我认为自己总体设计比较合理。课一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春天入手,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接着通过对学生的预习检查,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便于更好地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时,围绕“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这个话题,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引领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重组,从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语言去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教学策略上,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走进安静的内心,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他对人生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1、在体验中感知,在想象中感悟。在整体朗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谈出自己的感受;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之后,我要求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充满了热爱。2、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找出句子以后,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思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例如,从“流畅”感受安静对花园的熟悉,对春天的热爱,从“竟然”体会作者的惊讶、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导读句时,我围绕“神奇的灵性”让学生联系课文谈出自己的理解,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在文本中自由地进出,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训练学生的思维。
        在集体评课时,领导和老师们的建议很实用,比如教师应该更加灵活,对提出的问题要进行有效地追问,才能让学生一步一步有所提高。对于神奇的灵性应该怎样处理等,让我有所顿悟。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眼勤、口勤、脑更勤,如果我们精心研究并设计每一节语文课,那么就会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智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老师以及专家点评:
    
    刘小平老师:余教师准备很认真,但是教师在上课前设计每一句话的问题时要抓住重点来设计,比如在处理这句话: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学生闲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紧接着老师出示两句话比较:①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②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教师问:读一读,体会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但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就要针对这点,继续设计有效的问题,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引导学生回答出我们想要的回答。
    
     
    
    师范附小主任:针对主线问题设计的不合理、学生比较难于接受,课前已经参与到组内进行研究,但是在上完课之后,觉得老师这样改动有些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被“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给限制住了,可以将主线问题改为:读读课文,通过语句你能看出盲童安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这样问,学生就会发散他们的思维去想小女孩更多的品质。在对文本的主题点播上感觉还差那么一点点。在学习主线问题时,教师提出后如果能够及时在大屏幕上出示,同学们带着问题思考并标准的效果会更好,必竟孩子还较小,对于一些问题记忆不全,问题如果没有弄清楚,找起答案来就更是难上加难。
    
     
    
    王友三组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主要采取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走进安静的内心,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他对人生的思考。在整体朗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谈出自己的感受;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之后,要求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在理解“从未体验过的地方”时,让学生想象那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安静此时的心里会有怎么样的感受。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开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找出使自己惊叹的句子以后,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思想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例如,从“流畅”感受安静对花园的熟悉,联系上下文“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理解,感受她对春天的热爱,从“竟然”体会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导读句时,围绕“神奇的灵性”让学生联系课文谈出自己的理解,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在文本中自由地进出,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不足之处是教学内容划分不准确。
    
    段主任:在学习单元主题时,教师能够采取先读后悟的方法非常好,但教师强调不够,有部分同学只是听听而已,印象不够深刻。单元主题的作用就是指导同学们有侧重点的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同学们的发言,适时把重点进行板书,在学习时同学们就能够参照板书来有重点地学习本课,效果会更好。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触摸
    • 教师
    • 点评
    • 春天
    • 老师
    • 文本
    • 热爱
    • 以及
    • 教学反思
    • 学习
    • 学生
    • 理解
    • 感受
    • 课文
    • 安静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