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整合推进学习方案学习元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要求: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模式在某校运用的项目推进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方案

    附注:为了使整个方案更加有意义和具有可操作性,选取高中时的母校西乡一中作为本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个项目的分析学校。

    一、学校

     

    1. 学校人员组成

    西乡一中是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的一所高中。学校共有教职工104人,其中教师85人,其中不乏大量的骨干教师。其中信息技术教师4人。教师平均年龄为32岁。专门负责提供计算机支持的教职工0人(即无专门的技术人员,一般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这一角色)。有语文、数学、物化生(即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有同一个学科教研小组)、政史地学科教研小组,每个学科教研小组有单独的办公室,可以进行研讨、组织会议。

    学校共有3个年级,每个年级平均有20个班级,每个班级平均有50个学生共有学生3600人左右。通常情况下,一个学科老师要同时担任3个班级的授课,班主任除外(如果同时担任班级,则只需担任2个班级的授课任务),总的来说,老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信息技术老师尤其如此,要承担10个班级(高三并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授课,任务更为艰巨。

    2.学校信息化

    2.1教室的硬件设置

    多功能厅、多媒体网络微机室和智能广播教学系统,Internet宽带信息和中国教育电视宽带信息直通各教研组电子备课室及学校所有计算机,并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各环节之中。学校的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投影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没有电子白板。学校另外有5个计算机教室,供学生上课使用。没有专门的网络教室,但是其中的计算机房可以作为网络教室使用。网速一般,如果多人同时上网的话,网速比较慢。

    因为高考的英语不考听力,所以学校并没有专门的英语语音教室。

    2.2学校的网络建设

    学校的有线网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完善,每个办公室都接入了学校的有线网,教师都配备有自己的笔记本,可以免费上网。但是,教室则没有接入有线网,老师上课要用的素材只能提前准备好放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不能在课上进行搜索。

    学校没有共用的覆盖全校的无线网。个别教师办公室为了使用方便,有小型的路由器。

    2.3学生持有的移动设备

    为了避免影响学生学习,学校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室,否则没收。因此,学生持有移动设备(主要指手机)的比例很小,估计大约为5%左右。

    2.4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处于中等水平,能够熟练的使用PPT进行教学,能在网上选用合适的素材来支持自己的教学。但限于硬件设施,并没有基于网络的探索学习等授课方式。教师也没有自己的课程网站(有也几乎用不上,学生并没有设备可以去访问)。

    2.5 学校的经济条件

    学校处于县城,并不在一线城市。虽然学校是重点高中,但是能够得到的资金支持很有限。学校是公立学校,自我感觉学校并没有很多钱来进行建设。所以,在推进的时候,最好能以最少的资金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

    自2000年第一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大会至今我国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相比2000年增长10倍,很多学校都拥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校园网络的宽带和传输速率有了大幅度提升。相比教育信息化硬件的普及和大幅增长,真正的从软实力上落实和推近教育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状况是“大投入没有大产出,高投资未能体现高效益”。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只用于上计算机课程,没有给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发展带来提升。

    能否运用信息技术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实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提升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上下功夫。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所以未能深入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少数教师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做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为了应用技术而技术。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以便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更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这种种观点反映出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实质缺乏了解,对于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没有掌握。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学系统的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注意计算机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工具,不能仅仅把他们看做是辅助教师授课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应当更强调把它作为日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的工具。建设丰富而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没有丰富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索。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教师去开发多媒体课件,而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用于自己的教学。在没有相关资源的情况下鼓励教师自己进行开发设计,优质的资源可以共享,教师的交流和互助,资源的分享和高效利用也很重要。

    创新各学科的教学结构,为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采用创新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达到预期或目标。各个教师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创建去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3.1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通过一系列,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活动,使教师能够娴熟的利用已有的媒体技术。根据已有情况,很多教师由于对技术的使用不娴熟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具信心。提高教师自身对于常见媒体技术应用课堂更好辅助教学的能力,就是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出发点上给足了动力。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是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从自身出发,在教学中注意思考信息技术应用课堂。

    3.2”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很大的自主权,又能保证其学习不会发生质的偏离,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教师或专家、伙伴的指导。学生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1)教师给学生提供经过精心挑选的、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资源;(2)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网上搜索。

