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精加略教学设计——肥西丽景(董德华、秦桂芝、姜世林)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精加略教学设计

    肥西县上派镇丽景小学 四年级 董德华、秦桂芝、姜世林

    • 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文的中心思想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安静的思想情感:春天来了,盲童安静在以神奇的灵性拢住蝴蝶,用多姿多彩的内心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这一抓一放,就表现了文章主人公安静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从安静的表现中也感悟到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两个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所以,我对教学内容课时划分的处理是这样的:第一课时,除了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外,我把讲读重点放在安静的这条线上,只感悟安静拢住蝴蝶后那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第二课时则感受安静放飞蝴蝶后的心境以及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体会安静神奇的灵性,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要体会安静的思想情感,就要有一把钥匙,就是知道她的内心世界。安静那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是很难看到的,我们就要通过她的所作所为来感悟。盲童安静拢住一只蝴蝶,真是奇迹!能创造这样的奇迹靠的是她“神奇的灵性”。所以我在教学中紧扣“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条纲来教学。这句话是比较难理解的,“神奇的灵性”词典里的意思就是天赋的智慧、聪明才智,但是具体的意思我们都说不清、道不明,是抽象的。但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求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这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我把“神奇的灵性”给他形象化,化为可观、可感的东西。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安静“神奇的灵性”,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原来安静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她是有灵敏的听觉、嗅觉,有准确的感觉,这就是她的聪明才智,这就是她的“神奇的灵性”。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我们如果能让他们体会到这些就够了,不要求一下字理解得那么全面、透彻。

      在体会安静“神奇的灵性”中,我大致安排了三个环节:

      1、怎么“拢”住,联系上文,往前勾,结合孩子的表演辅以朗读,展现人物的动作,把“灵性”化为可感的东西。

      2、理解为什么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又联系上文的“整天”“流连”来体会安静已经十分熟悉化的味道了,从她灵敏的嗅觉来体会“灵性”,这也是可感的。

      3、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听觉、感觉,体会安静的“灵性”,这也是可感的。

      有了“神奇的灵性”搭桥,我进而引导学生想像体验安静内心多姿多彩的世界:惊讶、高兴、激动、对蝴蝶的喜爱、对生灵的关爱等等,这样就能顺水推舟地理解安静的思想感情——热爱生活。中间还穿插了“拢”和“拍”的比较,也是旨在让学生体会安静对蝴蝶的关爱、对动物的关爱、对生命的关爱。这也是安静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课前我让学生在家蒙上眼睛,体会看不见的不便、困难与痛苦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连接,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课的开始,我创设情境,引出新课,通过音乐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如果不能亲眼看见这美好的春天,该多么痛苦,进而体会小女孩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受春天,可见她是多么热爱生活。

      本课在生字词的教学上,由于量大,我的处理以利索简洁为主。用生生互学、师生互动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导在关键处,如多音字的指导、“磕、瞬”的书写指导,从比例、关键笔画、容易写错的部件进行指导。

      《课标》中段要求学生要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整体感知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必须做的。我在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教给学生方法,旨在他们以后有法可循,这样练习的面也大,避免一个学生讲,其他学生听的局面。

      课文后面要求学生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所以我把背诵指导挤进课堂,在背诵指导上通过两次不同程度的填空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坡度。

    •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  二、教学重点:

    体会安静神奇的灵性,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三、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真正深入地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dfzbjduy

    •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 五、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盲童安静那神奇的灵性,进而感受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学习安静放飞蝴蝶的部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盲童安静用心在感受生活,同时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就能创造缤纷的世界。

    第一课时

      

    • 一、初步感悟,谈话揭题。

      1、同学们,(出示PPT)轻轻悄悄地,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说说你都看到什么?你的感受?

      2、春天在我们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可在盲人的眼里却是(出示PPT:一幅黑画面)(学生接答:一团漆黑。)课前老师让你们自己在家蒙上眼睛体验了一番,说说你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很黑暗、恐怖、不方便,什么事都要靠别人帮助或者摸索着做。)

      3、是的,盲人的生活,非常不便,或许他们会感到烦闷、苦恼,可是有这么一个盲童,(出示PPT)她却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去看看她怎样(触摸春天——生读)。触摸:用手轻轻触碰(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再读一遍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出示PPT)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PPT)学习课文内容前,让我们把生字词读准:

      (1)请个小老师带读,小老师读准确了,其他同学就跟读2遍,开火车做小老师吧!

