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安塞腰鼓》。
【教材解读】
《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隆隆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狂、豪迈、开放的性格。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设计理念】
在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基础上,结合声音、图片和视频去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
2、多种朗读的形式,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风格——画面美,音乐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狂、豪迈、开放的性格。
4、通过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隆隆的鼓声,走近安塞
1、播放《安塞腰鼓》(1分55秒)(设计意图:用隆隆的鼓声来导入,意在先声夺人,让孩子们初步在音乐中感受安塞腰鼓的惊心动魄的气势。)
2、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你们肯定有话不吐不快,快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
3、这鼓声来自“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陕西作家刘成章一起去领略他笔下安塞腰鼓的风采和魅力。
二、板书,揭题
1、板书课题:安塞腰鼓(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安塞腰鼓。(出示PPT)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曰,“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充分证明当时在西北边塞腰鼓的盛行。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上夺得最高奖项;1989年,台湾电影人凌峰将恣意豪放的安塞腰鼓收入他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并作为片头镜头;1990年,安塞腰鼓敲进了首都北京,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大放异彩。1997年和1999年,安塞腰鼓分别参加了香港回归、国庆50、60周年庆典,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鼓响之前”这一段,我们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安静”,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腰鼓表演”。
走近“好一个安塞腰鼓!”
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之美。
请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简单说一说理由。
3、安塞腰鼓美在哪儿?让我们来找一找,品一品。
A、火烈的舞蹈场面美
(1)从哪儿看出?学生读。
(2)指导读(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指名读第7节
找出三组反义词
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安塞腰鼓充满了怎样神奇的魅力?
B、激越的鼓声美
(1)指名读9、10节。这两个比喻说明什么?
(2)指导读
C、击鼓的后生美
(1)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些击鼓后生的?
(2)看到这些击鼓后生,让人有怎样的感觉?(理解本节下面几句话。)
(3)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感受舞姿美。
(4)齐读12——14节。
D、变幻的舞姿美
(1)是怎样的舞姿?说说。指导朗读
(2)理解“叹为观止”
(3)齐读17节 说说你读了这节的感受
3、复习总结,练习说话。
用“好一个______________安塞腰鼓!”句式说话。
4、欣赏安塞腰鼓表演视频,感受安塞腰鼓火烈的场面、激越的鼓声、变幻的舞姿。(再次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四、 鼓声止息后的宁静
1、戛然而止?
2、当鼓声戛然而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作者是如何形容此时的静的?为什么描写此时的静?
总结
如果说悠扬高亢的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的忧郁的诗情,那么安塞腰鼓就是这片土地的顽强生命的呐喊和奔突。这是一种民间的舞蹈,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六、拓展阅读
七、感受陕西,书写大西北。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安塞腰鼓
- 黄土高原
- 课时
- 鼓声
- 第二
- 生命
- 舞姿
- 设计
- 学生
- 腰鼓
- 感受
- doc
- 视频
- 后生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