    3.4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在知识与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中,以问题驱动为主,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能力;

    在创造型思维培养的整合阶段,则注重对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高层次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成分及表现形式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三、具体实施方案

     

     

     

     

     

    1.软硬件的采购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在软硬件上要达到最低的要求。硬件上,每位老师应该可以能够很方便使用网络和电脑。另外,学校应购买相应的学科软件,来支持教师的教学。同时,为了使教师对购买的软硬件能够熟练的操作和使用,学校应至少配备一位常态的技术辅导支持人员,如果教师在软硬件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话,应该能够很容易从技术辅导支持人员处获取支持。

    考虑到学校现在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学校有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投影系统,所以硬件上的投入并不是很多。在软件上,由于学生的移动设备拥有率很低,因而网络课程只能在网络教室进行,据此分析,学校采购软件时,应购买电脑端的软件,以支持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辅(毕竟刚开始时网络课程只占课时数的很少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购入的软硬件是必需的、有效的,不会出现弃之不用的情况,并且软件的操作不能太过于复杂,教师应该很容易上手。

    1. 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整个推进方案中的主体部分,也是要重点实施的环节。拟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师的培训。分别是理论知识的学习、PPT培训、学科认知工具培训、网络探究课程。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经费,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培训都是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涉及到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这儿并不讨论

    1. 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补充教师关于教与学的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况等知识的学习。学习时间为10个小时。形式为网络学习。因为将教师同时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组织难度较大,而且多人同时听课,可能效果不佳。如果采用网络学习,教师的自主性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效果会更佳。

    10小时的网络课程安排如下:

     

    课程内容

    学习时长

    主流的教与学的理论

    3h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1h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况和误区

    4h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2h

    进行这10h的网络培训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整体上对整合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为后面的培训和学习奠定基础。

    1. PPT培训

    PPT培训的目标是教师能够制作出美观大方、清晰有效的辅助教学的PPT课件。考虑到学校教师的PPT的实际制作水平并不是很糟糕,因此这一方面的培训可以稍有减弱。让技术支持人员为全校老师做2次集中培训即可。之后可以举办一个PPT制作比赛,让教师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同时激起教师制作PPT的兴趣。最后,对优秀的PPT进行奖励,进行经验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教师PPT制作水平的进步,也能让教师很快认识到自己认识的不足。

    1. 学科认知工具

    对于学科认知工具的培训,需要教师能够利用学科认知工具来辅助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因而培训的方式主要是进行软件操作的学习和软件应用案例的学习。软件的学习由技术支持人员分学科开展面对面的培训,培训1次,培训时长为3个小时。重点讲解软件功能,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而非单纯的讲解操作。技术支持人员在教师平时教学过程中也要对教师进行指导,从而让软件发挥最大的效用。学科组的教师定期召开研讨会,将学科认知工具的应用分享作为一个要点来进行。

    1. 网络探究课程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学校应该在网络探究课程上进行适当的尝试和探索。对于网络探究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对于网络探究课程的案例进行学习,从中总结出经验。这个可以采用网上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老师分学科进行学习,学习之后进行研讨,总结出网络探究课程的一般模式,同时进行网络探究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达到能够成熟应用的水平。初步预计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的时间为2年。

    2.5 整合的案例、模式学习

    整合的案例、模式的学习,这块的学习类似于经验分享。故采用的培训形式为专家讲座,由整合的学科专家来讲解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激起老师进行学习和改革的兴趣。在讲座过后,学校还要提供更多的整合案例、模式的资源,以供教师进行自主的学习,加深对整合的认识。学校的领导可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适当的采用整合的思想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师研讨的方式,促进教师的共同学习和进步。

     

    四、小结

    该方案以一个学校为例,具体分析了该校的状况,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分析了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该校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个具体学校的分析能够更具体的展开推进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计划。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简单陈述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支持。阐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这次推进该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对于理论的透彻认识,以及对于目标的详细书写对于具体实施方案具有指导和同仇敌

    • 标签:
    • 要求
    • 学习
    • 方案
    • 项目
    • 整合
    • 信息技术
    • 运用
    • 数学
    • 课程整合模式
    • 推进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