      (2)老师带读个别难读的词语:悄然、扑闪、磕磕绊绊等。

      (3)(出示PPT)指导读好多音字:悄然、划过、曲线。

      3、指导生字书写:(出示PPT)这课的生字中 “磕、瞬”比较难写,怎么才能写好它们?谁给大家提个醒?(左窄右宽,右边写大,磕右下边的皿底横不能写长,一长就变成上下结构了;瞬右下边的笔顺是横、竖折、竖)老师范写,学生试写1个。

      4、能写好生字,课文中的长句能读好吗?指导读好长句:(学生优秀就一读而过。)

      (1)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2)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3)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5、能把课文长句读好,老师相信全文你都能读通顺、流利了。现在请再次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什么?老师给你一个好办法:可以画出文中关键语句,再连起来说一说,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作者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看见盲女孩安静以神奇的灵性抓住了一只蝴蝶,用心感受着春天的美好,从而感受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适时评价:你能找准句子,再加上自己的话串起来来讲,真了不起)  

    •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课前,老师也读了几遍课文,发现全文只有一才处地方用上了“!”,(出示PPT)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①谁来读一读,把感叹的语气读出来? 

      ②说是奇迹,那是因为(出示PPT)“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谁把这一幕再完整地展示给大家? 

      2、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看看你有什么想问的。同学们可以抓住句子的眼睛(关键词)来提问。——预设质疑:(①什么是灵性?②安静的灵性还表现在什么地方?③为什么说蝴蝶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抓住的?④为什么安静有这样神奇的灵性?)

      3、是啊,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解决。请同学们先阅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安静是怎么拢住这只蝴蝶的,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4、是这句吧?谁愿意用朗读把我们带到安静捉蝴蝶的情境中去?

      5、同学们可以自己读一读、演一演,看看安静是怎样抓蝴蝶的。(学生自己读、演)

      6、请个同学来读读演演,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思考,从哪里你可以体会到安静“神奇的灵性”。(学生答安静是个盲童啊,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这就是她灵性的表现,老师追问:从什么词可以具体体现?)——极其准确——是啊,用你的朗读表现她的灵性吧。

      7、为什么安静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同学们可以自己读一读课文1、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体会,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感悟“灵性”。

      是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所以她才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

      出示: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我感受到安静非常喜欢花儿、热爱春天)从哪些词语看出?(点击PPT 1:变红“整天、流连”)(点击PPT 2变红 “流连”)流连,理解吗?(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②是啊,安静是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她——学生接读:在花香中流连;中午,她——学生接读:在花香中流连;下午她还在——学生接读:在花香中流连。

      妈妈让她回家吃饭,她会说:“____________”。小朋友邀请她去玩耍,她会说:“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流连。

      ③就是因为安静(——学生接读: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所以她才能(引读“极其准确”一句。)

      回到“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同学们,抓过蝴蝶吗?请你们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为什么安静能极其准确地抓住蝴蝶?(出示图片)

      提示:想象,蝴蝶停在花上,会扑扇着翅膀啊,安静虽然眼睛看不到,可是她或许耳朵会听到什么,身体会感觉到什么?

      (2)是啊,原来她就是凭着自己灵敏的嗅觉、灵敏的听觉、准确的感觉才“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的,这就是她的聪明才智,这就是她的灵性。

      出示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她的神奇的灵性吧!(3人)(感受到安静那神奇的灵性了吧?学着他自己读一读。)

      (3)安静神奇的灵性还表现在哪儿?

      出示:“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 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①说说你的理解:盲童居然能走得那么流畅,而且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就是她的聪明表现。

      ②是啊,这其实也是安静灵性的表现,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安静的灵性吧!(3人读)

      8、体会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1)让我们当一回安静,合拢双手,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安静的内心世界。(老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

      (2)(学生谈感受)安静,蝴蝶就在你的手指间扑腾,你有什么感受?

