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第二组说课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单元主题写作《风光无限 多姿多彩》说课稿

    全国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第二期第二小组

    组员:朱红梅、王自宁、董三春、李亚静、吴洁仪、王书云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单元主题作文《风光无限 多姿多彩》。下面我主要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方面讲述这堂课的教学构思。

    •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新)单元主题写作.ppt

    •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内容,描写一处自然景观,突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2、运用自己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自己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难点:学习和运用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习作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激趣法。用图片等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心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讨论法。

      新课标中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这堂课中,在预定的时间内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独特的景色与文化,告诉同桌的或者是前后桌的同学。让他们小范围内交流自己去过的地方,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

    3、启发法。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帮助学生探索、归纳“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

    4、评改法。

    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讲,可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对观察细微、传神,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为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法。

           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真实见闻,真实情感。让他们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不知不觉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并且通过这个环节,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无形中带动、并指导基础较薄弱的同学。

    2、快速成文法。

            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的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3、比较修改法。

           为了使写出来的文章润泽有色,学生把自己的描写的句子加上合适的修辞手法。让这个步骤中,学生体会到修辞方法的恰当应用,能让事物的描述更形象、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让读者体会到自己的真情实感。认识到这种写作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 个人自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 五、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并能将阅读中学到的技能迁移到写作中。而学生写作的困难往往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有些同学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使文章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我结合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设计了一次单元主题写作,让学生围绕“事物的特点”写写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风光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写作方法,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 (一)单元引入,回忆课文。

    1、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陌生而又神秘的外国风光、异域情调。语文教材的第八组课文以异域风情为主题,分别带我们走进了哪些国家?对应的是哪些文章?(学生边汇报,边课件出示图片)请根据图片说出课文题目。

    2、四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是哪篇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引导、总结。在同学们的回忆中,一幅幅异域风情的画面又重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了。

    • (二)揭示题目,审清题意。

    1、地球上的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甚至每个村庄都有他独特的风光。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次习作练习,一起走进各地美丽的风光中,去领略世界的多姿多彩吧!(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后又问道 )

    2、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 (三)图片展示,打开思路。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在上作文课时,在第一环节把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之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动笔进行写作,而是先问学生:“你去过哪些地方?这个地方哪里让你印象深刻,分享一下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吧!” 接着出示一组风景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引领学生走进美景之中。接着通过小组内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点,互相分享风景。最后小组选举代表作全班交流,让资源共享。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铺垫,使学生有了明确的描写对象,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诱发了写作动机,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 (四)写法盘点,小试牛刀。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因为从模仿起步能在理解与表达、积累与运用之间架起一条通途,可以说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我们的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或句式精美,或结构精巧,或布局典范,或表现手法独特。在教学精彩篇章时,我们只要紧紧依托文本资源,抓住契机,适时进行经典句、段、篇、立意等方面的模仿、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经典的写法。因此,我对课文的写法进行回顾盘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再让学生独立试写。当教师出示一组家乡图片,就让学生试着交流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当学生交流完后,就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家乡,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其它地方。

           在第二课时中,我主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 互相给出评价以及修改建议,然后自己再进行修改。除此之外还出示开头,结尾的佳句,供学生参考。最后请1-2名学生自主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做进一步指导。

    • (五)板书设计:(简单,清楚,明了)

    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是课堂的浓缩。此板书设计,清晰地把习作的重点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按这一要求去构思文章。

                         风光无限   多姿多彩

                               具体生动

           抓住特点     

                                   表情达意

    • 标签:
    • 进行
    • 图片
    • 单元
    • 写作
    • 风光
    • 多姿多彩
    • 语文
    • 特点
    • 第二
    • 学生
    • 事物
    • 课文
    • 说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