      ①太好了,我抓住蝴蝶了!——老师看到了一个高兴的安静。

      ②太不可思议了,我居然抓住了蝴蝶!——是啊,安静真是太惊讶了!

      (想象)你会和蝴蝶说些什么?

      蝴蝶,你那么可爱!——我看出了安静对动物的喜爱!

      蝴蝶,你不要再挣扎了,我会放你走的!——你是个热爱生灵的孩子!

      蝴蝶,你能和我做伴,陪我玩吗?——能看出你对生活的追求!

      蝴蝶,感谢你带来了春天,给我带来了欢乐!——这是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啊!

      ……

      (3)安静,你感觉到蝴蝶就在你的身边呀,为什么不伸手拍它,而是轻轻地拢住它呀?(你真个关爱蝴蝶、关爱动物、关爱生命的孩子!)

      (4)小结:这就是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安静一次(引读)出示: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是啊,这些经历和体验给安静带来了新奇,读——是啊,是安静神奇的灵性带给安静全新的经历和体验,读——

      9、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梳理:先写安静拢住蝴蝶,再写蝴蝶是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抓住的,最后写安静心灵的体验)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记一记。(自由背诵)

      (1)提示背诵:安静的手指(     ),竟然(       ),真是(      )!睁着眼睛的蝴蝶被(       )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   ),安静的脸上(     )。这是一次(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       )。

      (2)增加难度了,谁还来挑战?提示背诵:合拢 灵性 抓住 扑腾 全新 经历 心灵 体验

    • 四、总结课堂。

    1、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了安静神奇的灵性,进而走进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体会安静放飞蝴蝶的心境,和作者从安静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 五、拓展阅读

    1、《永生的眼睛》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请大家自由小声的朗读材料,并和同桌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 六、布置作业

    :(出示PPT)1、请同学们回家把这节可所学的生字词抄写3遍,2、同学们可以用笔在书上做个记号,再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3、最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 一、复习引入,触发情感。

     1、 师导:同学们,在这明媚的春光中,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可 是,有一位女孩,她的眼睛却无法看到这一切,她是谁?(安静)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十七课《触摸春天》。(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思考安静是怎么触摸春天。  

    3、 师导: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盲童安静,她和我们一样,也享受着这美好的春光。 那么,她又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来感受春天的气息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  

    • 二、披情入文,释疑感悟。

    1、 再读课文,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找出中心句,画句子。 

    (板书 创造一个缤纷世界)  

    (1) 在现实生活中,真是任何人都能很好的享有生活赐予的权利,都可以创造出一 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吗?  

    (2) 怎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人) 

    (3) 从哪儿看出文中的安静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盲童安静创造出奇迹的相关语句,并读一读。 

    • 三、潜心会文,交流汇报体会。

     1、句子一:她走的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结合第二段学习,并想想闻到什么,摸到什么)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安静能走得这么流畅。(课件出示句子) 

    ② 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小结:现在,我们也能像安静那样用心去触摸春天。安静是那么——(板书 热爱春天 热爱生活)所以,她心中的春天是——(缤纷的)(生齐读)  

    2、句子二: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 为什么说是奇迹?

     ② 比较以下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第二句更能突出安静是在用心感受春天,触摸春天)  

    3、 句子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① 感到惊讶的地方? 

    ② 哪个词说明是不可思议?(竟然) 

    ③ 给竟然换个词读读句子。(竟然——居然) 

    ④ 小女孩自己想到会拢住蝴蝶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小结:安静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她能感受到蝴蝶在她手心扑腾,蝴蝶虽然很小,但是也能感受到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安静知道,蝴蝶和她一样,也是那么热爱春天,享受春天,她不忍心去伤害这只小生命,只想静静地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4、 句子四: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① 生质疑:安静不是什么也看不见吗?作者怎么还写她张望呢?用错词了吗? ②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安静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在安静的心中,不仅是春天,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快乐的,缤纷的!她是如此的(热爱生活)的每一天。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中心句)。 

    • 四、学习《永生的眼睛》,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

    (一)细读文本,感受人物内心。

    1.师: 有一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今天老师把他朗诵出来,希望也能打动你们每一个人。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2.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记下的内心真实的感受。那么是谁给他捐赠了眼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当琳达和温迪首次听到器官捐献的时候,她们分别是怎样的反应?请用横线勾画相关的语句。再有感情地朗读。   

    • 3.出示:

    (1)我惊呆了,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更不明白父亲居然说“同意”。 

    (2)我痛苦难忍,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3)“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4)我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跑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4.此时的琳达对捐赠角膜是什么态度?(极力反对)   

    5. 是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爱护自己的 身体当成孝的开端。特别是‘死也要留个全尸’、‘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琳达也有,深爱着母亲的琳达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痛苦难忍,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   

    师:我忍不住深深的责怪父亲——(生读琳达说的话)      

    师: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二)、小组合作,深入理解文本  

    1.出示小组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琳达一开始极力反对母亲捐献器官,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是谁的话让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请用波浪线勾画使琳达改变想法的句子。在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2.反馈小组学习情况      

    出示:      

    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⑵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3)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曾经失明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再来感受父亲那颗滚烫的心吧!      

    父亲平静地对我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父亲愉快地说——“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父亲骄傲地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过渡语:把最珍贵的东西给予他人,能让他人重见光明,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请学生闭上眼睛,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下盲童的生活吧(配乐叙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轻轻推开它,你就能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一扇永远打不开的窗,一扇永远也推不开的门。你的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你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同学,看不到爸爸妈妈,看不到美丽花朵,看不到青青的草地,看不到蓝蓝的天空„„如果这种痛苦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盲童的生活是多么可怜啊!  

    4.请你们睁开双眼来享受这美好的世界吧! 

    出示图片:(春景图片)  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重见光明,见到了(                        ),见到了(                  ),见到了(                  )。       

    5.父亲的话平凡而意义深刻,使琳达受到深深的教育,改变了对捐赠器官的想法,在父亲与世长辞后,她遵从了父亲的遗愿毫不犹豫地捐出了眼角膜,父亲的话还影响了谁?——温迪       

    6. 温迪第一次听到捐赠器官时,她的态度怎样的呢?当我把外公的心愿告诉温迪的时候,孩子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找出句子:         

    我把外公的心愿告诉温迪孩子。孩子热泪盈眶,跑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当时温迪多少岁?      

    7.同样是十四岁,温迪和琳达对于捐赠器官的态度却“天壤之别”一个极力反对、大声哭喊,一个大力支持,感到自豪、处处为别人着。        

    8..同桌练习温迪和妈妈的对话:        

    温迪: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妈妈:这令你骄傲吗?        

    温迪: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                     

    9.当妈妈听到小温迪这句催人泪下的话语后,他妈妈觉得:这一刻.....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一种骄傲!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父亲和女儿温迪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留下的还有什么呢?   他们留下的是  高尚的品质; 留下的是  无私的精神;留下的是  爱的榜样。   

    10.本文课题: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    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1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幸的是仅仅两周之后,琳达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琳达又一次做出了捐赠器官的决定。这一次,她没有犹豫,而是主动在捐赠书上签了字。

    你们认为:琳达的态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转变呢?(父亲的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的精神)    

    12.琳达这一家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例,请看:  

    (1)邓小平爷爷逝世之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2)有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年龄只有十二岁的何玥.....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3)出示资料一、二   哪些数字刺痛了你?看着这一串串数字,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双眼睛在苦苦期盼着。   

    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有我们的付出,数百万的失明者就有了生的希望!让我们来深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捐赠者的伟大与受赠者的快乐——  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总结:他们是光明的使者,是爱的化身,他们捐出自己,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他们的精神奖永不泯灭,代代相传。这就是永生的眼睛。  

    • 五、拓展学习

    学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文中的人物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们的心声吧!

    任选一个内容:  练习写话(一):      

    同学们,学到这,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话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写话(二)仿写:  啊,永生的眼睛,你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愿我们大家都有一双永生的眼睛!

    •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

     

    热爱春天  热爱生活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 标签:
    • 触摸
    • 春天
    • 永生
    • 教学设计
    • 出示
    • 体会
    • 眼睛
    • 学习
    • 蝴蝶
    • 学生
    • 课文
    • 安静
    • 灵性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